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融汇中西、独具特色,色彩丰富、意境凄美,还具有末世苍凉的悲剧意识。张爱玲书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华丽苍凉的人生,创造了一个色彩凄美的世界。张爱玲小说以其内在的历史生命存在于不同层次、不同时代读者的阅读与接受之中,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惊异的阅读奇迹。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作品之所以出彩,精妙的比喻有不小的功劳。运用王希杰的零度与偏离理论从深层零度和表层零度、偏离式比喻的使用两个方面,对其代表作《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比喻句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出张爱玲小说中比喻句精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传奇系列小说的创作中,张爱玲在使用受限视角之外,合理地使用了全知视角。这使她超越了许多普通通俗小说作家,让她的小说深触人性世界,将人生悲剧现象提升到哲学高度;使她的小说有了苍凉的大背景,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品味。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表现了时间及人的意识的跳跃性与无序性。她也写出了一个“没有钟”的“荒蛮的岁月”——凝滞得如千百年汩汩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恒长的时间现状及在这凝滞时间中人的意识的高度流动。她还截取时间的一个片段,表述了个体生命“瞬间”的感受和体验。钟则是张爱玲小说中经常采用的时间象征意象,对人物本身有着特殊的启示。人物意识的韵律流经时间就如同穿越隧道,钟声正像起伏跌宕的意识流动的坐标。张爱玲的小说充分表现了与人的存在姿态相关的时间特性,具体表现为时间的跳跃性、凝滞性、瞬时性、象征性。  相似文献   

5.
由《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张爱玲婚姻家庭题材的小说中,写尽了爱情的辛酸、无望与苍凉.<倾城之恋>集中代表了张爱玲的爱情观旧式不幸爱情的实质就是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附关系,女性经济的不自立、生存境遇的困窘,只能使爱情丧失、失败或死亡.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1,(1):81-87
影像与声音的配合是有声电影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的主要手法,分为声画同步与声画对位(不同步)两种。张爱玲将电影声音与画面配合的艺术技巧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既增强了小说的电影视觉效果,又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手段。  相似文献   

7.
《漳州师院学报》2021,(4):82-89
"以诗为性命"视域下考察清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就会很清晰地发现:清代诗人往往将其诗歌创作视为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清代诗人对待诗歌创作,既表现出一种尽职尽责的真诚态度,又体现为一种尽心尽力的执着追求。应当肯定,清诗的繁荣与清人"以诗为性命"意识有着更为直接而重大的关联。正是在"以诗为性命"意识的推动之下,一方面由于清代诗人越来越重视诗集的编订与刊刻,从而保证了清诗创作的数量大而流布广;另一方面由于清代诗人举办集会越来越频繁,从而保证了清诗创作的质量高而受众多。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作品的人生主题主要包括三个相互交叉渗透的方面,即对生命本质、生命目的和意义及人生归宿的追问与阐释.他接受宗教特别是佛教对生命本质悲剧性的理解,认为"生本不乐",又并不因此否定生活中残缺与美、苦与乐并存的另一面;他把"安乐"视为人生的目的,又赋予"安乐"独特的内涵,把"爱人如己"和"爱己如人"看成通向幸福的舟车;同时他还上下求索,为人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彼岸"到"世外桃源"一直寻到自身,这一切造就了许地山作品无人替代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辛词研读中,从佛家的视角可发现辛词中的神悟。通过辛词中的"见"、"望"、"寻",剖析辛词的禅意,可知辛词的妙语来自他生命的本源。而辛词惯于用形象、意象、意蕴来表现词人对精神家园的回归——第一次回归是回归慈悲,回归母性,回归生命的关怀;第二次回归不是回归田园,而是回归精神家园,回归生命本源。  相似文献   

