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闽南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传统优势学科,曾先后获评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福建省一流学科高原学科。2003年中国古代文学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中国语言文学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依托中国语言文学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21年中国语言文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举办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研讨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研究和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机构与各个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硕士点在一起研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既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更好地结合实际,又有利于从研究的角度考虑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从而更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博士和硕士.……  相似文献   

3.
<正>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2年1月,其前身为文革复办后的政治教育系,历经政治经济系、政治法律系办学历程。2018年被确定为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获批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科学普及基地。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生的培养及学科建设任务。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2021年获批该学科一级硕士点。学院还负责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的培养,并设有谷文昌精神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20,(1):137-140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其精神气质及行为模式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契合度高,融闽南文化于高校思政教育中,既有利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亦有利于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促进闽台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构建两岸同胞的精神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5.
闽南语童谣是以口头传承的形式流传于闽南语方言区的一种民间歌谣,其内在蕴含的地方知识构成了闽南文化的重要内容。将闽南语童谣融入幼儿教育,是适应教育环境现代化开展闽南传统文化校园传承的创新实践。闽南语童谣源于闽南人的传统育儿实践,其题材与类型多种多样,具有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的文化特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将闽南语童谣融入幼儿认知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展开,同时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发端于原漳州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教研室。2003年开始招收心理学(师范)专业本科生。2012年获批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并于2015年通过验收。2019年心理学(师范)专业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第二级专业认证。2020年获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相似文献   

7.
《漳州师院学报》2019,(1):55-58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教育宝贵的天然教材,它凝聚了闽南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几年,随着工业现代化以及城镇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快餐文化"使本就濒临消亡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保护与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应倡导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融入到社区教育当中,从而唤起民众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情,投入非遗生产性保护,助力闽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格局中显露闽南人民审美意识和该地人文特点的地方文化,它包含着闽南人民的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用语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其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精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闽南文化由闽南移民传入台湾,在台湾与当地文化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台湾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后来台湾历史出现了局本占据五十年和国民党据台的特殊性,但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部分,在台湾的传播与影响从未间断。(一)闽南文化台湾乡土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突出了台湾乡土文学防反帝反殖民…  相似文献   

9.
龙岩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闽南文化是龙岩文化的母体文化,龙岩文化与闽南文化具有历史的同源性、同构性和同质性,其历史渊源的传承关系与血亲关系不可分割.历史上,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在相冲撞的过程中,龙岩文化成为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亲密接触的历史金桥,龙岩文化为两大民系文化大融合做出了贡献.如今,客观地认同龙岩文化回归闽南母体文化,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师院学报》2019,(1):48-54
目的探索闽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并通过激光加工技术来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制造。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对激光加工技术应用闽南文化创意产品进行解析,并提出了闽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寻找闽南文化创意设计课题、闽南文化原型的收集与分析、闽南文化的元素的提取与形意再现。结论通过一个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作业来验证上述以激光加工为研究对象的闽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也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闽南文化近年来颇受重视和关注.就闽南文化研究而言,其研究的目的性在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闽南文化的定义是:在闽南地区产生、发展、变化并对外传播的一种主流文化.五代时期为闽南文化的形成期.闽南文化的研究方法应博采广取,多学科结合,同时,要注意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闽南民间音乐是闽南地区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体现,在文化学、民俗学以及美学上有着重要的价值.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棱面.闽南民间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探析闽南音乐文化中的民间音乐特色对保护传承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20,(1):133-136
文化育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医德教育资源。充分运用闽南文化中的典范人物、历史典故、岁时节俗、家训家礼和医神信仰等元素,在医学院校构建"一二三四"多元文化育人体系,可以扎实有效推进医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语文百年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创建发展的时期,在一大批人文精英的努力下,语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语文教育的改革不纯是一门学科在教育层面的改革,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百年语文的发展过程就是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西方的教育思想(包括前苏联)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甚大,如班级授课制、语法体系的构建、拼音文字的倡导、教育理论的模仿照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等.20世纪末,东方义符文字与西方音符文字教育理念的矛盾在深层产生碰撞,爆发了一场论争.20世纪初、末,大批人文精英的参与,形成百年语文两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闽南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基础最雄厚的传统优势学科。学科早期由戴深石、郑景渠、刘学沛、李拓之、吴秋山、陈章武等先生奠定学科基础,后经全国首届文科博士、杜甫研究专家林继中教授,西方文论研究知名专家刘庆璋教授,屈原与楚辞研究知名专家汤漳平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松辽学刊》2008,29(2):F0002-F0002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创建于1958年,经历50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求真务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树立了“以学生为本,强化知识与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提高素质与能力,突出实践与创新”的教学理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两个本科专业;拥有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材料物弹与化学、课程教学论四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相似文献   

17.
白续铎博士,1953年生,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高分了材料与工程系主任,黑龙江省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带头人,Pigment&ResinTechnology期刊编委。1974年进入黑龙江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学习,1978年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读研究生,师从徐羽梧和董世华教授,1981年获硕士学位。1997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从张志谦教授,2000年获博士学位。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Albena大学和英国Leeds大学进行科研工作。一直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课程有《…  相似文献   

18.
闽南文化悠久璀璨,具有极强的文化传播生命力,是闽南区域品牌广告传播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传播编码资源.闽南区域品牌有必要也有空间运用闽南文化为品牌增色:一方面,具备产地物色的区域品牌可以凭借闽南文化与其他竞争品牌形成明确的品牌区隔;另一方面,不具备明显产地特色,面向全国或国际消费者的区域品牌借助闽南文化,不仅可以巩固本土市场,也能培养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口牌形象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闽南地区高校传承闽南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作为闽南地区的地方高校,在传承闽南文化的过程中即可融合闽南地域特色,丰富拓展教学资源,又可吸取闽南文化精髓,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构建闽南文化研究平台,服务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余有龙教授     
余有龙教授,1965年生,1987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年5月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