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从食肉、饮酒、吸烟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的宗教饮食禁忌,阐明了各民族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对待宗教禁忌应坚持的原则,提醒人们要尊重信仰,尊重民族习俗,搞好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2.
美中两国在对待老人的态度和方式上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两国享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 ;二、老人概念在两国主流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地位 ;三、老人在两国的各文化层次中具有不同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宗教,即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也获得了一定的拓展空间,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宗教的历史发展过程入手,对宗教与迷信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及其存在的社会文化基础加以了分析,并就我国政府对待宗教和迷信的鲜明态度,提出了我们对待宗教与迷信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法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作为人定规范不能也不应当被信仰,人们所要信仰的应当是法律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法律精神。法律的实施、法治的实现是需要人们信仰法律,这种观点恰恰是一种颠倒。不是因为要实现法治而要求人们去信仰法律,而是要去信仰符合理性要求的制定法,从而在内心形成一种价值的趋同,不自觉地实现了法治。对法的信仰,能够促进人定法律规范向公平正义的“法”的接近;对法律的信仰,有利于对法的信仰的形成。普法教育是法的信仰形成的基本途径;以权利为本位、以自由为最终目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基础;完善的经济体制、文明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法律制度是法治观念树立、“法”的信仰形成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前言 科学是教育的内容,人是教育的对象。近现代以来,科学和人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科学主义强调科学,人本主义关注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流派,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西方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考察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功过是非,对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一大支柱。19世纪以后,牛顿力学和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对科学的信仰,也疯狂了科学家、哲学家……甚至连文学家也卷入其中。人们相信:科学是理性的胜利,科学可以把人间变成天堂。在对科学的崇拜中,自诩为科学主义的实证主义哲学产生了。1830年,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问世,  相似文献   

6.
炎帝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时代的英雄人物的象征和化身。把炎帝说成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具体历史人物。炎帝文明代表了某一地区的文明都是不确切的。炎帝神农氏的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敢于开拓、重视创新、重农尊农的精神文化。弘扬作为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文化,有利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2006年文坛有两部"文革"作品面世,那就是莫言的《生死疲劳》和余华的《兄弟》。两部作品在创作上也有某种共性,两位作者皆有先锋创作的历史,由此,笔者认为莫言和余华对待"文革"的态度是由颠覆开始转向了一种大历史的包容。  相似文献   

8.
《红字》:罪与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与罚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可以将之追溯到有关原罪的传说。不同的人对之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勇敢地承认罪恶。并公开地接收惩罚;有的人掩藏罪恶,而私底下接受惩罚。每一个团体都有其纪律,每一个人都有其内心的道德法则。这两个方面决定了人们对待罪与罚的不同态度,而他们的不同态度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稳定的态度和看法,是人们选择职业时所依据的内心信念系统。它不仅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而信仰产生的心理根据又是什么呢?本文认为主要有几方面的心理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信仰能满足人们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刘宇 《镇江高专学报》1997,(1):60-64,70
信仰,指人们对某种观念、意识、主张的极度信服与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思维和行动的准则.本文所说的信仰,不是指对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政治信仰,也不是对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而是民间信仰.对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间信仰习俗进行探讨,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课题,笔者仅就我国民间信仰习俗的地域特色作初步研究,以填补目前国内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当代心理学研究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不同取向 ,并且长期对峙。由于其哲学基础的对立 ,形成了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的对立 ,从而构成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21世纪 ,心理学必须采取“元分析”的态度、采用唯物辩证法、加强理论建构 ,促使心理学通过两个主义的对抗斗争 ,相互扬弃得以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其实并非是一种绝对的客观与真实,它总是会依据具体情景,融合人们的主观意图、偏好、想象、期待、愿望、信仰等而成为一种构建性真实,从而向人们展现出历史中客观性与构建性两种真实之间的密切联系。文章以云南省弥勒县南乡坝葡萄酒历史的文化生产过程为例,以滇越铁路作为超时空串联这些事件的线路媒介,以此来观察历史真实与文化再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社会环境有着强烈的依附性,任何语言都要依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拥有固定的使用人群,使用者内部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共同的文化基础,语言社区要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大的社会动荡出现。此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语言使用者群体之间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对方的语言。以上是一种语言,尤其是弱势语言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其中任何一项缺失,都必然会导致语言出现生存危机,并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危机,一是哲学自身的危机,二是科学对哲学的挑战,唯科学主义的盛行.传统哲学和唯科学主义在本质上都坚持价值实体主义.消除危机的努力导致了哲学的两种对立的走向:否定哲学的合法性,取消哲学;捍卫哲学的合法性,主张哲学独立于自然科学.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总体上呈现出价值论转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什么样的眼光观察历史,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关系到如何认识现实,更关系到未来的走向。习近平同志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告诫我们要客观地、科学地认识历史,尊重历史,把握历史,才能开拓未来,实现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17.
律师文化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律师基于自身的行业特色、价值理念而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和思想模。从律师行业特征而言,法律信仰和尊重传统应当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的两大基石。在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进程中,只有以法律信仰和尊重传统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的两大基石,来尊重、传承和发展创造律师文化,才能使律师文化为律师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壮族民间有许多与风水信仰有关的传说,其中有不少是宣扬风水灵验的,说明壮族民众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风水信仰。但也有一些否定风水的传说,说明壮族群众对风水又持有理性态度。这些传说反映了壮族群众观念意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把握民众对待风水信仰的理性态度,有利于我们对群众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或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民间艺术的大宝库,蜡染只是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在,蜡染艺术流传到五大洲。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地,都有人在研究创作蜡染。这些作品以显著的民族特色,给人以美感。一九八二年出现的世界性的蜡染热,对我国的工艺美术家来说是挑战和鞭策。对待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国内也应予以重视。对待蜡染热,要求我们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横看世界,竖看历史,来发展、引导这股热浪。否则要辜负大好时机,错过历史的青眼。对待民间艺术和民间无名艺术家的态度,是考验一个人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对人民  相似文献   

20.
传媒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对于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导者,极易引发大众审判,这也给司法独立制度带来较大的威胁。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对于法治发展进程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司法充分尊重传媒监督权的基础上应如何确保司法独立?传媒在司法面前保持一种谦抑态度将更有利于二者的良性互动,"谦抑态度"强调传媒在监督的同时致力于维护司法权威,理性对待司法审判之结果,这对于法治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