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2013年的水汽通量,同时结合降雨量对该生态系统的水分收支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其水收支情况及其影响因子,以揭示毛竹林的水分利用能力,进而为其科学栽培和水分管理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毛竹林生态系统全年表现为水汽源,7月份最高(108.85kg·m~(-2)),12月份最低(19.67kg·m~(-2)),但在2月份和6月份存在着小的波谷.全年降水量和蒸散量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r=0.145,p0.05),蒸散主要集中于5—8月份,7月份最大,达到108.85mm,而降水较为分散,6月份有最大值,为394.5mm,且全年除了1、7和11月份的蒸散量略高于降水量外,其余各月均较低;不同季节的降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而蒸散量(水汽通量)则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此外,全年水汽通量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p0.05),7月份则受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双重影响.总之,2013年全年降雨总量达到1 508.5mm,蒸散量为749.07mm,蒸散量占到降水总量的49.7%,全年水分利用效率仅2.1g·kg-1,表明该毛竹林的地表径流较大,水分利用能力偏弱,若进行人工经营和管理,除了考虑环境因子变化外,还须注意合理用水,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分收支平衡原理, 观测2012年生长季张掖绿洲的水分收支分量动态特征, 探究灌溉对绿洲水分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无降水及灌溉时, 绿洲内40~10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高 0~20 cm的土壤, 强降水事件对0~20 cm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 而灌溉事件对 0~100 cm的土壤含水量有明显影响; 2) 无降水及灌溉时, 绿洲的日均蒸散发(ET)为2.83 mm/d, 降水事件后3日蒸散发量为降水之前的 1.16倍, 灌溉事件之后2日蒸散速率为灌溉之前的1.88倍, 说明灌溉对绿洲的蒸散发影响更为显著; 3) 绿洲生长季水分收支收入项(降水和灌溉, P+I)中, 灌溉占89.7%, 水分支出项主要为深层渗漏(DP), DP/(P+I)为81%; 4) 2012年生长季绿洲灌溉需水量为213 mm, 实际灌溉量比灌溉需水量多出474 mm, 远远超出所需, 水资源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年大气水分收支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NCEP/NCAR的40年再分析资料,初步对比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年大气水分循环的差异,结果发现,干旱年自然表经蒸发过程进入大气的水分少于湿润年;华北全区平均夏季垣年略有水汽亏损,湿润年略有盈余;干旱年对流层呼层由西南气流带来的水汽明显少于湿润年,由东边界和北边界流出的水汽也明显不和于湿润年;干旱年对流层各层大气湿度都小于湿润年;水量丰、枯年对流层各层水汽均以辐合为主,但干旱年福合量小于湿润年。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10):1746-1751
利用Arc GIS及Excel软件对黄河流域2005—2014年地区工业增加值及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分析其进程、格局及原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地区近十年工业总体发展较快,其工业化进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工业化基本进入中后期,明显特征是不均衡.由东部到中部再到南部,工业化程度依次减弱,但不平衡格局有缩小的趋势,造成这种格局既有工业区位原因也有政府政策原因.此外,黄河流域的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产能过剩、缺乏创新、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差以及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黄河流域地区在今后的工业化进程中要注意加快产业转型,结构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黄河流域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缺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和变异系数法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2020年黄河流域整体农业生态效率集中体现在各地区之间资源配置与农业规模的差异。其中,纯技术效率仅山西和甘肃未达到有效状态,规模效率仅山西、山东和宁夏未达到有效状态,其余省区均为有效状态。从动态分析,2011—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基本处于增长态势,源于技术进步优势。不同地理分区农业生态效率表现为上下游高、中游低,区域差异先增后减。提出建议: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现代化新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采用1961—2000年黄河流域97个气象站点的系列资料,在分析黄河流域降水空间变化格局的基础上,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黄河流域近40 a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确定了各序列中存在的主要周期。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既受天气系统的制约,又受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影响,造成明显的地区性差异;黄河流域年降水和各季节降水均存在8~12 a左右时间尺度的多少交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其次4~6 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也较明显,夏季降水和年降水变化趋势具有较大相似性,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说明夏季降水较大程度地控制着年降水。小波分析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可展现降水时间序列的精细结构,为分析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短期气候预测等节水关键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国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结构的构成部分,探讨中国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结构的演变路径,剖析中国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结构的合理性。由此找出中国现有经常项目收支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提出优化经常项目收支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协整计量方法直接估算了新加坡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发现产生新加坡贸易收支之谜的原因在于:新加坡有着较高的美国需求弹性和较低的国内需求弹性,从而使得新加坡货币在不断升值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贸易收支顺差,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新加坡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引起的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快速评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基于最小图斑的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应用到黄河流域土壤侵蚀的评估中,建立了土壤侵蚀特征指标(EI)与土壤侵蚀强度E之间的判别分析关系,并根据判别函数判断EI的归属类别,从而获得每个图斑的土壤侵蚀强度.经敏感性分析,说明评估结果是稳定可靠的.应用表明,土壤侵蚀特征指标能够较好地表征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对输入数据和参数要求相对较低,而且能够提高模型的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11.