10.
屈原在其作品中设计了六条安顿自我生命的道路:从俗以求显达、自藏以避乱世、作为以改变现实、出走以择贤君、轻举而远游、依彭咸所居。屈原对自我生存道路的种种思索,为后世处于进退抉择中的文士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在中国古代文人精神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知     
, 《河南科技》2012,(9):8-11
<正>宇宙或存在"升级版"恐龙在茫茫宇宙中的某个星球上,会不会存在暴龙及其他恐龙的"升级版"生命以及巨大的拥有人类智力与狡黠程度的怪兽呢?美国科学家认为,或许这种可能真的存在。科学家在该项研究中讨论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他一生创作的340余首词,"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具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蕴,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而哀怨的情思,流露出孤寂凄婉的物哀意识。一是流露出作者对生命易逝、人事易衰的宇宙时空恐惧感;二是流露出作者对岁月更替、草木荣枯的伤逝情怀;三是流露出作者感喟沧海桑田、盛衰无常、兴亡无据的悲凉感。可以说,这种能给人以最大审美感受的物哀意识贯穿了纳兰性德的整个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21,(3):114-121
六朝咏物诗与造物艺术在美学特征与发展趋势上大致相同。二者存在比较分析的可能,而相关研究却寥寥。在艺术形式追求上,自南朝以来,咏物诗由描摹物象追求"形似"而致使全面性的"声色大开"。而造物艺术也历经"形似"与自然"清简"审美风格的交替。最终"文""艺"创作携手为"形神兼善"的艺术境界奠定基础。因此,对六朝咏物诗与造物艺术美学特征的比较,有利于把握六朝"文""艺"创作观中积极、有价值的共通元素。  相似文献   

14.
标志作为由特殊文字或图像组合而成的传播信息符号,存在于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为方便联系、区别与记录事物的归属、种类特征及标示意义,需要不断创作和广泛使用标记,这就给标志创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笔者从关于"意"的研究,"形"的创造以及"色"的选择这三个部分入手,对标志设计的创作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漳州师院学报》2017,(2):115-119
2013年,云门舞集四十周年,林怀民以新作《稻禾》向孕育云门的台湾土地及人民致敬。云门《稻禾》在"皇帝米"的故乡台东池上演出,唤起了稻作的百年历史记忆,不仅是舞蹈艺术,它更打通了今昔、圣俗的时空隧道,运用身体意向性的原始运动,得到一种神圣时间的回归,重返"稻作"与"巫舞"的场域。固然《稻禾》已不再是传统的"巫舞",但根据其创作的动机、与稻作的互动联想、舞作展演的氛围、神圣性的意涵等,皆可窥探出"巫舞"的传统元素,因此将云门《稻禾》称之为"现代化的巫舞"亦未尝不可。将"稻作"的源流与古代"巫舞"贯穿至云门《稻禾》进行研究,《稻禾》便不只是云门的舞作,而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华民族生命史,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作。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技》2012,(24):196
<正>《河南科技》创刊于1985年,是由河南省科技厅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半月刊)。国际刊号ISSN:1003-5168;国内刊号CN41-1081/T;邮发代号:36-175。【办刊宗旨】:坚持"科教兴国"的办刊宗旨,是一本具有高水平、高品位、高质量的全国性科技期刊。【栏目设置】:数学研究与应用、物理与化学研究、生命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小说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时空观,这种时空观既构成了其小说特殊的结构形式,成为一种创作技巧;同时又是其小说创作内容和题材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是作家创作中的自觉的精神追求,是作家始终如一的表现人类追逐时间,占有时间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独特展现.它从历史观和人生观的角度体现着福克纳以文学的方式对人类生命整体意义的特殊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创作风格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将王安忆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从"雯雯系列"、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女性文学、城市文学五个主题的变化中,既体现出对潮流的追随,又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她的创作不仅是自我的突破,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壳寡糖被世界生物医学界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五大生命要素之后的"第六大生命要素"。本文从壳寡糖的制备方法、生理功能及应用趋势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家青禾的新作长篇小说《初霁》,同时并用了"内聚焦"和"零聚焦"两种叙述策略,从而多层次地展开情节和铺叙人物,展示了一种独特叙述策略的独特魅力;加之以家庭语境与社会语境的闪回运用,使这部力作取得了叙述学上的较大成功,具有不应忽视的创作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