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17,(4):58-63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地方方言进行创作,并以儿童为传播主体进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文化特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漳州民间童谣的起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闽南语童谣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近十几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关于漳州与台湾闽南话实地调查记录研究的材料,对两地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的差异作详细的比较及分析,以证明台湾闽南方言乃三百多年前由福建漳州、泉州移民带入演变而成的,至今仍属于闽南方言的次方言范围。  相似文献   

3.
张嘉星 《漳州师院学报》2002,16(3):73-76,81
东南亚马来语区华人共通语是闽南方言.其首部反映闽南方言的图书比闽南本土方言韵书的发行早了近4个世纪,方言文献的种类数量亦颇可观,是亟需搜集的境外华文稀有文献.  相似文献   

4.
“仔”缀语词是闽南方言的高频词。通过“囝仔(囡仔)”的结构音变、“仔”音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差异等方面的探析。表明“仔”缀语词语音形式存在的简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熟练掌握闽南语和普通话的20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DMDX实验程序,让被试根据视觉或听觉线索词,在闽南语或普通话的语境下进行自由回忆.实验结果表明:1.普通话和闽南语存在言语依赖效应.2.当普通话和闽南语共享相同的文字表征时,语音对记忆依赖的影响更显著.3.语码转换现象出现的次数极少,与言语依赖无关,与被试的闽南语词汇储备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闽南语童谣是以口头传承的形式流传于闽南语方言区的一种民间歌谣,其内在蕴含的地方知识构成了闽南文化的重要内容。将闽南语童谣融入幼儿教育,是适应教育环境现代化开展闽南传统文化校园传承的创新实践。闽南语童谣源于闽南人的传统育儿实践,其题材与类型多种多样,具有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的文化特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将闽南语童谣融入幼儿认知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展开,同时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闽南语是汉语方言之一,相当完整的保留了汉语量词的词性与语法特点.日语量词称助数词,是随汉语文字传到日本的,迄今大多数仍沿用汉语字(词);它虽基本保留了汉语量词的词性和某些语法特征,但构词方式和用法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时闽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数词的异同比较,不仅有助于了解汉语作为母语或母语之一,其量词在闽南语和日语中的不同表现型态及其变化,也可从中窥见闽南语的地域特征与日语植根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辨识掌握闵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教词的异同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8.
《漳州师院学报》2017,(1):73-79
日语与闽南语虽属不同民族、国度、地域的语言或方言,却都以古代汉语为重要或主要原始语源。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观点、方法、从语义类型和词缀形式考察两种语言社交称谓语的异同,可以进一步探究二者社交称谓语的独特性及其多维构因,并深化考察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相互影响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9.
汉语存在多方言现象,人们在交际时,总是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变化来选择使用普通话或者方言。闽南方言是汉语中保留古汉语戍分最多的方言,也是汉语方言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方言之一。在闽南泉州,双言现象十分突出。当前,泉州市区市民大多会说普通话。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已成普遍存在的现象。泉州市区普通话和闽南话的交替变换,不仅受环境影响,还受人际关系、文化程度等的影响。闽南话依然发挥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双言和谐发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方言三种地方韵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方言是一个跨地区、跨省界、跨国界的方言,台湾省、广东潮汕、广西柳州、海南多数地区、江西上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乃至南洋群岛、美洲夏威夷等地都有众多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而产生于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地区的三种古老方言的书,是研究闽南方言的最好的文献。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21,(3):97-106
韵书《同音字汇》的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中古清平声字与清去声字合流;二是知庄章组声母合流,与精组声母构成对立。将该书的音系特点与王力、钱淞生《台山方音》(1950)所记录的台山方言语音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只有少量由于古今语音演变造成的差别,据此可判定本书为记录清代中后期粤方言四邑片台山方言语音的韵书。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讨该书中语音至今台山方音的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师院学报》2022,(3):42-49
长泰方言是闽南方言漳州次方言的一个分支。利用内部比证的方法,通过长泰话[eu]韵一系字与省内闽南方言区漳、厦、泉三地,省外闽南语区雷州的共时比较,发现长泰音和雷州音的模韵、侯韵[eu]音读存在互补关系,进一步佐证了[eu]韵存在白读和文读两个音层。长泰话中古模韵读[eu]呈现覆盖性特征,且表现为白读音,是[eu]韵最早的音层,在上古鱼部向中古遇摄演变过程中形成。中古侯韵读[eu]表现为文读音,形成时间晚于白读音层。少数鱼韵、虞韵字读[eu]是受模韵强势的白读音的影响。长泰音和雷州音保留侯韵文读音特点,少数尤韵字受其影响读[eu]。  相似文献   

