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苯噻草胺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采用不同浓度的苯噻草胺溶液处理孵化中的中华鳖受精卵,并测定孵出幼体的大小、游泳表现、早期生长以及肝脏生理指标(甘油三酯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来评估胚胎期苯噻草胺暴露对中华鳖胚胎及早期孵出幼体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一定质量浓度(0.6~60 mg/L)范围内,除卵孵化时间有缩短之外,胚胎期苯噻草胺暴露对所测定的中华鳖胚胎及幼体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苯噻草胺暴露对中华鳖胚胎及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浓度的4-氯苯酚(1 mg/L、5 mg/L、10 mg/L)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及细胞凋亡.分别在24 h、48 h、72 h、96 h、120 h时测定胚胎的急性发育指标及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4-氯苯酚溶液中,斑马鱼的孵化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斑马鱼的死亡率与畸形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形态学异常的主要表现为心包囊肿、脊柱弯曲、卵黄囊畸形等多种毒性效应;同时AO染色法以及细胞凋亡酶的结果显示4-氯苯酚能够诱导胚胎产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菲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幼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水实验法来研究菲对泥鳅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等对数间距法设置5个不同浓度(14.69mg/L、21.58 mg/L、31.62 mg/L、46.77 mg/L、68.39 mg/L)的菲溶液,观察泥鳅幼体暴露在不同浓度菲中24 h、48 h、72 h、96 h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菲对泥鳅幼体毒性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和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泥鳅幼体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8.57 mg/L、33.34mg/L、17.58 mg/L、14.45 mg/L,安全浓度(SC)为3.25 mg/L。  相似文献   

4.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5.
Cu2+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急性致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Cu2+浓度为0.000 5 mg/L、0.005 mg/L、0.05 mg/L时,日本沼虾幼体在54 h内均能够正常存活;Cu2+浓度为0.1 mg/L时,只有部分沼虾幼体中毒致死.而当Cu2+浓度超过0.25 mg/L时,日本沼虾幼虾在48 h内致死,并出现鳃变兰、肝脏变黑的现象.随着Cu2+浓度增大,日本沼虾幼虾存活的时间变短,肝脏和鳃的中毒颜色变深.日本沼虾幼虾48 h的半致死浓度为0.268 mg/L,其安全浓度为0.026 8 mg/L.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铜离子暴露对中国大鲵的毒性效应,以中国大鲵幼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染毒法,将大鲵幼体暴露于0mg/L、1.0mg/L、1.5mg/L和3.0mg/L的铜溶液中30d,观察铜离子胁迫下的大鲵幼体临床症。之后立即对大鲵幼体进行解剖并观察其皮肤、肝脏、胰脏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采集大鲵幼体的皮肤、肝脏、胰脏和小肠,利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大鲵幼体的组织病理损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大鲵幼体异常行为与其体表黏液的分泌也越加频繁;铜离子胁迫会导致大鲵幼体膀胱显著膨大并充斥大量尿液;铜离子对大鲵幼体皮肤的真皮结构、肝脏和胰脏细胞会产生一定的病理损伤,但对大鲵幼体皮肤、肝脏、胰脏和小肠组织结构未造成毒害效应。本研究表明,铜离子胁迫30d后会对大鲵幼体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并且毒性程度与铜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0(对照),10,20,40,80,160mg/L的甲拌磷给受精后4h的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在96h摄像,结果表明:斑马鱼卵在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63mg/L,14.96mg/L.染毒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尾部弯曲、心律消失、发育停止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蛋白核小球藻对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的毒性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生物,从急性毒性及生化指标方面研究饲料添加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对浮游植物毒性的影响,为该药物的生态毒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BHA对小球藻生长有一定影响.BHA对小球藻的48h EC50为3.25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为0.33 mg/L,毒性较大,属于中毒.BHA对小球藻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产生明显的影响,对GSH和EROD的影响较弱.