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政治的关系密切。语言不仅体现文化、政治,同时也被二者塑造,因此文化和政治通常是语言修辞编码的动因。中国是尊“礼”的“礼仪之邦”,行“礼”必要言“礼”,汉语中包含有许多“礼”字的修辞话语和众多的“礼X”的词语。以佛教词汇中的“礼X”词语和政治话语场中的“礼”字修辞编码行为为例分析它们背后的文化和政治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中 ,蕴涵着丰富的“礼”的思想精华 ,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 ,结合新时期的道德规范和实践 ,分析“礼”的精神内涵 ,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管子·牧民》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先秦时期治国理论的总结和经典表述,于中国治国文化中影响深远。阐述了“礼”“义”“廉”“耻”四者的内涵,认为它们分别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是那个时代治国文化的结晶。通过分析指出,“礼”被塑造为社会规则,但同时也是人性需求,是外在规则与内在修养的结合;“义”的出现有时代性,是对礼的有益补充;“廉”则强调对于高节的坚守;“耻”是道德的底线。从中既能看出《管子》对治国理论的维度设计,同时也能对今天的价值观与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礼”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儒家“礼”思想包括礼与仁、礼与义、礼与法、礼与乐、礼与和五对范畴。“礼”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不同于完全依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教化制度 ,对我们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回族人生礼仪的文化变迁与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正处于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存在着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转型需要的迫切任务,回族作为新疆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也面临着同样的时代问题。对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回族文化的现代化问题研究上。人生礼仪是回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的人生礼仪内容众多,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割礼、婚礼、丧礼等。对新疆回族人生礼仪习俗的文化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新疆回族的特点,发掘新疆回族文化的精华,摒弃糟粕,促进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以及提高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京味文化的一面镜子--对老舍《茶馆》的一种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因其“清明上河图”式的北京市井生活与民俗风情画卷的描绘而散发着浓郁的京味文化气息。由《茶馆》我们可以透视出京味文化重“礼性” ,讲“秩序” ,讲体面 ,求“排场” ,以及追求闲适生活方式的多重特征。京味文化的变动则隐喻了一个主题 :腐朽“吃人”的旧时代必将被新的进步历史力量所埋葬  相似文献   

7.
兰岚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1-1434
通过对中国礼文化内涵、特征的概述,探寻中国礼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从将中国礼文化纳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中国礼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中的中国礼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礼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8.
礼之本原,乃先民的宗教祭祀活动.西周前中期,“礼”一般仍指祭祀之事.当时相当于后世礼文化中典制规范这一概念的语词曰“彝”.伴随着社会生活领域人文精神的跃动,到西周后期,礼逐渐实现了人文性品格的转化,并因此而成为“周文”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面对这种时境,坚持依礼而行,以礼救世,《论语》中就具体的记述了孔子对“礼”的一些观点。在对《论语》中“礼”的集注的基础上采用整体结构分析的符号方法与具体文化语境分析的方法,按照《论语》中对“礼”的源起、发展这一流动过程来进行分类,在集注的基础上对“礼”加以解读,以期望接近孔子的原意。按照《论语》中对这一流程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礼之因革;二是礼之本;三是礼一乐一仁;四是礼之规定;五是礼之实践。  相似文献   

10.
汉代在我国法律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克服了法家立法和执法思想中的一些偏颇,大量地引入儒家思想,将礼的文化传统和法的文化创造相榫接,引礼入法,实现了“礼法并用”。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制定、施行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礼主刑辅”的法律特色。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吸收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学习和道德修身的重要性,以“仁”和“礼”为做人的最高准则,以民为本关注个体的人格独立,主张直面现实,积极进取。济世救民,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礼之用,和为贵”是儒家和谐思想的完整内容,但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错误地将儒家思想中的礼与封建礼教混为一谈,在传承儒家和谐思想时“礼之用”被刻意隐藏,片面地彰显“和为贵”。这已经对我们当代人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应该正确认识“礼之用,和为贵”之间的辩证关系,准确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礼乐”四字精神,最具中华民族的特色。“中”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规律,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要求我们兼容并储多种观点,相互吸取各自长处;“礼”要求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个性自由,并在社会上讲究道德精神文明;“乐”要求我们在家庭、邻里、同事、同道和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生活。新世纪中国的未来社会,就是耸立在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中和礼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仁义礼智信"的由来、发展及其基本内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义礼智”四德整体的提出者是孟子,“礼义廉耻”四维德目的提出者是管子。郭店楚竹书《五行》试图建构一种将仁、义、礼、智、圣内化为人们的品德信念的道德体验模式。将“仁谊礼知信”称作“五常之道”,最早出现在汉朝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之中。“仁义礼智信”作为整体德目由官方确定在董仲舒去世183年后的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的会议上。之后,“仁义礼智信”整体德目经历了从周敦颐的“诚,五常之本”说到二程的“五常全体四支”说以及朱熹的“五常之性”说。今天,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融入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5.
<正> 家庭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家庭关系的一种准则规范,首先是对家庭成员现实关系起作用的,然后经过历史的积淀,不断传承提炼,形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在讨论家庭道德建设的时候,必须从文化的层次来认识它。那么,家庭道德的文化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爱”,是一种爱的思想,爱的观念,爱的文化,从爱的文化核心而衍生出诸如仁、义、礼、信、诚、慈、善、和、友、孝等家庭道德规范和准则。准确把握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家庭道德、建设家庭道德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礼乐”四字精神,最具中华民族的特色。“中”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规律,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要求我们兼容并储多种观点,相互吸取各自长处;“礼”要求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个性自由,并在社会上讲究道德精神文明;“乐”要求我们在家庭、邻里、同事、同道和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生活。新世纪中国的未来社会,就是耸立在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中和礼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现代化的特定的语境。只有以正确的态度与策略审视和对待过去,才能建构起法治现代化的大厦。“礼”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把锁钥。进行“礼”法关系的研究有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为政治国思想主要包括:“礼”、“仁”为其总则和核心;“富民”、“教民”、“足兵”;德主刑辅;格守职责;为政以“正”;举贤任能。对于孔子的为政思想,我们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特点,借鉴其中积极的有益成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周文芳 《科技资讯》2012,(15):196-196
“因为我的存在,而让他人感到幸运”,这是我们提倡的“幸运教育”,多年来积淀形成“幸运教育”精神文化,“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遗机会,为社会创追效益”成为学校办学理念。打遣“幸运教育”,促进“幸福成长”,培养具有阳光自信的气质,文明有礼的品质和创新创业的特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