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我国高校教师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应该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以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所背负的压力逐渐加重,诸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学生影响最大、最深远的知识群体,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必然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消极辐射,进而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步伐。因此,优化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创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关系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海南高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海南省198名高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累计检出率为62.1%,成就感降低是困扰高校教师的最主要因素(检出率为38.6%),其职业倦怠现状不容忽视。海南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及经济收入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从完善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科学人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个体自我心理调节三个方面来干预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存在忠诚度不够和职业倦怠现象。介绍了4种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它们在改善高校教师职业行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工作竞争的加剧,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正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受到来自学校、学生、个人的多重压力所致,实践表明,构建政府、学校、教师个体三维立体干预模式是预防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高校教师的激励效果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可从高校教师的人性结构分析出发,并基于此对迪尔综合激励模型进行改进,以构建适合我国高校教师的激励模型和合理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症日渐严重,通过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的分析,指出教学工作的难控性、不合理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及教师个人因素是造成教师倦怠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对教学工作乃至社会都会造成巨大影响。为预防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从教师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蕊 《科技信息》2012,(28):295-295
本文在对倦怠和职业倦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在社会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危害性,分析了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尤其是高校健美操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希望对高校健美操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和预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其薪酬结构的特点,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本文从高校教师工作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教师的激励需求,并探讨建立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高校教师薪酬结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运用职业倦怠量表和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高校的216名教师进行调研,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集中在职业倦怠较低和比较严重两个水平。高校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与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均有显著负相关,积极心理品质越好,职业倦怠越低;积极心理品质的节制维度和智慧维度对情感枯竭的回归效应显著;节制与智慧越高,教师的情感枯竭越低。节制维度和超越维度对去个性化的回归效应显著。超越与节制越高,教师的去个性化越低。超越维度和勇气维度对低成就感的回归效应显著。超越与勇气越高,教师的低成就感越低。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果与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职业倦怠的原因可以为高校预防和消除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参考。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主要有工作负荷重、评聘压力大以及经济收入差、从教意愿低等方面的原因,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需要国家、社会舆论、高等学校和青年教师个人的多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心理疾病,由于特有的社会、组织、个体及工作因素使得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职业倦怠给教师、学生和教学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体的职业倦怠就越弱,因此,通过继续教育以培养自我效能感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继续教育设计应当包括科学的教育目标、具有可选择性的教育内容、完善的教育评估机制及经费投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高校教师对工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对我国而言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提高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内涵、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成就和对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其自身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倦怠、人际关系障碍、价值观的冲突和消极的情绪行为四个方面,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教师进行有效激励,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教学科研的产出量,减少职业倦怠,降低离职率。高校管理部门为了实现对高校教师的有效激励,需要进行相关要素的投入。文章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探讨了各类要素对高校教师科研教学产出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科学构建了新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高校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技能,要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高校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对高校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借鉴现代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认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应该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及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就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而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社会和政府、民办高校及其师生等角度分析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特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京 《科技资讯》2009,(32):162-163
随着社会行业专业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了主流。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不仅关系着师资素质的良莠,也是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出发,认识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实践途径,以此推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进程,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何志芳 《科技信息》2013,(1):24-24,40
高校教师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和应用,均对我国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出发,分别探讨如何开发和提高高校教师积极心理资本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