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外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林语堂以民间文化为内核,以西方文化为对照,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吸收改造,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人文主义的思想观点,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以及“顺应天命”的宗教观、“直觉洞悟”和“近情”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中国式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人文主义的提出适应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河南名人文化璀璨辉煌,在这一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形成与河南名人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河南地城性文化软实力,需要进一步整理名人文化、传播名人文化,在实现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迈向文化资源强省过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7,(1):89-92
"和合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核,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而不衰、一脉相承而不断的根本依据。在古代,"和合包容"思想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静态的、内敛的、被动的,对异质文明的入侵也没有进行你死我活的打击和排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走向世界、并逐渐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抵御西方文化的冲击、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又要化解某些国家对中国可能的"文化侵略"的担忧,就离不开对"和合包容"精神的发展和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中国式摔跤的快速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别对相扑运动和中国式摔跤作了历史回顾,将两种运动从开展现状和推广传播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相扑运动和中国式摔跤同样历史悠久,但相扑运动文化传承完整,相扑协会大力推动下人才储备充足,国际化推广顺利。而中国式摔跤存在礼仪流失、协会成立较晚等诸多问题,因此中国式摔跤应重振文化内涵,推动大众化进程以促进中国式摔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资源和动力.影视艺术既是三峡文化的载体,又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三峡的影视传播形成复制式、背景式和意象式三种形态,人文三峡的影视传播探讨人的性格特征、人的情感状态和民俗风情.三峡工程的影视传播主要包括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移民两个层面.三峡文化和影视传播同质同构、兼容互渗.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谱系主要分为内生型传播系统、外生型传播系统和宗教型传播系统三类,其传播方式大致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体系。在特定的传播时空,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有线性传播、网络传播和发散式传播三种传播途径。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下,中国传统音乐的转型发展要坚持传承方式的动态性变化,适应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要加强传统音乐在学校的传承发展,使固有的传播谱系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变革铸就了中国科学的曲折发展道路。当中国经济正在崛起、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今日,充分吸收现代科技制度文化,加强科技体制建设,仍然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9.
近代留学生群体发展的过程,亦是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的过程。具有双重文化性的近代留学生群体在国内外创建学会(社)、创办报刊,并通过它们传播文化、争论问题、互动交流、展示自我,于是公共文化空间逐渐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文化空间与西方社会所谓的"公共领域"不同,前者是产生中国式"公共领域"的土壤,其功能的具体表现既有文学式的优雅,亦有政论式的急峻。  相似文献   

10.
韩霜 《广东科技》2010,19(16):53-54
中国元素是以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为背景的"语言"。中国元素作为一种符号,在科普传播领域,起着传递文化、传播科学的作用。中国元素,是符号化了的中国文化,是科普传播中的必要元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中国英语”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产生发展的原因。分析文化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来揭示中国英语形成的内在原因及其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语言与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所以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人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式思维的了解,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英语”将最终被世人所接受而不再被称为畸形英语。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范围的"汉语热""中国热""中国文化热"的大背景下,以传播为论题中心、以系统为主要方法,并兼及其他的科学理论与方法,重点对中国文化传播中一向不太被关注的传者和讯息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全面阐发.通过解析中国文化传播者的文化素质与知识结构,挖掘向外传播的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探寻中国文化传播的渠道、方法、方式等等,以获得对中国文化传播有一整体认识和综合理解.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讲话、访谈中形成独特的"习式语言风格"逐渐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独到的认识:追根溯源,客观地评价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阐释了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古为今用,做到了传统文化思想与治国理政理念的话语对接,赋予了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时代价值;吐故纳新,指明了传统文化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入世界,中国必然在其文化战略与传播策略上作出重要选择;中国文化在其走出去的总战略下,它的传播策略必然是借助英语这一媒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这一文化的传播者必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清晰的中国视角、系统的中国文化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对外国文化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把握。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一定要严格区分基本文化事实和学术问题,以提高文化传播的质量、准确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5.
姜骁倬 《科技信息》2013,(10):179-179
中国文化与拉美文化既有相同特点,又有不同之处。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拉美地区的传播,应统筹制定中国传统文化在拉美地区传播规划,加强孔子学院建设,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优秀成分,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是讲汉语的人使用的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和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中国同世界的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式英语是受汉语影响的不规范英语,它的运用会阻碍中国同世界的交流。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因此我们要区别对待,大力发扬中国英语,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  相似文献   

17.
世代累积型作品以"高山流水式"传播模式广播于世,最终成为一种渗透全社会的文化现象。在传播过程中更表现出倾向志异写奇、彰显道德意义、注重传播载体、立足最佳时空、受制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面对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如何有效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涉及的内容众多,诸如中国文化输出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输出的主体、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途径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等。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英语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田芳兵 《科技信息》2010,(28):23-23,26
武术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中国人之间主要传播的是武技和相关的理论,同时也传播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国外的传播主要是武技吸引爱好者,然后逐渐地接触武术的相关理论、中国文化和某些文化精神。我们应该鼓励、期待外国的武术爱好者在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地融入其本国的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他们国家的以武技为基础的体育运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使中国的武术文化真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研究糅合了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传播学等新老学科的研究方法,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本文以广西古代汉文化传播为例,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古代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