台风变性再度发展的动能收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997年的台风Winnie登陆后的变性并再度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低层的散度风制造是气旋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变性阶段,由于冷空气的侵入使低层的动能制造增加,对台风的维持起了主要的作用;在重新加强阶段,高空急流的影响使低层散度风的动能制造明显增加,使气旋斜压不稳定发展。讨论了台风登陆后再度发展的演变模型,可以认为是一种A类和B类温带气旋发展的混合类型,是一个低层变性气旋和高空低槽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晶  李娜 《科学观察》2024,(1):39-53
[目的/意义]揭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明确当前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研究领域的优势和不足,科学描述未来研究重点及总体布局,最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辅以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对WOS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2022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结论](1)英文文献年度发文量呈攀升状态,中文文献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式平稳状态;(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研究的中坚研究机构,穆兴民、高鹏和冉大川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者;(3)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WOS数据库中的研究主题分别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诱因及治理对策研究和黄河流域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及其黄河发育演化规律研究,CNKI数据库中的研究主题分别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策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及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水旱灾害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研究。未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研究重点应集中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完善水沙...  相似文献   

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缓解了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是由于实施开展时间不长,许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主要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创新科技》2020,(4):78-84
科技创新对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9—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级样本,测算并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要素,发现:在样本考察期间,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共享发展、绿色发展作用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支撑力低。同时,万人国内专利申请数及科技财政支出比例均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万人R&D全时当量及R&D投入强度影响均显著为负。由此,需要坚持绿色发展、多样化资金投入、优化人才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马尔可夫骨架过程理论,通过对改进的家庭收支模型进行马尔可夫骨架过程建模,得到家庭资金在任意时刻的瞬时分布是某线性方程的最小非负解.  相似文献   

16.
杨利娟 《甘肃科技》2021,37(20):109-113
工业是黄河流域多数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对工业竞争力的研究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众多,在产业竞争力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结合济源工业发展实际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济源工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济源工业与政府财政收入关联度高,但整体的创新能力较低、研发投入不足。提出济源工业要紧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机遇,协调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化,合理构建产业布局,以创新驱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5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Jenks Natural Breaks分类及克里金插值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61个城市2010-2019年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各等级城市数量相对均匀,自高向低城市数量比为11∶11∶12∶15∶12;而2019年城市等级结构顶端优势明显,且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状态,5个等级的城市数量比例为4∶10∶31∶12∶14.(2)从空间分布来看,2010与2019年第一、二、三等级结构城市多位于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的中下游地区,一般为国家或者区域中心城市,部分为区域次中心城市;第四、第五等级城市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实力较弱、区位条件较差的上游地区.(3)从空间结构来看,两个年份中,上游地区主要呈现低值集中分布,并在宁夏、甘肃一带形成低值连片区;中下游地区形成主核驱动、次核联动的结构,表现出显著的“核心-外围”特征.(4)从空间关联格局看,显著LL区为主,显著HH区次之,显著HL区和显著LH区最少,表现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空间集聚效应.(5)从影响因素看,...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是气候变化敏感区,频发极端气候事件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准确理解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规律,能够为适应气候变化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基于1951-2019年黄河流域84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辅以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时序上,黄河流域极端低温事件指数呈下降趋势,高温事件指数、其他指数呈上升趋势;且极端气温指数多以55 a为主周期,而极端降水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2)空间上,极端气温指数西北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东部上升趋势明显;极端降水指数东部、东南部呈下降趋势,南部、中部呈上升趋势.(3)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的成因。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近20年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面积同比减少了约41.7%,其中主要侵蚀强度也由强烈及以上转变为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但水源整体的涵养能力仍然处于偏低状态。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成短时间暴雨集中,雨水冲刷裹挟了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最后,梳理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对策,应用生物、管理、工程和技术措施等,加大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流域内人口众多,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00-2008年黄河流域(片)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结合河流水质评价标准,推断黄河流域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然而污染程度正在加剧,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推测主要原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