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第二届全国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在漳州师范学院隆重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出土文献能否改写文学史和学术史"以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两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17,(4):31-38
《楚辞》是我国现存的继《诗经》之后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骚体"文学作品集,《楚辞》的阐释和研究在学术史上始终处于显学的地位,历代学者都对它倍加关注。20世纪考古发现,地下出土材料丰富,《楚辞》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在继承前辈先贤智慧的同时,借助于大量的考古发现,以地下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互证互补的二重证据法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汤漳平先生自上世纪70年代末接触《楚辞》研究以来,运用二重证据法在《楚辞》语词考释、作者和作品年代的考释以及楚文化研究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多有创见,有力地推进了《楚辞》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决定开设专栏,陆续发表有关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这项研究的积极提倡者与推动者,我深感欣慰。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2003年起,便确定将"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作为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随即又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研究方向,这在全国高校中应当是十分超前的。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17,(2):89-93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了大量的秦代文献,有关律令、医药、农事和卜筮的文献最多。这与秦代统治者"焚书令"不废去"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吏为师"一致。秦代因时间短,且文化政策上焚书坑儒,文学整体上呈现出重实用而少文采的功利性特点。秦代铭颂类作品及"日书"最值得关注,尤其是"日书",潜藏着秦代民俗文化中的神话元素和志怪故事因子。关注出土的秦代文献,不仅有助于把握秦代文学的整体状况,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秦代文学中的"小传统"。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职称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能,成就,贡献的标志。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对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是待遇也是心灵的慰藉,而且还是社会对其综合学术能力和学术成就的认可:其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通过职称评聘得到肯定,其社会地位通过获得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得到确定;此外,职称同分房,增资,评优,政府特殊津贴,项目资助,申请奖励等等一系列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得之一荣俱荣。职称对于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对高校的管理人员等非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也同样具有吸引力,除了以上提及的原因外,还有以下三…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2,(1):147-154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大量涌现,对《楚辞》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汤漳平先生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结合,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了许多前人的谬误,解决了许多学术界悬而未决的《楚辞》问题,同时参与了时代学术论争,推动了《楚辞》的溯源研究和《楚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质的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与量的研究方法交相辉映,又与通常使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因此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看法.对2000-2008年中文学术期刊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其发展现状.有助于探析它在教育领域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已造成严重威胁,N-亚硝基二甲胺(NDMA)作为具有强致癌性的环境污染物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探讨了重金属离子Cd(Ⅱ)、Hg(Ⅱ)和Pb(Ⅱ)在模拟胃液中,对NDMA形成的影响;并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的可能作用机理.实验研究中发现3种重金属离子均能促进NDMA的形成,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与二甲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与亚硝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重金属离子与二甲胺形成的中间体通过先失去氢质子,再与亚硝酸作用可以生成NDMA.此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而且反应的能垒较低,由此推测重金属离子很可能是通过与二甲胺作用而促进NDMA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气”与“味”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向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本文从内涵与演变两个角度演绎和探讨了英美汉学家在这一对理论范畴的研究方面所作的努力。这一探讨不仅有助于中西文学理论的对话,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来说,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的一门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11.
旧体诗创作是闻一多创作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对以后的“诗人闻一多”、“学者闻一多”、“斗士闻一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闻一多旧体诗创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基本上是求学时期的创作。可以说,旧体诗是阅读古典的感性报告,主要展现出以下三种精神:发愤读书、砥砺志行、报效祖国,因而具有了感情强烈、直抒胸臆、多用典故等艺术特点。由于受到“五四”精神的感召,闻一多走上了新诗创作之路,但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情结使新诗创作始终笼罩在传统文化(包括旧诗在内)的影响之中。此后,他强调文艺要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相结合,虽然有过向旧诗创作回归的动向,但却不再发表旧体诗作了。虽然如此,旧诗始终是闻一多传统情结的载体,是我们理解闻一多思想及其变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周易>在各本<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并不显著.目首<周易>与文学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而近年来的出土<易>学文献及其研究,为<用易>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定位与书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平面设计在受西方影响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者,一是追随大潮混迹于其中且无所事事的伪设计师,一是吸收西方设计文化的先进理念并混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探索者。这两种人的设计价值观所呈现的设计态度的普遍意义,对现代设计具有反思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强调中西方设计文化混的客观现实性下,中国平面设计目标性吸收消化并成就和发展中国的现代设计,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洞天福地"是道教真人居住的物产丰饶、风景秀丽之地,绝大多数成为如今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前人对"洞天福地"的研究多局限于利用文字描述其旅游及文化价值,本文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创造性地引入"福地"这一区域概念,首先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技术手段,分析了"洞天福地"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其次建立BPI模型得到中国"福地"分布区域.结果显示,"洞天福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大部分在植被茂密、降雨丰富的丘陵或平原地区,且受河流、唐代交通干线、州城、商业中心的影响;中国BPI值为2.81以上的"福地"呈条带状分布在中国中东部的平原丘陵地区及东南沿海一带,与"洞天福地"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命题,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又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上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但大多只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进行研究,忽略了“天人合一”的整体价值。本文从“天”、“人”范畴的内涵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向度来阐述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汤漳平所著《出土文献与<楚辞·九歌>》汲取了考古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九歌》重新解读,建构了《九歌》学的诠释体系。其学术上不懈求索的精神和可贵的批评意识,使汤著具备了超越性和前沿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会议聚集了来自国内著名高校设计史研究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会上,专家们就上海设计与中国现代设计史写作诸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师院学报》2021,(4):52-54
《洛阳新获墓志续编》著录洛阳出土墓志新材料,是文史研究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但也发现有一些文字误释,影响了对墓志文献的科学利用。今对照拓本,结合典故运用、墓志文例、俗字书写等知识,校正六则文字误释,并与其他墓志汇编资料的同类误释进行比较,试揭示石刻文献释读普遍存在的规律性错误,为今后石刻文献的整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工业设计史是关于1840年至1949年间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应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制造相关产品的设计行为以及现代性设计方法的历史。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还未发现与"中国近代工业设计史"标题相吻合的文献。目前国内对此段历史的研究成果零星分散在以下四类文献中:一是工艺美术史、中国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和中国设计艺术史等设计类通史,有少量的篇章涉及,二是标题为"近代"的设计史、艺术设计史等断代设计史,有比较集中的探讨,三是专题性的近代设计研究,四是近代设计史写作和现状研究中对近代工业设计史问题的强调。目前,中国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存在着用力不勤和治学不严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提高学术成果传播和利用价值,对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争取首发权,《高师理科学刊》已成为"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期刊.《"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是快速实现各学术期刊论文按篇即时在线出版的平台,其功能是切实提高学术期刊文献出版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