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摇瓶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补料分批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萄萄糖浓度大于4%时,红曲色素的形成受到明显的抑制,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可以明显地提高发酵液的红曲色素总色价。当初始葡萄糖浓度为4%时,在接种36h到132h之间,分8次补加葡萄糖,使总糖浓度达到10%,发酵液的总色价可达到442.5u/ml  相似文献   

2.
糖在甲酰胺中体积性质的研究*汤清虎卢雁白同春张喜英⒇卢锦梭(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453002,新乡,*周口师专)萄萄糖、果糖和蔗糖是多糖及其它复杂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单元,同时又直接参予生物体内的代谢作用,为生命运动提供能量,因而研究它们的热力学性质具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为多种因素参与造成的代谢病,可分为原发性糖尿病与继发性糖尿病。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被抑制;一方面使葡萄糖的分解利用被减弱,另一方面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生成的葡萄糖又增多,两种效应综合作用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0-9菌株及其衍生菌株,研究蜡样芽孢杆菌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PTS)对不同糖类的磷酸化和吸收利用情况,明确该菌株的PTS糖类型,并就该菌对糖的利用能力及产胞外酶的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均是蜡样芽孢杆菌0-9菌株的PTS糖,ptsI基因在PTS系统对糖的磷酸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基因功能缺失会导致突变体菌株对葡萄糖的磷酸化和吸收利用能力降低1.6倍,同时也会导致其产胞外酶的能力降低.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蜡样芽孢杆菌0-9菌株的生防机理及基于该菌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葡萄糖、还原糖、DE(dextrose equivalent)值等淀粉制糖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快速分析方法,对淀粉制糖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快速测定,检测淀粉制糖过程中葡萄糖、还原糖、DE值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液化过程可以明显增加葡萄糖含量,降低麦芽三糖、麦芽四糖含量;糖化过程中随着时间延长,葡萄糖、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DE值升高。该方法可以为淀粉制糖过程控制与分析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糖分的测定有很多方法,世界上含糖的物质有多种,糖是三大营养物质之一,给人体提供能量,糖的存在形式有许多种,比如淀粉,葡萄糖,果糖,蔗糖。单聚糖,多聚糖,本文就银耳和黑木耳中的糖分用费林试剂法和蒽酮法作了个对比研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长双歧杆菌在分别以葡萄糖、菊糖和菊糖酶解所得低聚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在这些培养基中,长双歧杆菌最高菌体质量浓度分别是0.30、0.37、0.41,g/L,在以菊糖和低聚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要好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长双歧杆菌的形态进行观察,发现在分别以菊糖和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其形态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以葛仙米为原料,重点研究电磁炉、微波炉、高压锅三种处理方式对葛仙米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三种不同方式处理后,常规成分水分、灰分、脂肪、酸度、总蛋白、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减少,微波、电磁炉和高压锅三种加工方式处理的葛仙米中必需氨基酸保留率高,分别达到90.91%、91.22%和97.31%,但是加工方式会改变葛仙米单糖组成,经过处理后原样中的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消失,产生了半乳糖醛酸.  相似文献   

9.
淀粉为糖品的好来源,本文介绍其始源和发展。淀粉为最先应用于制糖的植物原料,但近年来,在若干国家发展成重要的或最重要的糖源。各种淀粉农作物都能用为工业原料,为每年更生的资源。淀粉不甜,但现在工业上已大量生产许多种糖品,具有需要的甜度和其他功能性质,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混合糖浆和其他产品等。现代化的淀粉糖厂,规模大,设备新式,自动控制,全年连续生产,效率高。仍在进行中的科研工作多,其成果将更会改进工艺,促进新发展,具有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人脑活动所需能量由葡萄糖提供,如只有葡萄糖而没有维素B1的作用,葡萄糖也就无法转变,相反会使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积压在大脑内。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1.
考察在基础培养基和补糖中用液化液代替液化糖对 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 13生长及林可霉素发酵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培养基中用液化液代替液化糖,发酵效价提高了8.6;,而在基础培养基和补糖中都用液化液代替液化糖,发酵效价提高了12.4;.液化液在基础培养基和补糖中代替液化糖生产林可霉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在健康体检时,化验小便发现“尿糖阳”,就认为是得了“糖尿病”,急忙到医院请求医生给予治疗。其实,尿糖阳性者并非都是糖尿病。据临床观察,正常人的尿液中只含极微量的葡萄糖,尿糖定性化验一般为阴性。当体内血糖增高,超过肾脏限糖排出的能力(即肾排糖阈)时,糖分会从肾小管滤出,验小便就出现尿糖阳性。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还原糖和部分无机盐对熔融态和溶液态蔗糖的热稳定性影响。指出,还原糖和部分中性无机盐会降低蔗糖的热稳定性(其中果糖的影响大于葡萄糖;镁离子的影响程度在所测试的无机盐中最为显著),而强碱弱酸类无机盐会提高蔗糖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纤维二糖作为纤维素的模型物,分析探讨了纤维二糖的碱性降解性能.从反应物和产物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即在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纤维二糖的降解情况和产物葡萄糖的生成情况会有不同的表现.结果发现:K+促进纤维二糖的碱性降解;而Mg2+和Ca2+抑制了纤维二糖的碱性降解.  相似文献   

