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象征君子坚贞不屈、高洁孤直的品性,在陈铁民先生的《王维集校注》中提到,王维诗作中“松”意象有46处之多,王维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君子喻”的传统,而更多的是将禅宗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王维受禅宗影响深远,他的诗不论是写松之本体、写松的特殊含义,或是以松来烘托人物、环境,都体现出一种禅趣,透露出一丝禅机,特别是他诗中那些和松连用的“松鹤”、“松月”、“松风”、“松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幽空寂的禅境,给人以禅思,这些共同构建了王维独具特色的山水禅诗.  相似文献   

2.
王维作为中国的诗人,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饱含禅意,幽静而清丽,空旷而淡雅。他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情感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王维与禅宗思想的渊源、王维山水诗的创作与禅宗思想的关系、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诗风的影响,使王维山水诗不仅体现了自身个性,而且也是中国山水诗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夏荥 《科技信息》2011,(24):I0156-I0157
一、引言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其诗作内容十分丰富,但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他的田园系诗作,《鸟鸣涧》就是其中的一首。(高佳,2003:26)二、分析原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此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充满诗  相似文献   

4.
王维山水小诗是考察盛唐文人审美经验之历史原态的绝佳标本。面对此一标本,出现了如下四种解读:宇文所安把它读成一种“隐喻”,其方法论背景是颇有形上学意味的抒情论;叶维廉提出“任物自然”说,将山水诗的美学源头上溯自道家学说,而对禅宗与现象学作了相当的误读;萧驰认为王维晚期山水小品的观法是一种如来清静禅的禅观,其意境是直观下的“心境”;张节末则以为传统观法牵引着空观主导下的王维,其山水小诗达到了纯粹看与纯粹听,“现象空观”发明了山水诗境。  相似文献   

5.
王维受神会请托,在对慧能禅师的禅学思想高度认同的前提下,写作了《能禅师碑并序》,这是最早撰述南宗创始人思想的文献资料。王维平实客观地叙述了慧能禅师的身世经历和得法因缘,在对慧能禅师隐忍、安住、无我及古高僧之德等特质的认同中,表述了对禅宗伦理思想和价值的概括与颖悟,并隐约传达了自己的禅修观念。《能禅师碑》对于研究王维与南禅宗的关系及王维禅学思想渊源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佛教禅宗思想的基础上,解读《藏春集》中诗歌作品所蕴含的禅宗理念,将作品的文本分析与禅宗思想的基本特征有机地结合比对,总结提炼出刘秉忠诗歌创作表达的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无念为宗、即世间出世间的佛学主题。  相似文献   

7.
夏荥 《科技信息》2011,(18):I0132-I0132
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因其绘画造诣,被誉为“南宗画派之祖”;因其以禅入诗被誉为“诗佛”;因其音乐造诣,初为官时为太乐丞。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MarshaL.Wagner曾说,“近几十年来,王维的诗歌翻译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中国诗人都要多。”(1981:i)从王维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及其庞大的英译数量来看,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王维的诗歌英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维诗歌英译数量庞大,而学者对其诗歌英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对王维诗歌的英译状况及对其诗歌的英译研究情况,以为更多的学者在此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北朝时佛教禅宗四祖道信,自幼笃行佛学,14岁从禅家三祖们架学佛法,23岁时到吉安东山寺受戒,修行3年之后,到湖北司空山,接受三祖们架的衣钵,成为禅宗四祖,后又到吉安东山寺传经.终于成名.传之宏九五祖、楚能六祖、行国七祖,逐开著名的佛教禅表原派系,道信四祖大名传遍华夏.  相似文献   

