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拓宽水介质旋流器有效分选的粒级范围与提高分选效率,向旋流器入料中添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主要考察了不同用量的PAM对旋流器分选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在不添加PAM和PAM用量5g/t时分别对旋流器入料、溢流和底流做了粒度组成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介质旋流器中添加PAM有利于提高+0.074mm粒级的分选效率,尤其是0.25~0.125mm粒级提高幅度较大,可达22%。通过分选产品的粒度组成对比分析可知PAM提高水介质旋流器分选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絮凝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观粒度。  相似文献   

2.
由溢流口和底流口的面积比、入料压力和原矿浓度的变化对浮选旋流器内部物料流态及浮选效果影响的定性分析,得到其变化规律。这有助于浮选旋流器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改变原中煤粗煤泥处理工艺流程,把浓缩池底流全部而不是部分的给入分级旋流器,旋流器溢流由中煤过滤机处理,不在送到浓缩池,保证了大部分粗煤泥被分级旋流器滤除,基本保证中煤圆盘式真空过滤机入料粒度小于0.5毫米,从而降低了中煤系统事故率,杜绝事故放水排到厂外,不但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洗水闭路循环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且提高了沫煤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RSM雷诺应力模型和VOF多相流模型,通过数值试验方法考察了渐变截面型入料口夹角对Φ50 mm水力旋流器流场及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入料口夹角,切向速度增加,致使分离效率提高;与此同时,轴向速度和溢流管底端的最大径向速度也随之相应增加,导致沉砂分流比略有降低、短路流量增加,但对湍流结构影响不明显;空气柱直径同样随着夹角的增加而增大,从而有效分选空间减小.旋流器内部的压力损失主要包括主分离区域的损失和入料口区域的损失;增大入料口夹角,总压降增加,导流能力增强,当夹角为20°时,导流性能最优,但能量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水力旋流器入料口的最优尺寸尚无明确评价标准.基于数值试验方法,考察了入料口直径对流场特性和分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内部稳定流场的入料口直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入料口直径的下限可根据能量消耗确定,当入料口直径低于下限时,流体碰撞加剧促使部分压力能转化为内能,外侧自由涡区域呈现出类似强制涡的特性.入料口直径的上限可根据流场稳定性确定,当入料口直径超过上限时,进入的液流将直接撞击在溢流管壁上,导致流场稳定性变差,粗颗粒在沉砂中的分配率减少,分离精度降低.最终确定了入料口直径的最优取值范围为0.18D≤Di≤0.26D.  相似文献   

6.
吴庆勇 《科技资讯》2006,(24):40-41
重介选煤由于其分选精度较高而被全面推广。无论是块煤重介还是末煤重介旋流器洗选都使用重介质。设计时,介耗指标一般为0.5~1kg/t入料。应该说是合适的,但选煤厂投产时都面临介质消耗过高的问题,有时高达5kg/t,甚至15kg/t以上。经多年摸索,很多厂介耗过高问题基本解决了,但也有不少厂一直未解决好。  相似文献   

7.
浅谈选前脱泥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因内选煤行业广泛采用末煤或混煤不脱泥,直接入旋流流分选的传统,新一选煤厂率先在东北地区采用选前脱泥的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磨矿分级过程的混合智能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参数时变、边界条件波动等综合复杂特性的磨矿分级过程,基于物料平衡理论建立球磨机与泵池的动态模型,结合机理模型与经验知识建立有用功率TSK(Takagi-Sugeno-Kang)模型来确定粒度选择函数,给出旋流器分级经验模型,并基于径向基网络(RBFN)计算溢流浓度和对溢流粒度分布误差进行补偿,研制了可进行磨矿分级过程动态仿真的混合智能模型.用某铁矿选矿厂二段磨矿闭路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在旋流器给矿控制量和新给入矿浆流量、浓度、粒度波动下,模型的仿真结果与磨机有用功率实际值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9.
旋流器分级过程的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流器分级过程是二输入三输出系统,难以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描述,且存在强耦合、强非线性、边界条件变化频繁等特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旋流器分级过程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建模与控制相集成,将PI控制、模糊控制与规则推理相结合,实现了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泵池液位与旋流器给矿压力串级均匀控制,基于规则推理的异常液位控制,渣浆泵转...  相似文献   