小球藻CAT活性受BHA诱导作用较显著,并随BHA暴露质量浓度的升高存在先诱导后抑制的现象,表现为典型"钟形曲线".BHA质量浓度在1~10 mg/L时,GST活性受到显著诱导,但随质量浓度进一步增高,当>10 mg/L后,GST活性趋于饱和.在低质量浓度BHA暴露条件下,CAT和GST适合作为BHA暴露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水体中过量氨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但氨胁迫对龟类动物毒害作用的研究却非常少.将红耳滑龟幼体暴露于一定质量浓度(0.3和3.0 mg/L)的氯化铵溶液中30 d,通过测定肝脏、脑和肾脏中的代谢产物来评估氨胁迫下该物种不同组织的代谢反应.结果显示氨胁迫导致这些组织中一系列代谢物的改变,主要涉及氨基酸分解和合成代谢、能量代谢以及神经信息传递等途径的干扰.即使在较低水平氨胁迫下,红耳滑龟不同组织内的一些代谢途径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个体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斑马鱼胚胎技术,研究了汞(Hg~(2+))和铅(Pb~(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单一及联合毒性,主要观察和比较了96 h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并采用相加指数法分析比较了Hg~(2+)和Pb~(2+)在96 h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效应类型.结果表明,斑马鱼胚胎对Hg~(2+)和Pb~(2+)均表现出显著的浓度依赖性,造成胚胎孵化率下降,发育畸形甚至死亡;Hg~(2+)的毒性作用高于Pb~(2+),Hg~(2+)和Pb~(2+)的96 h-LC50分别为0. 081 mg/L和113. 978 mg/L; Hg~(2+)和Pb~(2+)组合在96 h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氨氮暴露对中华鳖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氨氮含量过高是中华鳖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实验探讨了慢性氨氮暴露环境对中华鳖幼鳖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挑选64只初始体质量为(90.5±20.5)g的健康中华鳖幼鳖分别暴露于非离子氨氮(UIA-N)质量浓度为1.5(C1),2.6(C2)和4.1(C3)mg.L-1的水环境中,每组16只,暴露时间为42 d.对照组(C0)用不加外源氨氮的自然晾晒自来水饲养.实验期间温度((29±0.5)℃)和pH值(7.75±0.1)在各组间保持一致.结果表明,本实验所设氨氮的质量浓度梯度对特殊生长率、补体旁路途径介导的血清溶血活性和血清杀菌活性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血清溶菌活性和血细胞吞噬率这2个指标在C1组和C2组显著升高(P<0.05),同时其他各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由此推论:低于4.1 mg.L-1UIA-N的水环境对中华鳖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某些指标甚至有刺激升高的作用,表明中华鳖具有较强的耐受水体中高质量浓度氨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稀土元素对卡特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卡特兰(Cattleya.Labiata)组培苗作为材料.在基本分化培养基(MS+6-BA6mg/L+NAA0.2mg/L)中添加稀土溶液。浓度为0mg/L(CK)。5mg/L(A),15mg/L(B).25mg/L(C),探讨不同浓度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5mg/L的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分化及生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浓度为15mg/L的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有所减缓,浓度为25mg/L的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已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卫河水对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不同发育期的胚胎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卫河水对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结果表明:中国林蛙胚胎在卫河水原水中不能发育存活;56%浓度的卫河水可使胚胎畸形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低浓度(10%、18%、32%)的卫河水能明显抑制胚胎全长和体重的增加,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畸形率和死亡率影响不大.在研究污染物尤其是低浓度的污染物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毒性时,生长抑制参数是比致死率和畸形率更为敏感的终点参数.卫河水污染严重,存在潜在的致畸变物质,应加速卫河治理.  相似文献   

14.
实验选择高氯酸钠(PER)作为染毒化合物,将斑马鱼胚胎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高氯酸钠对其的发育过程的急性毒性及氧化应激效应.通过对不同质量浓度高氯酸钠(250、500、1 000、1 500、2 000 mg/L)暴露后胚胎/幼鱼发育指标的统计,考查其急性发育毒性.采用SOD、CAT、MDA以及GSH-px、以及Mn-Sod与Cu/ZnSod基因表达的分析,研究了高氯酸钠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的氧化应激效应.结果显示,PER具有显著地发育毒性,表现为高浓度PER导致胚胎/幼鱼死亡,诱导畸形.同时,2 000 mg/L PER暴露显著诱导胚胎/幼鱼产生氧化应激,表现为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01),Gpx活性显著降低(P0.01),以及氧化应激功能基因Mn-Sod与Cu/Zn-Sod表达显著上调(P0.01).综上可见,PER存在急性发育毒性,能够诱导斑马鱼胚胎/幼鱼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15.
