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信息产品的符号进行分析,总结出信息产品符号的主要特点,包括形式的非物质化、情感化与虚拟物象、个性化与文化整合、互动性与多元化体验,以便更好的将符号学运用到信息产品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信息产品的符号进行分析,总结出信息产品符号功能与形式的淡化、情感化与虚拟物象、个性化与文化整合、互动性与多元化体验四个主要特征,在探讨的过程中,提出信息产品符号化设计的情感化设计、体验设计和非物质设计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信息产品的符号进行分析,总结出信息产品符号功能与形式的淡化、情感化与虚拟物象、个性化与文化整合、互动性与多元化体验四个主要特征,在探讨的过程中,提出信息产品符号化设计的情感化设计、体验设计和非物质设计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产品功能和结构信息的多样性及相似性分析提出了符号单元的概念。将符号学方法与产品设计的公理与过程相结合,借助符号单元所具有的形状载体作用及其富有的高层次工程语义来实现产品模型的高层功能描述与低层几何表示的统一;给出了覆盖实例对象和类对象的统一的符号对象数据模型,并与语义相结合来描述符号对象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了对符号单元抽象化与形式化表达。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使设计者可以更直观自然地在高层次的语义层表达设计意图,并且实现了对产品公理设计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解强  段金娟 《天津科技》2008,35(2):83-84
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需求、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直接影响着工业设计对象类别及范围的变化和延展,设计师开始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宜人性和情感性。分析了新背景下产品与用户之间存在的壁垒及隐喻符号引入产品设计中的几种形式,旨在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业产品设计中运用隐喻符号来展示产品所具有的丰富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表面上看,品牌是一种形象、一种符号,实质上在它的背后是一种信誉、一种承诺、一种文化,是产品信息的浓缩与升华,最终它将给产品带来高于平均水平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基因是地域文化的核心特征,应根据其不同的物质载体形式,采用直接借用、间接转化、主观表现、客观再现等方法,转译为地域文化视觉符号,进而结合“产品叙事”与“通感”方式,建构地域性产品语意,塑造用户情感体验。转译是地域文化信息的符号化表达,而物化是将符号形式与意义降解为兼具物质功能与文化功能“使用物”的过程,其本质是“给设计以灵魂”。结合地域文化基因的转译与物化方式,将地域文化融入地域性产品设计,可以实现地域性产品形态语义建构与情感迁移,使地域性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与内涵。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产品语义学的概念,产品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并在产品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产品语义作为产品外观各要素组成的符号结构,以特定的语言向消费者传达着各种信息,在工业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品设计师通过对产品的构造、形态及操作部分的设计,充分表达产寡的物理功能与审美功能,使得工业设计中产品语义理性与感性的高度和谐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对产品商标符号性艺术表达的效果,需要进行产品商标符号的三维重建,提出一种基于3D打印机的产品商标符号性艺术三维仿真模型。采用帧扫描技术进行产品商标符号性艺术图形的采集,采用3D打印特征点检测方法进行产品商标符号艺术特征点检测,构建产品商标符号性艺术图形的3D打印特征点三维重构模型,结合分布灰度直方图进行产品商标符号性艺术图形的仿射不变区域检索,结合3D打印特征点的动态分布情况对产品商标符号性艺术图形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产品商标符号性艺术三维设计的效果较好,3D打印效果较佳,特征配准度高达99.88%,大大提高了产品商标符号设计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符号表达着产品的语意,影响着人们对产品的认知。精湛的外观设计符号能很好地阐释产品文化属性和功能,去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需求。基于此,该文专门针对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符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及资料考证,对贵州列当科、车前科、忍冬科、川续断科、葫芦科、桔梗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拉丁学名等进行考证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列当科药用植物5种,车前科4种,忍冬科46种8变种2亚种1变型,川续断科3种,葫芦科51种7变种,桔梗科33种3变种2亚种,其中1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属和种,6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种,27种1变种1亚种1变型为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12.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实施30年来,在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条例》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条例》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攀枝花、承德和朝阳等地钒钛磁铁矿的工艺矿物学进行研究,同时依据铁精矿、钛精矿的现货价格和理论选矿指标对矿石的价值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承德和朝阳钒钛磁铁矿中MFe品位分别为13.26%,12.84%和1.15%;TiO2的品位分别为10.98%,4.53%和2.02%;V2O5的品位分别为0.22%,0.23%和0.055%.各个矿产地钒钛磁铁矿中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矿物含量、矿物成分有显著差别;攀枝花、承德和朝阳铁精矿中TFe品位分别为59.21%,66.46%和55.74%;TiO2品位分别为12.35%,4.87%和16.42%;V2O5品位分别为0.928%,1.142%和2.07%;攀枝花矿石价值最高,其次是承德,朝阳最低.