10.
王鹏  王锐 《安徽科技》2015,(8):52-53
<正>钱营孜选煤厂年入洗能力240万吨,主要工艺流程为:50~300mm块煤动筛分选,0.75~50mm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组再选,粗粒煤泥RC1800煤泥分选机分选,细煤泥浮选,浮选精煤加压过滤机回收,浮选尾煤压滤机回收。钱营矿选煤厂总煤泥含量占总入洗原煤量的13%左右,由于浮选入料浓度偏高且细粒含量较多,导致加压过滤机排料时间长,浮选精矿桶溢流,精矿回收率较低,尾矿跑煤,煤  相似文献   

11.
扑旋柔性翼飞行器驱动机构的设计及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传统旋翼飞行器在结构上需要尾梁、尾桨等来平衡扭矩装置所带来的飞行器结构复杂,升力与自身重量之比低,飞行性能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扑旋翼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利用此方法设计的微小型扑旋翼飞行器.采用电磁铁吸合驱动装置,通过电流方向控制电路实现电流规律正反向变化,从而产生交变电磁力驱动扑翼扑动.同时分析这种扑翼结构的特性,建立扑旋翼机构的结构模型,并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分析建立扑旋翼驱动装置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某一频率的交变电磁力时机翼会产生共振现象,在同等作用力下机翼的扑动角会有一定的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一种小型旋翼无人机平台的设计及飞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具有航拍和图像识别功能的旋翼无人机平台设计及工程实现方法。从直升机总体设计的理论出发,介绍了该旋翼无人机平台的设计及试飞验证过程。提出了总体方案及总体布局。在现有模型直升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旋翼与整机的匹配、球形云台的设计、动力系统的选择,及各种传感器的集成等方面的设计,并最终经过外场试飞实验验证设计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小型无人直升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叙述了对采煤机MG300/700-WD调高系统进行改造,把调高泵由齿轮泵改为柱塞泵,从而克服了采煤机由于调高泵经常损坏,导致的采煤机停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不同的介质对电泵的运转有不同的影响,其特性也就不同.因此,对电泵的特性进行换算,给出了一套全新的电泵特性换算方法平均积分换算法.运用此法,既可以对电泵在无汽蚀工况下工作时的特性进行换算,又可以对有部分泵级工作在汽蚀工况下的电泵特性进行换算.  相似文献   

15.
将废旧油泵改装,制成循环水泵,并用于几种不同沸点化合物的减压蒸馏,对所获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改制泵真空度高,抽气量大,简便,经济和耐用。  相似文献   

16.
电厂的烟气湿法脱硫系统有许多浆液泵,在使用中这些泵的部件往往容易损坏。以具体实例阐述了对烟气湿法脱硫系统中浆液泵的技术改进和修复。  相似文献   

17.
以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3×200MW抽汽式供热机组凝结水泵为例,介绍了凝结水泵定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凝结水泵改用变频调速技术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solve the flow mismatch problem between pumping source output and workload demand,a novel configuration of D + A combined multi-pump controlled hydraulic system,similar to a pump-controlled system,is proposed for a large power hydraulic system in this study. This novel configuration consists of several parallel fixed displacement pump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proportional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s,which is controlled by digital signal( on/off) and analog signal respectively( D + A pumps). The system flow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one is the total flow from fixed displacement pumps,and the other is the rest desired flow supplied by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s to smooth and improve the demand flow. First,basic design principle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e proposed system are introduced. Then,a flow state matrix of the binary-coding digital pumps( 1: 2: 4) is obtained to provide the control signals of pump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output flow tracks well with acceptable flow deviation,though a little lag behind input signal.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自吸混流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要点。前置式自吸混流泵是在水泵叶轮前端,由S形泵盖与液环轮共同组成的自吸装置米实现泵的自吸.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单方便地将任何前开门式单级离心泵和混流泵改成自吸泵,且不影响泵原来的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达到中比转速多级离心泵无过载性能的要求,在无过载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速度系数法推导出新的中比转速多级离心泵叶轮的无过载设计公式,设计了比转速为89.3和135.0的多级泵叶轮,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并与传统公式所设计的泵叶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2个设计实例中,采用所推导的公式设计的叶轮轴功率曲线均出现极大值,功率备用系数K分别为1.13和1.03,从而验证了所推导公式的准确性;与采用传统公式相比,采用所推导的公式设计的2种泵的扬程分别提高了14.0%、7.5%,效率分别提高了2.68%、1.03%,而且能够保证较小的径向尺寸;推导的公式较适用于中比转速无过载多级离心泵的叶轮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