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宋代行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时期,宋代行会是官府与客商博弈中延续发展起来的。宋代坐贾势力壮大,代替了汉唐以来客商独霸市场的局面,使中国古代的城市行会在宋代形成一种本地同业商人的市场垄断组织。宋代,同业商人组织的行接受官府的要求,筹办所需的用品,属于行的商人顺次担当供应需用品的任务。商业行会的重要职能表现为统一商品价格;限制竞争;应付官府科索。行会组织又有自身互助合作的性质,并成为了联系政府与商人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长沙,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城市的发展也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的管理。一方面,省、府、县等封建衙门加强了对城市的管理;另一方面,行会、慈善组织等民间组织大量出现,它们也承担了一定的城市管理职能。应该说,从城市经济、治安和公益事业管理的角度可以窥见,清代长沙城市具有官治与自治的双重管理机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清代广西地方官府着力加强火灾预防、消防设施建设与火警巡查、失火责任追究、火灾扑救等城市消防工作的制度管理,构建官民互动的消防运作机制,客观上促进了民问力量在城市公共领域扩展,也推动了清代广西城市消防事业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传统社会三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宗族、行会和秘密结社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把家的制度拟制到其内部组织和运行之中,并通过血缘、地缘关系而发展壮大,它们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清代城市在我国城市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的发展轨迹也反衬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多舛与多变,因此,研究分析清代城市的发展轨迹、深入地梳理清代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把握清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揭示晚清历史转型的规律都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从相关历史文献中提取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等方法,对清代(1636—1911年)宁夏清真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以及清真寺的分布与政策、自然等因素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上,根据清真寺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清代宁夏清真寺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1636—1784年的探索起步阶段、1785—1845年的平稳发展阶段和1846—1911年的高速发展阶段;空间上,清代宁夏清真寺的最邻近点指数R1,表明其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聚型。清前中期(1636—1840年)清真寺分布重心"北移",在农业较发达的北部地区集中;清后期(1840—1911年)清真寺分布重心"南移",在宁夏南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不同教派的清真寺数量分布差异大且不均衡,同种教派的清真寺在宏观空间分布上处于聚集状态。清代宁夏清真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伊斯兰文化的历史遗产,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反映早期伊斯兰教在宁夏的空间传播规律和丝绸之路宗教文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和战事人祸的交相煎逼,清代广西形成了流入城市的庞大灾民群体,对城市统治秩序形成巨大冲击。出于稳定社会秩序之需,城市当局积极启动救灾响应,动员政府、民间双重力量开展赈济活动,形成清代广西城市赈灾责任主体的多元化、官民力量耦合的赈灾机制。  相似文献   

8.
清代城市的开放经历了一口通商、被迫开放和自主开放的三个阶段,这三种不同的开放模式,皆与其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这种渐进的开放模式打破了传统城市的封闭结构,开启了中国城市自主现代化的进程,也体现了清代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9.
清代江苏城市人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城市人口的等级模式与山东城市人口等级模式有较大的差异 ,这表明 ,建立统一的全国城市人口等级模式的设想是错误的。清代后期江苏城市人口数量没有大的变化 ,但人口总量却较清代中期有所减少 ,由此导致城市化水平略有提高。这说明 ,清代江苏的城市化水平 ,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由城市人口的多少来决定 ,而是由区域总人口的数量来决定。施坚雅有关 19世纪中国城市人口的研究 ,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以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山西教学型高校,从数量和结构方面分析人力资源现状,并通过与高校人事处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座谈发现教学型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政府管理宏观化、高校管理专业化、行会管理职业化的优化对策,为山西教学型高校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经济要素对城市的发展和地域扩张影响巨大,中国清代中前期(1644~1840),一些城市的商业空间就已经完全突破了城墙,并向城墙外开阔地延伸.这种地域扩展方式影响着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形态,并具备其特定的规律.本文立足于对清代中前期中国城市商业空间演变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力图探寻城市经济要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规律,以期抛砖引玉,获得指正.  相似文献   

12.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好饮食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很早就有关于饮食方面的书籍,清代中前期饮食文献是我国古代饮食文献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对前代饮食进行了总结,使饮食文献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对近现代饮食文献的发展和完善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数目众多的清代饮食文献中,饮食专著文献不仅是清代饮食文献的主体,而且最能体现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目前学术界对于清代中前期饮食专著文献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专门对清代中前期饮食文献方面的研究,虽然有对于某一本著作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是缺少从总体上进行分析探讨。因此,从历史文献学角度研究清代中前期饮食专著文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与四大“谴责小说”同为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但从二者的讽刺视角来看,前者主要针对儒林科场进行尖锐的讽刺,后者则更多对官场丑行作了有力批判,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清代中后期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是明清戏剧的重要题材。明初的相如文君戏虽有对私情的欣赏,但道德教化是其根本旨归;到明中叶以后,此戏则高举情之大纛,奏响了至情的强音;到清代,相如文君戏则寄予了作家的忠君报国梦,从而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回归思想历程。通过梳理明清相如文君戏中情与理的嬗变,其间作家个人的思想倾向、襟怀抱负与时代社会潮流的关系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5.
拦街福是具有鲜明温州特色的大型民俗节日。其雏形出现在清初,清中后期盛行,至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初以春祈、禳灾、求吉的民间信仰为主线,继而融入文化娱乐和商贸活动,并且吸收上巳节、花朝节民俗,最后发展成为集信仰、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复合性民俗活动。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此俗衰微。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对此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多次成功举办拦街福,现已成为该市每年旅游节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6.
作为清代八旗制度经济基础的旗地制度进入清代中叶以后开始走向崩溃。首先是一般旗地通过旗民交产等形式向私有土地转化;其次是皇庄和贵族王庄等被丁佃盗卖,直至清末民初被全部丈放。旗地制度的瓦解直接催生东北新兴地主经济的崛起,并为东北地区近代农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清诗以学问见长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受清代繁盛学术的影响,二是古典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清人在诗歌中不仅大量用事用典,而且引学术入诗。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诗(论)家对诗歌学问化是“爱憎相半”。赞成者不仅重视以学育诗,而且创作时大量以学入诗;反对者也主张以学育诗,但不赞成创作时直接以学入诗。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界还没有认识到学问化是清诗的整体特征,对清诗“学问化”基本上持否定性意见。80年代中叶后.学界开始认识到学问化正是清诗不同于唐诗、宋诗的特征之一,改变了对清诗学问化一概否定的态度,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领域处于草昧广袤、人力未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晚清遗民独特的外部生存空间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于民初的晚清遗民,与历代遗民相比,在心态和行为方面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这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而清末民初中国特殊的社会状况以及外来因素的影响是其独特遗民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清嘉录》是清朝嘉、道年间由苏州吴县顾禄撰写的地方岁时记,它从岁时这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江南日益成熟的城市民俗。从大体上讲,城市民俗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完全由城市所独立形成的民俗;二是由由乡村民俗演变而成的城市民俗。在《清嘉录》中,前者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商业、娱乐休闲和服务业、岁时礼俗等方面,后者则更多地渗透在市民的日常生活起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