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后一次基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冬小麦简化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试验设不施氮(CK)、尿素一次基施(U1)、尿素减氮30%一次基施(70%U1)、尿素分次追施(U2)、70%包膜尿素与30%普通尿素掺混后一次基施(CRU)和70%包膜尿素与30%普通尿素掺混后减氮30%一次基施(70%CRU)6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加了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包膜尿素配施普通尿素处理(CRU和70%CRU)较等施氮量尿素处理(U1和70%U1)产量平均显著增加7.91%,氮素利用率提高7.90%,净收益显著提高12.33%;CRU与U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U1处理;70%CRU与U1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氮素利用率显著增加了30.4%.等氮量的包膜尿素较普通尿素一次基施处理显著提高了返青期及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且CRU与U2处理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包膜尿素普通尿素掺混后一次基施可满足小麦生育后期对氮素的需求,在保障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追肥次数和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3个大、小麦品种、基本苗、氮肥、磷肥四个因素设三个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梭大麦S500较小麦临麦10号增产31.7%,较六梭大麦94DM3增47.4%,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其它三个因素差异不显著。证明参试品种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易栽培。啤、饲兼用大麦S500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朱炫 《大理科技》2005,(1):32-39
研究了中双1号的种植密度、氮、磷、钾肥及氮肥施用期五个主要栽培因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数学模型。试验获得3125套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优选出每667m^2产油菜籽220-280kg间三个产量档次的农艺措施为:每667m^2种植2.2-2.6万株、施尿素35—47k、普钙25—47k、硫酸钾10—12k,尿素施用期是底肥70%、苗肥30%。  相似文献   

4.
不同苦荞品种的产量与品质及其对低氮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20个苦荞品种为材料,以不施氮为处理,研究苦荞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对低氮的响应。结果发现:对照条件下,20个供试苦荞品种的单株产量在2.35~5.53 g间,产量在0.97~1.85 t/hm~2间,蛋白以谷蛋白(29.65%~40.32%)与清蛋白(17.21%~44.70%)含量较高,醇溶蛋白(8.63%~13.79%)次之,球蛋白含量(2.03%~4.16%)最低,总黄酮含量在0.95%~1.52%间;不施氮处理下,苦荞株高降低、分枝数减少、干物质量下降,其中,16个品种的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14个品种的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20个苦荞品种谷蛋白含量呈不同程度下降,而清蛋白、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对低氮的响应并不一致;14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结论:不施氮处理鉴定获得4个耐低氮的高产优质品种,分别为川荞5号、六苦2号、六苦3号和黔苦5号,其单株产量大于3.0 g,产量高于1.2 t/hm~2,可直接用于种植推广或作为苦荞耐低氮种质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5.
我社自1972年以来,大麦“生理发黄”现象一度十分严重,发生面积达500余亩,占大麦总面积的15%以上,严重的生产队在50%以上。大麦“生理发黄”后,轻者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不高,一般减产2~3成以上;重则苗期陆续枯死,颗粒无收。这是影响大麦产量提高的重要障碍之一。据1975年我社下程大队三片六个生产队调查,大麦“生理发黄”面积达55亩,占总面积的44%,平均亩产只收105斤,比正常生长的70亩大麦亩产341斤,减产63%。  相似文献   

6.
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节肥增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科学》2017,(11):1797-1800
在驻马店市砂姜黑土上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控释尿素在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19.4%~41.7%;两个试验点产量达到最高的试验处理均为控释尿素全部一次性基施处理,分别达到7 333.0 kg/hm~2和7 621.0 kg/hm~2,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提高76.5 kg/hm~2和249.0 kg/hm~2;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20%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题千变万化,有些题看似相同,实则有异。如果不分析清楚其中数量间的关系,就可能屡屡中招,掉进题目设定的"陷阱"里。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何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两道题:1.给一块地施化肥,若每亩施50千克,还差100千克;若每亩施40千克,就要多出2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化肥?这块地共有多少亩?2.一块稻田若亩产600千克,就要比计划总产量少600千克。若亩产700千克,就比计划总产量多1200千克。计划总产量多少千克?这块地  相似文献   

