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鲍懿喜所著《产品的视觉性与文化实践》一书是对现代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整合发展的一次尝试,构建了一种具有本体论立场和根据的工业社会美学话语。特点有三:一、构建了工业美学的哲学视域;二、阐释了工业美学的现代文化特质;三、呈现了现代工业美学的实践性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美学的得与失皆可从本体论的阐释中彰显,陈望衡先生境界本体论美学的提出意在克服中国美学研究的偏颇并试图在当今世界语境中挖掘中国古典美学资源,使美学研究具有时代性、前沿性。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国当代主流美学的嘈杂话语和美学品性的失落,《澄明美学》站在非主流的立场上,寻找纯粹美的光辉并进行其本体论的证明。它从人类精神结构要素的辨析入手维护了美作为一种生命本质力量的独立地位,批判了以真为美、以善为美、以后现代身体自由为美的反审美倾向;并以对《巴黎手稿》两种生产尺度的全新阐释,揭示了审美建造方式作为人的自由尺度本质上是"曲己成物"的澄明万物、澄明自身的方式,由此也区分了诗性智慧与理性思维的本体论差异,昌明了中国美学真正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动物身上的特征与自己的属性嫁接叠加,与动物合二为一,通过隐喻的路径创造出一系列相关的语汇。通过对十二肖语簇在汉英语言中隐喻意象的对比,从体验哲学和文化分野的双重视角阐释了人们识解同一动物时的共性和异性。  相似文献   

5.
现有针对诗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学、美学等视角,较少涉及其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围绕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结构原则,隐喻映射原则和转喻映射原则,从微观角度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连贯性进行阐释,揭示诗歌语篇连贯背后的认知机制,为诗歌语篇连贯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无”作为玄学范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也是品位极高的中国哲学美学范畴。它的内涵到20世纪在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得到了阐释。“空”是无的变体,其本质是“悟空”、“悟道”,是文人所追求的美的人生境界。“玄”作为“超越有限而达到无限”的人生体验而进入美学领域。“妙”是“非意象形称之可指”的,是“玄”的另一概念指称,但又不尽相同,它的美学内涵恰与西方的“美”相类,它的出现提高了玄学论美学的品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阐述人类意象图式形成机制和种类。人类构建隐喻和识解隐喻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意象图式一一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一是人类构建隐喻和识解隐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一些意象对主题的多重意义指向有着重要的暗示。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贞贞、教堂、霞村意象的深层寓意,对作品作出了更为贴近作家意图的解读。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贞贞隐喻了作者在新的命名中对女性的重新定义;教堂隐喻了女性艰难的救赎及出路;霞村则是“五四”启蒙任务未完成的中国社会的隐喻。  相似文献   

9.
刘建桢 《科技信息》2013,(34):126-127
在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G.Fauconnier及同仁在认知语义学框架下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解释自然语言的动态意义建构,故本论文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中国意象诗歌的经典之作《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意象诗歌中隐喻的意义建构,以期阐释其理解过程,,丰富诗歌理解与欣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品读粤北》是一本全面阐释粤北文化的散文诗学作品。作者以散文游记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粤北的山水,以诗学的感悟去阐释粤北的文化。作品呈现的人文粤北意象、影像粤北意象、风度粤北意象和心灵粤北意象,展现了粤北文化的自然风情之美、人文哲理之美、文本艺术之美,表达了诗意的激情、理性的凝重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等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1.
广场文化的审美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文化是伴随着商业文化、休闲广场的兴起而繁荣起来的群众文化的新景观,是都市人们的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狂欢生活和休闲娱乐的生活。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焕发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体现了一种平等、自由、欢乐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死亡观集中体现在生命相对论,自然本体论和精神超越论三个层面.其美学思想是在人向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中,以"道"和"德"两个美学范畴为基础,借助精神外在和内在无限超越的双向统一,建构超越时空有限性的美学死亡观,使死亡的忧惧感化为精神的至乐感,回归"道"体的本原状态.  相似文献   

13.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雷锋传人所敬仰和追求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具体解读为:一颗钉的刻苦钻研精神、一滴水的团队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就是要学习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忘我无私的精神境界,与人为善的善心和助人为乐的善行。一句话,就是努力将个体具备的良知良能转化为社会认可的公益善举。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时代借用新叙事学“视窗”概念,将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开启文学研究及其意义阐发的多元之窗。借助叙事学、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解构论等理论方法,可以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莎士比亚《暴风雨》等外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作出新的诠释。当代西方文论丰富多彩的理论话语烛照,能够矫正当前文化研究转向后忽视文学本体的理论偏颇,践行文化语境与文学文本研究辩证互动的文化诗学,提升我们对人类精神结晶——文化与文学的价值判断与审美体悟。  相似文献   

15.
郭熙的《林泉高致》不仅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山水画的技法,更蕴含着一种浓厚的《周易》意象思想,其有关山水审美观照、审美意象等问题,更是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郭熙在对山水自然的展现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对于技艺在绘画意境中的艺术表现及“心画”意象与聚气修养的思考探讨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他强调从真山真水中见出大象和真意,追求山水画的至高境界,其理论与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不可摇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哲学史上,光构成了我们经验的本体论,柏拉图光的隐喻是从认识论层面的分析,老子的道本体论是从本体论层面对光的分析,奥古斯丁则是从境界论层面对光的分析。这里的光指的是自然光(尤其是太阳光),它参与我们的存在,形成的是光—物—人的模式。虚拟实在也是以光为本体论,但这里的光是人造的电力之光,我们在虚拟实在中所经验到的就是人造光的不同组合,因而在认识论的层次上,光直接进入了我们的意识中;本体论的层面上,它自身构成一个世界;境界论的层面上,构成的是体验,而不是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虚拟世界同物理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电影《罗拉快跑》通过对同一事件的三种结局处理,力图表现人类在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和无法把握的命运面前的真实心态,通过变形扭曲的"超物象"来表现"现实的真实",从审美角度讲,这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更高的境界,是社会生活在制作者心中的独特反映。论文从影片制作的视听技术处理上进行分析,以展现电影在"超物象"表现方面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间工艺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对儿童审美、道德、文化、人格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显著,儿童精神的培养同样有助于民间工艺继续发扬光大,二者在中国民间文化与儿童精神培养的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针对当前民间工艺在儿童精神培养中的缺失现象,呼吁民间工艺的回归是培养全面、综合、健康的儿童精神的有力之举。  相似文献   

19.
隐喻功能的认知与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国内外部分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对隐喻的基本功能做了初步梳理,提出隐喻具有构词功能、表情功能、美学功能、说理功能、文化功能和描摹功能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庞宇  汪伟亮 《科技咨询导报》2010,(34):249-249,251
雪雕艺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演变,其丰富的艺术样式和美学阐释,造就了一个多元化的审美图景。我们应该把中国的雪雕艺术形式和西方的雪雕艺术形式特征、及含义进行一次比较。这样对拓宽艺术创作的思路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