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变迁与社会变革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由来、课程内涵与教育体系展开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艺术设计的商业属性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厚基础、淡化专业的适应性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新世纪对艺术设计专业前瞻性的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与土壤之间相互反馈的格局、过程与机制,不但是决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养分循环角度剖析“植物-土壤”间的反馈效应,探明相互反馈在空间尺度(根面、根际、种类、生态系统以及区域等)与时间尺度(秒至千年)上的级联效应及其变化格局;阐明根际、植物种类、生态系统及区域地理等水平上“植物-土壤”的相互反馈机制,重点揭示根系分泌、共生、生长及代谢的根际界面过程对植物水分/养分吸收与土壤物理学修饰的调控机制,剖析“植物种类-凋落物化学-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相互作用对地上-地下养分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运用“上行-下行控制理论及腐屑食物网模型”揭示地上-地下生物群落交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以及土壤地质演变(岩石风化模式、土壤形成模式及土壤养分格局的变化)与区域植被演替(优势种更替及植被分布模式、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格局等的变化)相互反馈的过程与机制;从“植物-土壤”相互反馈的理论视角,分析生态退化与恢复、外来物种生态入侵、大气氮沉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以及植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生态问题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揭示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相互反馈的生态学过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机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果蔬保鲜产业化存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性难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根据不同果蔬的生物学特性,开创了果蔬保鲜新途径,研发出新的果蔬保鲜剂,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果蔬综合保鲜技术体系,为减少我国南方特色果蔬采后损耗做出了贡献。本文综述了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我国果蔬贮运保鲜技术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河口围填后相当于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相应地向海延伸,必然会引起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并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中,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河口地形地貌改变而导致径流和潮流动力条件变化进而引起滩槽冲淤变化、河流入海流路变化而导致流域排洪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河流入海流路冲刷对跨海大桥桥墩或其它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湿地占用导致底栖生物破坏和生物生境缩小进而导致生物群落改变和渔业资源受损、以及河口景观改变等.建议河口潮滩湿地围填应综合考虑河口的水文条件、防洪措施、环境容量以及围填后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作用范围、维护岸滩和已建构筑物稳定以及维持航道水深的工程量和成本、围填护岸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适宜程度等,并综合权衡损益.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采用VOSviewer、CiteSpace 5.1 R8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整治以及流域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研究内容、研究尺度、数据支撑4个方面指出未来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对苏铁属的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波温铁属的细齿波温铁(Bowenia serrulata)、双子铁属的双子铁(Dioon edule)叶的羽片,大泽米铁属长刺大泽米铁(Macrozamia longispina)的根,以及被子植物的白兰(Michelia alba)和桃(Amygdalus persica)的叶组织进行了电子扫描显微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2个科4个属苏铁植物的导管类型是丰富的,导管的结构组成方式、发育过程与被子植物是一致的;例如导管端壁倾斜度等结构特征显示,一些被子植物导管的结构比苏铁类植物的要原始。在被子植物的导管中有许多为端部呈扁平的带状,而且还带有扭曲状,没有端壁,只有两面的侧壁及另两侧的很窄的边,在带状的侧壁上具有许多的穿孔。这在过去未见有报道。对苏铁类植物导管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现存最原始的种子植物对严酷环境的适应机制和进化状况,对于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的植物类群,以及对于结构植物学、植物进化和生态学等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干旱和高温对植物胁迫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可以表现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如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直到开花结实.同时影响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代谢、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各种酶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转化、运输、积累等.本文概述了植物体对水分和高温胁迫做出的响应,既有生理上的,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气孔行为等,又有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