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中国"一词不仅是现实所指,更是历史的概念。历史意义上,"中国"一语曾内含民族文化的"沙文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引入了新型的民族关系,即平等、团结和相互尊重。其间,不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各族文学共同参与构建的文学史,其间不同民族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研究要注意凸显不同民族作品背后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了解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优秀传统文化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相结合的视角,可以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同是民族向心力和国家凝聚力的力量之源,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前者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血脉,后者是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在坚定中国式道路的过程中,在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建设中,二者的相融相济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要在历史回望与经验总结中秉持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在二者的辩证融合中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实际难题,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华孝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孝感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字命名的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孝子"中,孝感就有"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褥"的黄香,"泣竹笋出"的孟宗。他们的"孝行"与"孝德"一直影响着后人,并得到发扬光大。从2002年起,我们开辟了"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旨在倡导鼓励孝文化的研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其文化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无可比拟的地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本文在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之后,分析了现阶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改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选择,以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是"古为今用"思想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讲话、访谈中形成独特的"习式语言风格"逐渐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独到的认识:追根溯源,客观地评价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阐释了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古为今用,做到了传统文化思想与治国理政理念的话语对接,赋予了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时代价值;吐故纳新,指明了传统文化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共自身特定的文化传统,如何利用文化优势,克服文化障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体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新加坡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新加坡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及精髓,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8.
太极舞·序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焦作地处中原,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是古代著名的“三河”地区、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驰名中外的太极之乡,享有“太极故里”的盛誉.太极拳承载着中国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情景和思想历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沉淀已久的民族文化心态,它依赖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同时表现出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推动与促进作用.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血脉和动力,传承与创新是我们面临的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内容,绮丽的风格和千变万化的形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的一块奇葩,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弘扬和繁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文化政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在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盛唐之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宋代文化以丰厚的底蕴、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色彩,把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推向高峰,不仅给近千年来的中国民族文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剖析、研究、总结宋代文化,必然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外语界的热点话题。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中国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播有关知识,对增强师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及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态度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面认识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是建设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北方草原走廊民族精神体系包括本族认同价值观念、民族伦理道德观、民族创新基本价值观、和谐共生民族理念、践行开放民族精神五个维度。认为建设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需要挖掘和阐发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精华及其当代价值观念。立足时代与实践,提出建设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根本路径是强“魂”健“体”,主导路径是建设国民教育网络体系,实践路径是建设文化产业带动体系,集中路径是现代交流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成为联系民族思想情感的精神脉络。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流文化,发展市场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以文化和谐促进民族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能在无形中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对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中华文化正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文化遗产逐渐消亡,因此,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存文化遗产,是当前我们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理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均富"思想、"民本"思想、"德行仁善"思想、"和谐"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紧密契合,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软实力,但只有通过"文化自觉"才能创新文化、重塑文化.大型纪录片<河之南>以"朝圣"者的姿态,运用大历史的视角,以影像代笔,通过对中原历史、地理、文化风貌的追述记录,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原即河南地区在塑造中华文明演进中的核心地位,凸显了中原文化的原创力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河之南>从"文化反思与文化叩问"、"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与文化重塑"等三个部分,阐述了中原的文化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进程为曲靖的城市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针对曲靖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缺乏文化风格的状态,应该对曲靖城市文化风格进行定位,注意体现"城市美好生活"的基本原则,注意把握城市的功能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的民族特征。曲靖应该树立个性化城市文化建设的理念、主动塑造企业文化形象、创造文化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人。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是必要的、紧迫的。民族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少数民族青年人只有懂得本民族历史,热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才成为可能,也只有通过教育,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其产生和发展既以马列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于是从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途径和具体内容、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华历史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实践教学是将中华历史文化融入到"90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有效模式。高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更容易被"90后"大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并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