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宇文宝林 《科技信息》2011,(21):I0191-I0191,I0231
原因理由的表达是指对原因、理由、动机进行说明的表达方式。日语中这一表达方式相当发达。不同性质的原因常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不同的方式还常常表现出句法结构上的区别。其表达方式远远多于汉语,多达三十几条,而且表现得更为复杂,要求得更为严谨,区分得更为仔细。本文将列举出日语中所有的表示原因理由的表达形式,通过主客观的基本概念及结果的好坏、消极与积极、接续方式、词性等方面,试图找出它们的特点特征,给予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宇文宝林 《科技信息》2012,(9):253-253,290
原因理由的表达是指对原因、理由、动机进行说明的表达方式。日语中这一表达方式相当发达。不同性质的原因常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不同的方式还常常表现出句法结构上的区别。其表达方式远远多于汉语,多达三十几条,而且表现得更为复杂,要求得更为严谨,区分得更为仔细。本文将列举出日语中所有的表示原因理由的表达形式,通过主客观的基本概念及结果的好坏、消极与积极、接续方式、词性等方面,试图找出它们的特点特征,给予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宇文宝林 《科技信息》2011,(17):210+105
原因理由的表达是指对原因、理由、动机进行说明的表达方式。日语中这一表达方式相当发达。不同性质的原因常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不同的方式还常常表现出句法结构上的区别。其表达方式远远多于汉语,多达三十几条,而且表现得更为复杂,要求得更为严谨,区分得更为仔细。本文将列举出日语中所有的表示原因理由的表达形式,通过主客观的基本概念及结果的好坏、消极与积极、接续方式、词性等方面,试图找出它们的特点特征,给予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宇文宝林 《科技信息》2012,(19):259+280-259,280
原因理由的表达是指对原因、理由、动机进行说明的表达方式。日语中这一表达方式相当发达。不同性质的原因常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不同的方式还常常表现出句法结构上的区别。其表达方式远远多于汉语,多达三十几条,而且表现得更为复杂,要求得更为严谨,区分得更为仔细。本文将列举出日语中所有的表示原因理由的表达形式,通过主客观的基本概念及结果的好坏、消极与积极、接续方式、词性等方面,试图找出它们的特点特征,给予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肖方 《科技信息》2010,(22):I0131-I0131
日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包含着比汉语更为复杂的交往礼仪、生疏关系、年龄、性别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正确掌握日语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达到言语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列举一些实例来分析日语中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及一些词造成的双方沟通的困难,以期能正确理解日语,达到双方更为完善、完美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朴实 《科技信息》2009,(33):229-229,239
从日语视点的概念入手,利用例句,对日语语篇中不同视点下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并对日语视点的相关原则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体”是表示动作的进程和状态的变化,说明动作和状态在某一时间内的种种情况。“体”并非某种语言所特有,所有语言都存在,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对日语的体形式之一“(~テ)シマゥ”的肯定表达与其相对应的汉译文进行研究与考察,发现其汉译文的表达形式多样且灵活。可分为有标译文和无标译文。  相似文献   

9.
李会歌 《科技信息》2010,(35):J0329-J0329,J0302
同形词在日语词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对于母语是汉语的我们而言,往往因受到母语影响而出现望文生义等,以致在使用的过程中误用甚至错用。本文试以日语中的一部分中日同形词为例,分析其在日语和汉语中各自不同意义,并结合相关的用法用例,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V他(个)R”和“V得(个)R”两种结构的表层联系及其深层语义表现的差异性,着重说明了“得”、“他”所显示出来的不同时态特征;同时,根据“V他(个)R”结构中“R”构成的差别,区分出“他_1”和“他_2”的不同语义和词性。  相似文献   

11.
闫丽艳 《科技信息》2010,(35):J0296-J0297
暧昧表现是日语的显著特征之一。暧昧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在拒绝时候运用,模棱两可的回答,日本人一听就知道是拒绝,外国人往往会不知所云。了解、掌握日语暧昧的表达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苗 《科技信息》2008,(35):263-264
日本是森林大国,因此日语中和树木有关的表达方式极其丰富。本文拟就日语中和树木有关的表达方式做一个总结,强调了日本的“木”文化对日语表迭起到的作用以厦由此形成的特色.旨在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中,在会话过程中避免用“死”这个字眼都是两种语言表达的礼貌说法.但是,在汉语会话中,经常会出现“死”字来表示某件事状态程度之高.比如“烦死了”“气死了”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情程度之高的典型表现.但是,在日语中却不这么表达,相反,日本人还会因为中国人使用了“死”字的表达方式而感到不解.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中“死”的比喻表现,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死”的比喻意义时避免出现摩擦.  相似文献   

14.
张亚敏 《科技信息》2010,(5):184-184,174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独特而复杂、细腻而微妙的语法现象,它反映出日本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同时,思维方式又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和使用。正是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内外意识”、“上下意识”、“恩惠意识”制约着语言行为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日语授受表现。  相似文献   

15.
日语授受表现中的恩惠意识与文化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一种比较特殊而又重要的语法现象,日语“授受表现”除了表示物的“交付与接受”这层意识外,还集中体现了日本人所特有的恩惠意识。日语中恩惠意识有其相应的化原则,使用授受表现进行言语交际时必须遵循这项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丁艳霞 《科技信息》2012,(32):178-178
句末省略表现可以说是日语口语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几年,对于句末省略表现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在继承了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电视剧的台词作为实例分析,考察了陈述副词在句末省略表现中的作用。通过考察得知,因为日语从语序上具有“句末决定”的特点,而陈述副词具有与句末相呼应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会话中句末省略是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熊辉  李阳 《科技信息》2011,(32):225-225,227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们无法辨别日语中各种表示原因的助词的用法,为了使学生们更好的、准确的掌握其表示原因的用法,本文对表示原因的から、ので、に、で的助词的用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进一步的阐述其区别。  相似文献   

18.
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日语中拒绝言语行为因语境的不同,或说话人亲疏关系,熟悉程度以及说话人对对方的印象,当时的心情,所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分析了日本人经常采用“道歉+理由”, “感谢+理由”,中途停止句,模糊型,搪塞型等策略来进行拒绝。并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静态表达是日语颇为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文章运用语言实例进行日、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探讨以事物的自然结果为基础而构成的日语静态表达的实质,彰显其强调事物的客观存在、自然发生的作用的表达特点,揭示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敬语表达是日语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日本人的语言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成分,在生活、工作、外出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敬语的理解不好,掌握不熟,理解不到位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以高职高专商务日语专业学生为考察对象,举例分析在学习日语敬语过程中的错误应用以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