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文化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的行为准则,也影响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30年来,石益祥痴迷于对“整体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不被理解的孤独之后,经历了屡次投稿被退的尴尬之后,终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掌声和支持。”也许我们并不须急着去评判“整体科学”的对错和优劣,但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确实应该把掌声送给那些“孤独”的探路者们。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科学与公众、科学与伦理、科学与决策等对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把科技工作与社会研究分隔开来的做法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与社会相结合的观点是在科学、技术、创新基础之上一个更深更广的战略思考。欧盟高度重视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其科技发展战略框架的构成为:人力资源和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愈显重要。本文从科学的本质、科学与生产的关系、科学对社会进程的影响等方面去考察、把握和揭示科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全球危机生成与治理困境的反思,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认为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危机,加剧了非科学因素对社会公共部门以及政治决策的影响与干扰,降低了科学对这些危机所带来的复杂后果的预见能力,使原契约关系受到了不确定性挑战。应努力重塑普通民众与政治决策者对科学的信任,以加强科学研究对政策制定的支持;应提高完善的科学教育机制及科学与政治之间的良序互动,以促进科学对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儒家“亲情本位”思想的不同看法,表现着对“普遍伦理”的诉求以及走向普遍伦理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进路,体现了现代伦理学“自然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科学性”与“哲学性”的关系,而在最根本的基础上反映着这个科学时代伦理学的特征与处境,以及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教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社会不正之风和个人名利思想的影响,高校中还存在着一些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现象.从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对未来我国体育科教事业兴衰影响的高度分析了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从“提高科学道德意识”、“培养良好学风”、“建立相关制度和管理规范”、“发挥导师的表率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开民智”是戊戌期间的时代强音,折射着“救亡图存”的教育诉求。在严复看来,“开民智”则必采西学,尤其是西方的科学。因而,他的科学教育观,根植于“教育救国”的理路,是倍受当时舀方强盛的刺激的反映,既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又强调科学方法的导入与训练,更关注民众科学精神的培植。不仅在当时有着振聋发聩的影响,而且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代科学诞生,人们在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创造出超越经验与常识的技术,它们急剧改变着人们既往的生存状态与劳作方式,人类相继跨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核能时代和航天时代,迅速步入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青年是新中国的“第四代”由于青年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所感受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因而各个时代的青年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学的代际关系理论确认,根据时代背景的不同而把青年区分开来加以研究是科学的。所以,近十年来,我国青年理论界提出了许多有关青年代际的划分观点,其中最流的一种观点是从“五四”运动开始对我国青年进行代际划分.即把建国前30年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称为“第一代人”,把“建国”中的青年称为“第二代人”.把“文革”中的青年称为“第三代人”,而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人称为“第四代人”。这是从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降,对科学进行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乃至于人类学的分析与理解,不仅导致了现代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先后启动并完成其建制化历程,还相继激发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的社会研究(Social Stud ies of Science)、科学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 ies of Science),以及“科学研究”(Science Stud ies)这些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1]近年来,科学文化研究(Stud ies on Science and Culture)开始成为国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界学者所关注的一个研究热区。从目前的研究情形来看,中国的“科学文化研究”与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阐明科学、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与作用.科学是“求真”,“科学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技术是“务实”,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还可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设备,以及工艺过程).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其核心是求索人类生存的意义与价值.自然科学追求的是穷尽“自然的真理”;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穷尽“人生的真谛”,两者都是人类社会发展所亟需的.科学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理想.科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理性活动.科学的理性包含着批判、怀疑、创新的精神:理性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人类社会谋求持续协调、全面发展需要科技为动力,人文作导向.科技为人文提供依据,人文为科技确定目标.科普的社会责任是:“解读自然的奥秘;探究人生之真谛”.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09,(10):15-15
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的功能在逐渐分化,相互间的关系在逐渐生成和协调。伴随着“社会”和“群体”概念发生着的深刻变化,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心理机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宜音以中国人“我们”概念为触角,探看作为中国社会心理的发展路径,也将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丰富我们对中国人社会行为基本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今天,科学研究的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团队的出现使得科学研究进入了“大科学”时代。  相似文献   

14.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使人们懂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和技术。而物理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因此研究物理学中的STS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盖涛  李欣 《科技信息》2009,(8):13-13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偏低。而传统科普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方面已经与时代发展、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科学传播在科学信息传播方面从传统科普的“强制性的教化”转移到“非强制性的感化”中来,科学传播策略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应在思想上确立辩证的科学功能观、正确的代际伦理观,同时,摒弃纯粹的节约观,走生产与消费节约和依靠科技创新节约并举的道路。目前,科学万能论、后现代科学观对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有着较大的制约性影响。"科学万能论"构成了人们确立辩证的科学功能观、正确的代际伦理观的现实障碍;极端的"后现代科学观"因其对"科学"范畴的基础性认知的颠覆,使人们求知的动力与热情得以削弱,影响人们"用科学知识开辟节约型社会构建新道路"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唯物史观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特点的科学概括。但是人们在理解这一命题时,存在着通常的误解,把理论形态的科学本身也看作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从而混淆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本文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概念,在唯物史观中分属不同的范畴系列,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属于社会意识,不属于作为社会存在要素的生产力,而技术则直接属于生产力。技术有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真实意义不是说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是说,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沈括     
介绍沈括其人及其时代政治环境;论述沈括的科学思想与本体的关系,沈括的科学思想与儒学思想的关系,民事事务对沈括科学和技术的影响,沈括的自然观及其他知识.  相似文献   

19.
沈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沈括其人及其时代政治环境;论述沈括的科学思想与本体的关系,沈括的科学思想与儒学思想的关系,民事事务对沈括科学和技术的影响,沈括的自然观及其他知识.  相似文献   

20.
情绪情感是影响人的认知的内在因素,个体社会情绪的发展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影响人的社会适应。应用“顺应社会性”、“注重文化作用”、“自主发展”、“积极引导”等策略来培养良好的社会情绪,通过“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加强自我情绪理解”、“缓解矛盾心理”、“理顺社会情绪表达”等方法来调适社会情绪。对社会情绪的调适有助于个体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减少反社会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