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为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一些新颖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让老百姓放心. 食品储存科技 矿物浓缩液 日本近日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 气调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慧  姜诚 《自然与人》2011,(6):52-54
食品添加剂不可怕,可怕的是滥用添加剂、使用非法添加剂。 2011年又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一年,从双汇瘦肉精到沈阳毒豆芽,从上海染色馒头到台湾塑化剂,从酸奶中的增稠剂到西瓜中的膨大剂……无一例外,以上事件均与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有关。于是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了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被指为一切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凶。那么食品添加剂究竟为何物,以上事件中的非法添加物到底是不是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朱晶 《科学》2006,58(4):51-54
2000年,中国发生的有报告的150余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甲胺磷、双氟磷等农药而引起的。农药残留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引起了不少食品中毒事件,同时也频繁地导致食品外贸事件的发生。更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是,“911”事件之后,各国政府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开始从反恐的角度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并为之采取了包括加强机构建设和增加资金投入在内的更有力的措施。此外,中国的鼠药滥用也引起了国外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100多年来,合成化学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合成物质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正如2001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所指出的那样:化学是现代科学的中心,而化学合成则是化学的中心。近些年,我国几次食品安全问题都将化学合成的分支——食品添加剂推上风口浪尖。许多媒体和公众将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归咎于食品添加剂,对其恐惧甚深。我国正陷入“政府越打击非法添加物,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就越恐惧”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大家还记得芹菜事件的教训么?80年代中期,美国的芹菜培植者曾推崇过一种他们认为非常好的新品种,不仅抗虫性强,而且可以使产量显著提高。但是有一个小问题,触弄过此芹菜梗的人不久就开始为发生严重皮疹而抱怨。皮肤病学家发现,这种芹菜会不断分泌出扫若仑(psoralen),一种在阳光下会变成刺激物和诱变物的天然化学物质。实际上,人们全都搞错了,许多生物技术业内人士和政府食品管理机构官员(尤其是美国)如是说。到“基因食品”上了人们餐桌的时候,它并非只是同传统食物一样没有危险,而且在某些方面其实还更安全,因为有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6.
晓喻 《科学之友》2007,(6):54-54
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的菠菜因为沾染了大肠杆菌而导致流行疾病爆发,随后,又有好几个州发生了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便开始研究利用高科技预防食品细菌感染的方法,现在,这项研究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当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三聚氰胺这些恐怖的化学物质不断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时,食品添加剂似乎也就成了"毒食品"的代名词。但,事实真相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的菠菜因为沾染了大肠杆菌而导致流行疾病爆发,随后,又有好几个州发生了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便开始研究利用高科技预防食品细菌感染的方法,现在,这项研究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全新世早期强降温事件的古里雅冰芯记录证据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根据古里雅冰芯记录,揭示出全新世早期存在两次低温事件,并且其发生年代(9.4和8.2kaBP左右)与全新世早期北大西洋的两次冰筏事件年代相一致。其中后一代低温事件(即“8.2kaBP冷事件)”极为显著,并表现出迅速降温、缓慢升温的明显特征,最冷时降温幅度达7.8-10℃,大于格陵兰冰芯记录中该冷事件的降温幅度。这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区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弱的太阳活动和弱的热盐环流是“8.2kaBP冷事件”发生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了公众关注的话题,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速成鸡事件……这些和畜牧业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似乎愈演愈烈.大家都在关心同一个问题:我们能吃的食品还有吗?肉、蛋、奶这些营养食品还能吃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内、蛋、奶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养殖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呼唤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1.
梁汉东 《科学通报》2002,47(10):784-788
观察和研究了以中国煤山PTB(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第25层白黏土为代表的地球化学事件层及相关地层的岩石矿物记录,获得以下结果:白黏土下伏富针铁矿红色微层是PTB灾变事件的自然标志;碳酸盐岩沉积间断作为宏观地球化学标志指示了二叠纪末期灾为事件发生后的古海洋曾一度遭受严重酸化,海洋酸度达到pH<4.0;典型硫酸盐矿物石膏的形成进一步示踪了古海洋的酸性来自硫酸水合物,进而推论,二叠纪末期全球短暂升温事件和海氏短暂缺氧事件可能是海洋硫酸化的派生事件;海洋硫酸化事件本身则很可能直接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海洋生物灭绝。  相似文献   

12.
1997-1998年南海暖事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东晓  谢强  杜岩  王卫强  陈举 《科学通报》2002,47(9):711-716
通过海面温度、海面高度、风应力和次表层温度资料的合成分析发现,1997年春、夏季至1999年春季南海发生了强烈的暖事件,与发生在南海北部的赤潮灾害事件、海南岛附近的珊瑚死亡(白花)现象以及长江中、下游1997和1998年洪涝灾害相对应。1997年南海海面温度距平发展阶段,南风距平导致的暖平流为正距平发展主要因子。而1998年夏季海温距平进入维持阶段,此时深水区温跃层加深、明显下凸,海盆中央维持系统的海面高度正距平导致了下降流模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韩国上下普遍存在着一种为追求成功和速度而“牺牲”质量的急功近利的“高速文化”,为之而受到了一些指责。近期发生在曾一度被誉为世界干细胞研究领袖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身上的事件就是一例典型。该事件的本质。说得好听点是有水分的科学,说得难听点是厚颜无耻的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14.
在新生代更新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距今最近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一灭绝事件有一个奇怪的特征:受害者似乎主要是大型哺乳动物如猛犸象、剑齿虎。在冰河期即将结束时,这些大型动物为什么就突然消失了呢?科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5.
论地球轨道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四纪(从距今180万年到现在),在哺乳动物的进化历史上曾发生过一系列的进化事件。它们的标志是某些旧物种的末次出现(或绝灭),或某些新物种的首次出现以代替另一些旧的物种。古生物学家称它们为生物的进化事件,或生物群更替事件,简称生物群事件。据Repenning(1980,1984),Lindsay,ed al(1980),Azzaroli(1983)等研究,在第四纪的北美、欧洲等地至少曾发生过4次生物的进化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约185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05,(7):3-3
长期以来,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争论一直不断:5月22日,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食品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显示,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肾脏变小,血液的构成发生变化。而在喂食非转基因食品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中,没有发生血液变化和肾脏异常等健康问题。研究人员称,啮齿动物的血液变化说明,老鼠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损害:虽然,孟山都公司21日表示,出现在那些老鼠身上的异常情况纯属偶然,但是仍然引发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担忧:  相似文献   

17.
打扫太空     
正在太空轨道上,每个人造飞行器与太空垃圾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每5~10年就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这里有一个惊人的数据——从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起,世界各国现在已经发射了5000多个卫星、火箭和探测器等航天器。随着航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4,(2):8-8
正在大约5500万年前发生的"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期间,像灵长类这样的哺乳动物种群(包括马和鹿等)的个头变小了,这为科学家长期以来所知。他们现在又发现,哺乳动物"侏儒化"在"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发生大约200万年后又发生了一次,被称为"始新世最热事件2"。"古新世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约1hm^2,我国人均不足0.13hm^2;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2%,联邦德国为30%。美国为34%。自我国城市绿化的水平也很低。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巴黎为24.7m^2,华盛顿为40.8m^2,莫斯科为37m^2,华沙高达73.5m^2,而北京不足4m^2……可是,诸如深圳塘郎山管理失误造成的毁林在各地仍在不断发生.近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烧林、毁林事件更是让我们不得不举起了手中的笔。  相似文献   

20.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战利  肖晖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科学通报》2005,50(Z1):87-87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