15.
糖的一家     
四、储糖仓库    糖的家族中有一类非常重要的成员,它们是庞大的巨人,名叫“多糖”它们由几百个甚至几万个单糖分子压缩而成,是个不折不扣的储糖仓库。    植物在阳光下大量制造葡萄糖,来不及马上运走。葡萄糖浓度太高,不利于光合作用继续进行,甚至腌死细胞。于是植物把葡萄糖压缩成不溶于水的“淀粉”,暂时储存在叶片中,等到夜间再把淀粉变成可溶性的葡萄糖,通过管道运走。毫无甜味的淀粉,就是由许许多多葡萄糖分子压缩而成的“多糖”。 淀粉遇碘会呈现蓝色。我们用碘液能检测淀粉的存在。把一盆天竺葵或其他叶片较大的植物,先放…  相似文献   

16.
所谓纤维食物是指人的消化酶难以消化的以动植物的多糖类(由很多象葡萄糖的单糖类成链状连结)为主体的各种食物的总称.近在身边的纤维食物很多,例如甘兰和薯类中的纤维素.大豆外皮和米糠中的半纤维素,魔芋的甘露聚糖,使果酱凝聚的果胶以及海藻中的粘质多糖类等.由于纤维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特殊作用,所以被称为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7.
在20%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Emim]Ac)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协同降解纤维素生产葡萄糖和其它还原糖,检验了2种酶的酶活比对纤维素降解的影响以及离子液体对2种酶的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酶活比(如0.19)下,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可以有效协同纤维素的酶解,并显著提高葡萄糖(35.2%,72 h)和还原糖的产率(86.5%,72 h).葡萄糖和还原糖的生产在72 h后仍然持续增加.纤维素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活性在[Emim]Ac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纤维二糖酶的酶活在反应初始的3 h陡降66.5%,但是随后会显示出在低酶活水平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生产葡萄糖的方法,大多采用淀粉经过酸水解得葡萄糖,再经中和、软化、脱色等精制而得成品。精制手续复杂,工艺流程较长,消耗原材料较多。例如脱色,往往要加入相当于成品精2%以上的活性炭,而且活性炭通常都要套用、压滤几次。为了降低活性炭消耗率,很多单位研究采用通用1号脱色树脂及交联度较低的711树脂等脱色,使活性炭消耗率降至1.5%左右。但是成品糖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液糖成品贮存几个月后会变黄,含盐量较高等。有些单位研究用电渗析法,有一定除盐效果,但又相应提高了成本。因此我们对葡萄糖精制工艺中的中和、脱色等问题作了重点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应用新型磺化煤代替活性炭使液体葡萄糖脱色。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肉桂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以台湾土肉桂、清化肉桂、云野肉桂和西江肉桂4个品种肉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粗提物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并对肉桂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其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UHPLC-MS/MS法对4个品种肉桂游离态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肉桂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9~71.62mg/g和46.49~58.05mg/g,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品种对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台湾土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蔗糖酶的IC50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进一步通过UHPLC-MS/MS发现,原花青素类、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芦丁可能是肉桂抑制糖消化酶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不同品种肉桂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能够为肉桂的品种筛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彦  孟永亮 《科技信息》2009,(21):389-389,391
目的:观察葡萄糖对大鼠骨髓破骨细(Osteoclasts OC)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探讨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方法:用M—CSF、RANKL诱导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OC,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5.5、15、25mmol/L)干预,通过观察骨吸收陷窝数量和面积比分析葡萄糖对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影响。结果:高糖(25mmol/L)组培养7天时骨吸收陷窝数量和面积比与其它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高糖可增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其可能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