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鉴于历代宦寺之祸,朱元璋曾多次发表关于宦官干政的见解,同时强调其严禁宦官干政的主张,洪武十七年铸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立于宫中,成为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的象征.与之相左,三十余年间朱元璋又不间断地派宦官出使、观方略、从事茶马贸易、监督税收及参与刑狱等活动,诚如<明会要>所载,朱元璋是"自禁之又自紊之".朱元璋的禁紊之举,暴露了其以内制外、内外相制的潜在意识,为明代中央辅政体制朝双轨制发展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封建社会的东汉末年、唐朝和有明一代,是宦官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三个历史时期,相比之下,明代宦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深刻。明代宦官不仅多方干预政治、屡屡把持朝政,更为突出的是他们在干政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谋取、积累起巨额财富,令汉唐同侪们难以望其项背。史载王振籍没时,“金银六十余库,玉磐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珍玩无算。”①刘瑾当政五、六年,败灭时抄出“火玉带八十束,黄金二百五十万两,银五十余万两。”②财产数目之大,是他们正常俸禄难以成就的,而这些尚不包括他们散布在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宦官制度一直为人所诟病,甚至很多人都将明代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宦官,尽管牵强,但是明代宦官为害之深是汉唐两代所不曾有的,既要究其制度成因,更需要对其社会背景下的心理因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身份和政治理念的不同,明代言官群体与宦官有着本能的对立,在宦官为祸炽烈的正德、天启朝,二者的对抗尤为惨烈。但随着明代政治格局的演变,言官与宦官的政治分野逐渐模糊,双方的关系由对抗趋于合流。从整个明代的历史来看,言官群体制衡宦官的作用十分有限,在与宦官的较量中多处劣势。究其由,首先,宦权是异化的皇权,宦官假手皇权压制言官;其次,言官群体分化蜕变,丧失气节,党附宦官,助纣为虐,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5.
通过社会学的角度对明代婢女的不同类型、社会角色、婚姻状况、最终出路的考察后发现,不同类型的婢女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境遇各不相同,充当的角色也五花八门,虽有高低卑贱之别,但其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生存非常艰感。尽管如此,明代婢女的社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对明代婢女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明代的社会结构,对明代社会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宦官始自周朝,终于民国.明朝宦官专权遗害无穷.清朝吸取明代教训,前期制定并实施严厉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宦官势力.晚清宦祸死灰复燃,历史赋予机遇,丁宝桢诛杀宦官安德海.  相似文献   

7.
宗族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它的势力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乡村治理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消极影响比较突出。所以,非常有必要妥善处理宗族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棣起自藩国,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宦官的助力,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即位后,在遭到建文旧臣和舆论反对的形势下,异化了朱元璋任用宦官的思想。朱棣重用宦官本是权宜之计,但却为明代宦官机构及其职能的演变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9.
明代的宦官之祸影响及清季.然而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却设立了宦官衙门——史称“十三衙门”;康熙皇帝即位后,迅即取消了十三衙门而设内务府,避免重蹈明亡之辙.本文主要研究顺治帝设立十三衙门的原因、情况及结果.  相似文献   

10.
明皇陵石刻宦官作为以明初宦官为具体对象的雕刻,可以直观的验证史料中对明初宦官的相关记载,其"乌纱曲脚帽"、"衣胸背花"、"盘领窄袖衫"等成为解读"明初"宦官服制以及等级的最好注释和确凿证据。为了与明皇陵文武官员级别相一致,石刻宦官的等级也达到了明代宦官的最高级别即正三品。而从石刻所处时间段及等级来判断,该石刻宦官的原型应脱胎于明初的宦官机构内使监,那么其身份应为内使监监令。  相似文献   

11.
通过社会学的角度对明代婢女的不同类型、社会角色、婚姻状况、最终出路的考察后发现 ,不同类型的婢女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境遇各不相同 ,充当的角色也五花八门 ,虽有高低卑贱之别 ,但其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生存非常艰难。尽管如此 ,明代婢女的社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因此对明代婢女的考察 ,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明代的社会结构 ,对明代社会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韦钰 《科技潮》2010,(12):38-41
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曾经讲过,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明朝名相张居正与太监冯保相联合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毁誉参半。虽然从明代内阁产生和宦官势力壮大后,两股政治力量一直进行着激烈而残酷的斗争,形同水火;而张居正与宦官冯保却是互相配合,荣辱与共,自始至终。这在明代确实是比较特殊的历史现象。对这一切历史现象,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14.
高志忠的文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他在对明清宫廷文化持续观照和把握中提出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通过对明清两朝宦官诗文创作、明代宫廷戏剧、明清宫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扩展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维度。高志忠的文学研究聚焦于历史与文学的互证,通过对作品文本的细致解剖彰显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家思想与作品内涵,形成了具有个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信息网络技术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政治生活,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道德风貌与行为方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其正面影响,抑制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女性干政现象无法避免性别意识的作用。男权社会通过王位继承制度、不平等的性别观念、失衡的社会地位等把女性驱逐出政治领域。男权体制对女性干政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同姓分封、大臣牵制、甚至杀母立子、殉葬等。但仍无法杜绝这种现象,武则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武则天打破男权樊篱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个人素质,阅历丰富;高宗授命,名正言顺;利用矛盾,坐收渔利;异域胡风,浸润影响。女性干政的现象虽然在特定时期出现,但从没改变女性的附庸地位。  相似文献   

17.
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几乎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拥有它自己的禁忌语。这些禁忌语在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反映了它所处社会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唐中后期,宦官的权势日益增长,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宦官为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也做了诸多努力,如塑造完整的家庭、争取文化认同等,其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掌握文化主导权的士人亦通过各种手段对宦官的努力予以排斥,使得宦官塑造完整家庭、争取文化认同的成效大打折扣,导致宦官提升社会地位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四百多年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社会风习及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学问之一的音韵学也不例外。通过对明代科举内容的考察,并与宋代科举相对照,认为八股举业并未限制明人的诗赋创作,八股文讲究骈偶对仗的声律要求,客观上对明代音韵学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宦官机构在洪武时期已基本建置完成,但其职能在永乐以降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致使朱元璋既"无宦寺之祸"又"无权臣之患"的构想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