8.
云南常年大麦种植面积22~23万hm2,居全国之首.为了在云南省选择合适的大麦麦苗和籽粒两用型品种,以南方大麦区域12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三叶一心(Ⅰ)、五叶一心(Ⅱ)与对照不割苗(CK)等不同时期进行刈割处理,研究不同割苗时期对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的影响以及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割苗期籽粒黄酮含量为CKⅡⅠ;籽粒抗性淀粉为ⅠCKⅡ;-氨基丁酸、生物碱差异不显著,-氨基丁酸为CKⅠⅡ,生物碱为Ⅱ Ⅰ CK;选择三叶一心刈割(割苗Ⅰ),籽粒功能性成分较高.②割苗Ⅱ比割苗Ⅰ平均生物碱、总黄酮显著升高;麦苗-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Ⅱ <Ⅰ;五叶一心刈割(割苗Ⅱ)麦苗功能性成分较高.③不同割苗期冬性、半冬性及春性大麦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存在差异;二棱和多棱功能性成分存在差异.④相关分析显示籽粒-氨基丁酸与麦苗-氨基丁酸、麦苗总黄酮之间,籽粒总黄酮与籽粒-氨基丁酸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与产量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⑤初步筛选出苏啤3号、2008品22作为适宜麦苗生产、籽粒生产的两用型大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老芒麦为实验材料,通过春季和秋季不同的施肥处理,探讨了施氮对其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影响显著.春秋分次施氮350kg/hm2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1059kg/hm2,与春季一次性施氮150kg/hm2(种子产量967kg/hm2)、秋季一次性施氮150kg/hm2(种子产量1008kg/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通过发芽试验得出:春秋分次施氮250kg/hm2种子发芽率、种苗长达最大值;春秋分次施氮350kg/hm2种子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早熟三号”是一个二棱毛大麦。经杭州地区两年试种,表现早熟、抗病、耐肥、高产,适宜水田新三熟制的搭配,深受群众欢迎。现将该品种的产量、基本性状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产量 1970年本所大麦品种评比,早熟3号产量居首位,2.5亩平均亩产563斤,比“浙农12”增产27.3%。1971年,全地区种植500余亩,一致反映良好。据余杭、富阳、萧山县等五个点的大麦品种评比试验结果,除萧山县大通桥农场比对照“矮白洋”减产8.5%以外,其它四个点均比当地推广品种“矮白洋”、“浙农12”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4.8~55%。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大田试验,研究油葵在主要生育期不同器官的氮肥吸收利用情况、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增施氮肥促进油葵地上部的养分吸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吸氮量先增后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呈降低趋势,即N_1P_2K_2处理下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达16%;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且N_3P_2K_2处理与N_1P_2K_2,N_2P_2K_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降低,且各处理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可显著增加油葵的株高、茎粗.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建议在宁夏中部干旱区种植油葵的适宜施纯氮量为270kg/hm~2.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需肥量大的高产作物,每产出100千克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千克氮,平均量为2.57千克;磷(P2O5)1-1.5千克;钾(K2O )1.52-4.00千克,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越高,氮、磷、钾吸收就越多,采用平衡施肥技术,是发挥玉米大幅增产的重要措施.不同生长时期氮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就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氮肥的需求以及施肥技巧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分别设置了施氮量为05、5、110、2204、40 kg/hm2(尿素)的5种处理;折合尿素0、22、448、81、76 g/株.比较了不同施氮量对黄檗幼苗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表明:N20、N40、N80三个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N10处理与对照差一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可随施氮量增高,与对照处理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及显著,但当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不会继续升高.少量施氮的N10处理既能显著提高NR和GS活性,而随施氮量提高,N20、N40、N80处理NR和GS活性的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施氮量、施磷量和基本苗为试验因子。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所得的资料,建立了陕农7859产量、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的回归方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了产量400公斤/亩,蛋白质含量16.0%,赖氨酸含量0.42%的栽培措施优化模式为:施氮量为11.21-16.48公斤/亩,施磷量为7.21-9.50公斤/亩,基本苗为13.73-17.31万/亩,文中还分析了各因素的产量效应,蛋白质含量效应和赖氨酸含量效应,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氮量>施磷量>基本苗,对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影响均为施氮量>基本苗>施磷量。  相似文献   

15.
高彬 《科技信息》2013,(25):454-455
本试验共选择马铃薯供试品种8个,设8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667㎡播种4000株,每小区播种4行,144株马铃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增产效果是中早熟品种C55和克新18号产量位于第一和第四位,比对照庄薯3号增产52.4%、2.3%。青薯9号产量位居第二位,比庄薯3号增产11.5%,但差异不显著,其它品种生育期都在100天以上,在当地受气候条件限制产量水平发挥不完全。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把黄皮黄肉中熟品种C55、和红皮黄肉晚熟品种青薯9号作为今后当地主要推广品种,早熟品种克新18号可作为当地拱棚菜用型品种进行推广,04-02-21和02173-200由于中抗晚疫病,生育期102-109天,块茎形状好,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对冀张薯8号、02158-130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6.
油菜品种云油杂2号在圈内乡种植后,具有生长势强,整齐度好,株高适中抗倒伏,植株清秀抗病性好等特点,产量比当地邻田种植的国庆25亩增0.3-39千克,增0.16%-18.75%,属中早熟品种。其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2μmol,含油43.3%。  相似文献   

17.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郑麦366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驻马店市农科所进行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试验.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以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最好.新坡村与驻马店市农科所的产量分别为8085,8202kg·hm-2,比100%控释尿素处理增产5.3%和7.1%,比100%普通尿素处理增产21.0%和22.6%,比对照(不施氮处理)增产40.0%和43.7%,之间的差异达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密度与施肥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吉育35在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荚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荚重降低.施氮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施氮量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施氮对单株荚重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对百粒重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降,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密度为220000株·hm-2、施氮量为9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7,(4):601-605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控失尿素减施或与常规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尿素相比,控失尿素常量或与常规尿素配施均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且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以1∶3质量比配合施用效果最好,可增加有效穗数,增产幅度为3.86%;其次是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以1∶1质量比处理,控失尿素减施15%处理水稻不减产.控失尿素和常规尿素配施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但不同配比间差异不显著.控失尿素常量或与常规尿素配合施用还能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且以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以1∶3的质量比配合施用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寻北京地区合理的施氮量,本文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优化喷灌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累积量和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喷灌条件下单季施氮量为110 kg·hm-2时.土壤氮素含量没有出现增加现象;而单季施氮量大于等于220 kg·hm-2时,0~250 cm剖面均显示出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现象,且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单季施氮量为220~550 kg·hm-2时3年氮素累积淋洗总量(淋洗到100~300 cm土层内)在406~882 kg·hm-2之间;氮素淋洗均发生在夏玉米生长季节,而冬小麦季节在优化喷灌条件下未发生渗漏.由于研究区土壤中试验初有大量氮素累积,使得第一个试验季节,施氮与不施氮处理作物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后2个试验季节,与不施氮相比,单季施氮110 kg·hm-2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单季施氮高于330 kg·hm-2时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单季施氮量高于220 kg·hm-2时,作物氮肥利用效率急剧下降.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该地区单季施氮肥为110 kg·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