13.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诗文诵读方式,有助于师范生培植人格修养,提高人文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育文化自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的吟诵学习中存在着古诗词基础薄弱和吟诵技能不足的问题,建议从公共基础课、选修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完善吟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漳州方言句首常有个语气动词“啊”.这种句首加语助词的情况在先秦典籍中不乏其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则已匿迹,在汉语诸方言中也属罕见。本文就此语言现象进行讨论。一、“啊”的语音形式句背语协调“啊”有两种读法.1.1“啊”读作〔ag‘’〕。在心理节奏与外在言语节奏都较快的情况下,句首常出现短促的喉塞音“啊(ag”)”,近似本方言的阴人声。然阴人调值是“32,因句首“啊(a?53)”处于发言之端,发音时发音器官校为紧张,调型必然由低变高。例如:(为减少排版负担,…  相似文献   

15.
由于闽台两地地缘、史缘、血缘、语缘、神缘的特殊原因,闽台化具有很强的交融性和互补性,尤其是作为古代中原化精华的闽南化不仅在台湾社会影响广泛,而且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进入台湾乡土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化的“根”和“本”。因此,对蕴含闽南化成分的台湾乡土学献进行整理开发,不仅生动显示台湾乡土学与闽南化的密切关联,而且对促进两岸化交流朝着认同中华民族化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琴操”     
“琴操”与琴乐密切相联,为和琴曲而歌之辞。琴操“本词”多托名或托言先秦圣贤。以圣贤因遭忧罹患、遇合无际而致的郁思嗟怨为其主要内容,故而多或显或隐地与王朝政治之清明与污浊、宗庙社稷之兴衰与递嬗等相联。后人同题之作亦多为摹圣贤之言以抒己志。琴操“本词”情感意旨已相当狭囿,作诗讲求正宗的后人更难有施展才气的空间,这极大限制了“琴操”之“体”的演变。琴操非古诗,非骚词,又似古诗,似骚词,其诗“体”形式也限制了自身的演变。琴这种乐器所承载的道德和政治意蕴的雅正也使得琴曲“曲高和寡”,而为琴曲歌辞之一属的“琴操”更是被限囿于狭小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以配合反映介之推传说而诞生的《龙蛇歌》,最早出现于《吕览》,并在秦汉时代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这首以"龙蛇"象喻为名的歌谣,曾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存有八种不同的异文形态。《龙蛇歌》诸种异文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貌,展示出丰富多样的民族心理和普遍情感。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师院学报》2017,(4):64-68
闽南语是闽南与台湾海峡两岸同胞主要的共同语言。在民间,台湾歌谣与闽南歌谣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闽台闽南语歌谣内容丰富,情趣盎然,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两岸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闽台文化交流的宝贵财富。闽台民间闽南语歌谣的发展传播、历史折射与文化传承反映两岸文化的同源性和不可割裂性。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17,(4):69-77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国家倡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视域下,作为福建民间音乐文化杰出代表的南音,在"海丝"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杨双智第一钢琴组曲《梅花》,承袭南音古曲的节奏规律与基本结构,通过对南音乐器的模仿,钢琴化的织体改编,保留南音特色的旋律音,运用复调作曲技法及民族特色和弦,开创了南音古曲钢琴改编的先河,进一步促进了闽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闽南其他音乐形式的钢琴改编与创作提供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厦门方言英汉辞典》记录了十九世纪中晚期的厦门方言语音与词汇。经过130多年的演变,其中部分词汇的语义已经十分模糊,或者彻底消失了。厦门方言中部分表达上极具特色的方言词不复存在,现代厦门方言的表达趋于规范化,理性化,简明化。本文通过对这类词汇语义的考察,分析其不同类型的消亡原因,探寻词汇系统的内部竞争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