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被征收后由于征地补偿费用不能合理发放、安置措施不到位,相应的医疗、教育缺乏保障。失地农民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要统筹全局,应作长远考虑。文章指出,要从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办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2.
郑风 《科技咨询导报》2009,(35):110-110
在我国城市社会化过程中农民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权益保障有特殊意义。目前,我国农民权益保保障还存在不足,我们应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提高农民素质等方式加强农民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社会的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以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各地法院采取了多种保障农民诉讼的具体措施,但仍未能有力扭转改变农民在诉讼中的弱势地位。保障农民的诉讼权利必须消除侵害农民诉讼权益的根本制度障碍,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健全农村司法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玉 《晋中学院学报》2011,28(2):76-78,117
随着农村社会的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以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各地法院采取了多种保障农民诉讼的具体措施,但仍未能有力扭转改变农民在诉讼中的弱势地位。保障农民的诉讼权利必须消除侵害农民诉讼权益的根本制度障碍,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健全农村司法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多地少是制约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而为了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国家只能不断地行使手中的征地权利。失去土地的农民,因为征地制度的不完善,失去了生活的保障,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所以必须要保护农民的权益,必须要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让国有土地拆迁的牺牲者们看到了一片曙光。然而.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集体土地上的农民,在面临失地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保障。对农民而言土地是生存的基本保障.农民对土地所享有和行使的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宪法确立了保障人权这一基本原则,如何保障被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眼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在部分地区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仍然存在着向农民集资、摊派等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实质上是,农民作为平等的国家公民,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并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国民待遇.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建国后我国选择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由此形成的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要给予农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维护农民权益,从国家的角度讲,最重要的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从农民的角度讲,应提高组织化水平,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农民在农村改革中的创造精神因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对待,使我国农村改革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为了充分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农村改革中一定要尊重农民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惟有如此,农村改革才会取得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即亿万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关乎农村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思考我国农民问题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农民问题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城乡一体化是解决农民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指明了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农地流转作为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多方面原因导致农民权益受损。以农地流转和保护农民权益为线索,明确界定农地流转和农民权益等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农地流转现状和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可以进一步提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涉农社会保障,增强农民权益自我保护意识等各方面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在农村改革中的创造精神因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对待,使我国农村改革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为了充分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农村改革中一定要尊重农民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惟有如此,农村改革才会取得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06,(8):5-6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李景国研究员和李红玉副研究员共同主持的“城镇土地供求及收益分配的制度经济学研究”项目,对农地非农化(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农村法制建设重在对农民法律权利的保护。农民尤其需要法制来实现其平等权益、民主权益和财产权益。农民缺少法律权利知识和合法维权方式的指导,政府为此应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作为规范财产归属和利用关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农村集体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民的一系列权利,同时在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中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做了详细的规定。《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将会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世纪后50年尤其是80年代后的奋斗,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实现了小康,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农村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这已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当前的攻坚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6.
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是农村问题的核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使农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现实中,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假借合法名义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的民主教育权利未得到很好保障等。纠正这些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提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法治。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改革的实质是利益关系的调整,维护和实现农民经济利益是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改革30年的过程,就是维护和实现农民经济利益的过程。当前维护和实现农民经济利益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也只有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8.
只有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水平,夯实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才能更好地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中国农村20年的制度变迁及改革创造的巨大绩效,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为主线,可以寻见其改革的存在路径,即:扩大农民自主权。从经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理论角度看,“扩大自主权”这一基是化的经验经由系统的作用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组织创新,有助于组织群体的系统转换,具有路径依赖性,并以路径效应--政府与农民的互动(自下而上的自发创造与自上而下的自觉选择的互动发展)--拓展积聚了由农民个体自  相似文献   

20.
我国30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联系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学习贯彻《决定》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