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湘涛 《大自然》2013,(1):24-27
蛇无足却能疾行,灵活且善于盘绕;它们耐饿能力极强,却又有很好的胃口,猎食范围广泛;毒蛇的身体一般不算强壮,却能致强敌于死命;观察总结蛇的活动能预测天气的变化,使人受益匪浅;蛇的生命力旺盛,蜕皮后如获新生,而且生殖能力很强……上古时期的人类对蛇既畏惧又崇敬,我国各地的氏族、部落不仅敬蛇、崇蛇,甚至以蛇为图腾,关于神蛇、灵蛇和怪蛇的传说地广为流传。在我国的考古研究中,与蛇有关的文物屡有发现,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先民们在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2.
蛇年话蛇     
李瑞端 《大自然》1989,(2):41-43
按照我国农历,今年是"蛇年".然而蛇在人的心目中似乎并非美好的象征,人们对蛇的态度也不怎么亲善,许多人,其尤是妇女、儿童,都很怕蛇,一提到蛇,他们就毛骨悚然,甚至在"十二生肖"中,也不取其正名,而以"小龙"代之.这主要是因为蛇的长相特别:它那阴森凝视的目光、古怪的花纹、细长而分叉的舌头、没有四肢而能行动自如的神奇动力,以及少数毒蛇干下的害人的恶劣行径,给人留下了种种坏印象.与此相反,由于文化和宗教  相似文献   

3.
裴氏恒娥 《科技资讯》2013,(27):223-225
十二生肖在中越两国人民的心目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的积淀、社会的习用,使得中越两国民族在具体使用十二生肖动物词语的过程中,有很多共同点与不同点.本文在对中越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越南语语言中有关十二生肖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寻找出汉越动物词语中十二生肖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蝉与蝉文化     
夏日鸣蝉暑期将尽,暑热渐消,然而那热闹了一夏的知了声恐怕无人能够忘怀。它有时让人闲适,有时叫人烦躁。"知了,知了……"蝉声是盛夏酷暑的象征。在众多生灵只想避暑偷闲的炎炎烈日下,蝉竟能从早到晚,声嘶力竭,叫个不停,而且"天大热,蝉大鸣",天气越热,它叫得越欢,甚至有一呼百应的效应,往往是只要一只蝉带头,周围其余的就会紧随其后,没完没了地叫个  相似文献   

5.
李湘涛 《大自然》2013,(5):14-16
远古时期,人们只能以水照面,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铜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我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此后铜镜被人们使用了近4000年,在汉唐达到高峰。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镜的出现和普及,铜镜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铜镜,又称青铜镜,一般为圆形或方形,正面磨砺光亮用以照面,背面铸以铭文及纹饰图案。背面的装饰普遍采用线条式或浮雕式表现手法,布局规矩,其纹饰内容十分丰富,往往涉及多种几何图形、动植物、神兽仙人、民间故事、生活百态或祈愿祝福等,有些铜镜做工极为精美,甚至可与画作媲美。铸造精致、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的铜镜,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古代铜镜的纹饰中,有关动物与神兽的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汉俄民族文化中几种常见动物象征意义的异同进行对比与分析,阐释了两个民族在传统文化习俗方面存在的差异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马佳 《科技信息》2011,(7):I0169-I0169
语言是一个表达意义的系统,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应该把语言研究置于社会文化的网络之中。因此,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之间相辅相承,密不可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并对各种飞禽走兽产生原始的好恶和褒贬,不少动物甚至充当思想、情感等的载体和符号。提到狮子,俄汉两民族会联想到威严;提到喜鹊,俄罗斯人常联想到搬弄是非的饶舌者,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