锯缘青蟹胚胎发育过程中几种水解酶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测定了锯缘青蟹胚胎发育过程中九个发育期的四种水解酶比活力。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青蟹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均有活力,1-8期活力低但较稳定,纤维素酶则到胚胎的第八期才表现出活力。临孵化前的第九期,胚胎的掾酶活力有所提高,而其余三种水解酶活力则有显著提高,表现为开口摄食饵料作准备。胚胎水解酶活力的高低可作为幼体能否培育成功的一项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三唑磷胁迫对美人蕉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三唑磷对美人蕉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分析了美人蕉修复水体三唑磷污染的可行性.通过水培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三唑磷对美人蕉根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生物量、高度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唑磷浓度10 mg.L-1时,美人蕉根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根系发育和株高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当三唑磷浓度为39 mg.L-1时,植物生物量合成受到抑制.一般三唑磷的环境浓度低于1.0 mg.L-1,美人蕉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基本不受影响,为美人蕉修复水体三唑磷污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几种常见重金属 (Cu2 、Zn2 、Cd2 )对丰年虫、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无节幼体趋光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Zn2 、Cu2 、Cd2 对丰年虫无节幼体的 2 4 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 310 .36、34 .61和 2 0 1.8mg/ L.而 Cu2 、Zn2 浓度分别为 2 .0 7、19.86mg/ L时 ,幼体的等效趋光值即降到对照组的 5 0 % .2 ) Cu2 、Cd2 对长毛对虾无节幼体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 0 .0 31、0 .180 mg/ L.而 Cu2 浓度为 0 .0 0 3mg/ L、Cd2 浓度为 0 .0 0 4 mg/ L时 ,即使幼体的等效趋光值降为对照组的 5 0 % .3)Zn2 、Cu2 对斑节对虾无节幼体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 0 .5 0 6、0 .0 2 6mg/ L.而当 Zn2 、Cu2 的浓度分别为 0 .0 0 7和 0 .0 0 2时幼体的等效趋光值即降为对照组的 5 0 % .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丙烯腈、2,4-二氯苯酚和2,4,6-三氯苯酚对银鲫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存活以及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鲫鱼苗对这三种化合物较鱼卵更为敏感;中华大蟾蜍蝌蚪的生长发育对这三种化合物较蝌蚪存活更为敏感.以鱼苗存活率为指标,这三种化合物的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依次为:0.8mg/L和1.6mg/L,0.25mg/L和0.5mg/L,0.2mg/L和0.4mg/L.以蝌蚪的前肢发育率为指标,这三种化合物的NOEC和LOEC依次为:0.7mg/L和1.4mg/L,0.5mg/L和1mg/L,0.4mg/L和0.8mg/L.由此可见,这三种化合物的毒性大小次序为:2,4,5-三氯苯酚>2,4-二氯苯酚>丙烯腈;这两种试验生物对这三种化合物的敏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19.
赤霉素和氯吡脲作为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用于水果果实的膨大和无核化生产中。为探究赤霉素和氯吡脲接触细胞后所发生的抑制细胞生长和致突变毒性作用,评价赤霉素和氯吡脲的损伤,利用人正常肝细胞(WRL68)对赤霉素和氯吡脲在细胞水平毒性做初步探究,通过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TK基因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Ames试验对赤霉素和氯吡脲致突变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赤霉素和氯吡脲对WRL68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377 mg·mL-1和57.72μg·mL-1;赤霉素在4 mg·mL-1、氯吡脲在100μg·mL-1剂量下,未观察到致突变毒性。赤霉素和氯吡脲虽不同程度的抑制WRL68细胞增殖但是不存在致突变毒性。  相似文献   

20.
罗杰  王静  徐小慧 《科技信息》2012,(22):342-342,328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铈(0、50mg/L、100mg/L、150mg/L、200mg/L、250mg/L)处理盆栽金盏菊,研究不同浓度硫酸铈对金盏菊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硫酸铈对金盏菊部分形态指标影响不同,对金盏菊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浓度为200mg/L硫酸铈最有利于金盏菊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