9.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在安史之乱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一时期文人的影响更是巨大。关于大历诗人与禅的关系,近年来学者们无论是专著还是单篇都有论述。不过这些论述多是从一个较宏观的层面来进行探讨。从微观上讲,禅宗兴盛后对大历时期诗歌在诗境、诗情、诗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还是鲜为人知的武术家和佛学家。以谭嗣同的禅武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禅武生涯进行了探研。研究结果表明:谭嗣同通过艰苦学习和探索研究,对佛学和武学领悟较为深刻,并将其融合,运用于实践之中,充分挖掘了佛学和武学的社会价值,对后期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纪昀对禅宗观念的认识通过《阅微草堂笔记》和其诗文得以体现,对其思想观念分析可以从乾嘉时代的学术风气和流向入手。单靠儒家的思想资源显然难以解决其内心困惑,因而又不得不借助于佛学资源。纪晓岚对禅宗的个人态度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乾嘉时代学术表面看正处于繁荣时期,然而浮华背后正是思想资源极度匮乏,而纪昀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  相似文献   

1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情怀的儒士文人。  相似文献   

13.
谙熟画理的王维以绘画中的空间透视方式来建构诗歌.在禅宗的影响下,王维以佛禅特有的时间和空间意念去感受现实世界,并创造出了另一个审美空间.他对山水时间的体验亦是其禅宗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谙熟画理的王维以绘画中的空间透视方式来建构诗歌。在禅宗的影响下,王维以佛禅特有的时间和空间意念去感受现实世界,并创造出了另一个审美空间。他对山水时间的体验亦是其禅宗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李芙蓉 《科技资讯》2006,(22):108-109
剖析王维山水田园诗作,探索其诗歌的审美特质,研究其禅宗思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王维诗歌意境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诗歌创作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生活在禅宗火盛的开元天宝之际的诗人,王昌龄所受禅宗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极少论及。本文从王昌龄的交游经历、其讨论专著《诗格》所吸收的禅宗思维方式对意境说的影响和其诗歌创作中部分蕴含诗情禅意诗作的特色等方面论述王昌龄是“达到了禅境的诗人”(日·加地哲定之说),并认为这类诗作在艺术风格上接近于王孟派近禅诗人的诗风。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版陈铁民《王维集校注》附录五之《王维年谱》,据《王维生年新探》一文所系订的王维生卒年,均无以接受材料的检验,而使之成为了与史实不相符合的错误。本文对其所依据的材料及其这些错误的因由,进行了逐一考辩与检验,同时对流行于王维研究界的“兄生弟后”之现象进行了简要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理学思想和文字禅兴起鼎盛的时期,文人名士学佛参禅成了一种风气,对宋代的文学带来了深刻影响,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理学思想和佛学思想的并存。词作为文学形式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鼎盛,在大量的词作中也有着佛教的印记。纵观宋朝的历史、文化发展及文人名士诗歌创作的环境,可清晰地看到佛禅思想对宋词的影响。以苏轼与辛弃疾两位词作大家的词为例,禅宗思想渗透在词作中,展示出宋词的禅趣、禅理。  相似文献   

19.
自1926年敦煌石窟禅宗写本为胡适整理以来,作为“国际学术”的禅史研究已产生近百年之久,对胡适禅学研究的评价与讨论也已有近百年的历程。这包括三个阶段:部分学者应和的第一期(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停滞不前的第二期(1950年至1974年)、展开严肃讨论的第三期(1975年至今)。最新的研究中,葛兆光赞成文献学研究路径,推崇胡适树立的典范;佛尔、马克瑞、龚隽试图解构“现代禅研究”的传统,局部修正胡适的结论。今后犹须细致考察胡适禅史研究的一些具体议题,横向比较胡适与民国其他学者的佛学研究,继承与发展胡适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20.
民国之初,除嘉兴范古农外,浙江佛教居士中对佛学深造有得且影响甚大者,当推寓居杭州的一代儒学宗师马一浮(1883-1967).马一浮不仅于1914年组织了"般若会"这一浙江最早的学佛同好组织,而且还与杭州禅僧密切交往,形成了对中国佛学的独特理解.马一浮的"知性化"学佛取向,透过《大乘起信论》等中国化佛典,关注禅宗、华严宗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义理析取,设法融入其儒家经学义旨的探求.这一取向,因其过于学理化及个体化,限制了马一浮对佛教实践修持的理解,最终导致他复归于儒家学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