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 或D3 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 ,全数摘取淋巴结 ,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淋巴结切除数目 ,按 1997年修订的 5thTNM分期判断预后。结果 :32例共取淋巴结 2 0 15枚 ,平均 6 3枚 /例。近端胃切除 5 7枚 /例 ,全胃切除 70枚 /例。按新的分期 ,N1、N2 、N3 病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46 %、11.0 5 %、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的扩大 ,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 ,新的定量N分期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果糖代谢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5(GLUT5)和己酮糖激酶(KHK)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http://kmplot.com/analysis/上的数据分析GLUT5和KHK的mRNA表达水平对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5和KHK蛋白在肺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SPSS统计分析GLUT5和KHK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无葡萄糖条件下果糖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以及沉默GLUT5和KHK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GLUT5和KHK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肺腺癌患者,其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均较差;GLUT5和KHK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GLUT5高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化较差有关(P0.05);KHK高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较差有关(P0.05);而且GLUT5和KHK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果糖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沉默GLUT5和KHK后,细胞利用果糖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果糖可以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果糖代谢相关蛋白GLUT5和KHK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肺腺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GLUT5和KHK可作为治疗肺腺癌潜在临床靶点.  相似文献   

3.
从人体胃癌组织及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中分别提取DNA,用来转化NIH3T3小鼠细胞。第二轮转化细胞接种裸鼠体内后产生了肿瘤。就致瘤能力和诱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而言,来源于胃腺癌细胞株DNA的转化细胞均低于来源于胃癌组织DNA的转化细胞及其诱发的肿瘤。人体胃癌细胞在裸鼠体内长成的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转化细胞引起的肿瘤,染色体数目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细胞核DNA倍体和颈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深对影响鼻咽癌(NPC)预后因素的认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4例NPC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体肿瘤(DT)10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7例,非整倍体肿瘤(AT)17例;44例中,颈淋巴结转移35例,经放疗后3年追综观察,鼻咽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24例.将不同DNA倍体的NPC、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PC DNA倍体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及其大小无关;nDT和AT 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比率高于DT NPC;无颈淋巴结转移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率与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无差别(P>0.05);与无颈淋巴结转移NPC相比,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后3年更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结论:NPC DNA 倍体与鼻咽局部预后关系较为密切,而颈部淋巴结情况则与远处转移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OlympusAu640生化分析仪,检测了乙酰胆碱作用后培养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内钠和磷的含量,以探讨乙酰胆碱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内钠、磷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比较,胃腺癌细胞内钠浓度偏高(P<0 001),而磷浓度降低(P<0 01)。在乙酰胆碱作用下,胃腺癌细胞内钠和磷浓度均升高(P<0 05);正常胃粘膜细胞仅有钠浓度升高(P<0 001),磷浓度无变化。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对磷浓度的升高作用(P<0 05),但对钠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僧帽牡蛎天然活性多肽BPO-1抗人胃腺癌BGC-823细胞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运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观察鉴定分离提取的牡蛎天然活性肽BPO-1对人胃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BPO-1能有效抑制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活动,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分裂指数下降,细胞周期检测出现凋亡峰。光镜观察显示经BPO-1处理后的BGC-823细胞失去原有的恶性表型,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对照组细胞。与癌细胞诱导凋亡物相似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内Ca2 、Mg2 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型生化分析仪,检测了乙酰胆碱作用后培养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内Ca2 、Mg2 的浓度。结果: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比较,胃腺癌细胞内Ca2 、Mg2 浓度偏低(P>0 01)。在乙酰胆碱作用下,胃粘膜上皮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P<0 01),Mg2 浓度降低(P<0 01);胃腺癌细胞仅有Ca2 浓度升高(P<0 05),Mg2 浓度无变化。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P<0 05)。结论:乙酰胆碱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的作用是通过毒蕈碱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 (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CXCL1因子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XCL1 mRNA的相对表达;体外运用siRNA沉默Ishikawa细胞中CXCL1的基因表达,分别通过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沉默CXCL1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NF-κB,MMP9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及QRT-PC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XCL1表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分期较晚及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在CXCL1沉默组中,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下降,凋亡率增加,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升高,pNF-κB,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沉默CXCL1可能通过下调磷酸化NF-κB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bcl-2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癌基因 bcl-2原位杂交技术对50例胃癌、20例胃溃疡及20例胃正常粘膜中PCNA、bcl-2的表达进行原位观察,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12例胃癌、8例胃溃疡及10例胃正常粘膜中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探讨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发现PCNA和bcl-2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及bcl-2原位杂交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胃溃疡中的表达;TUNEL染色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密度显低于胃溃疡及正常胃粘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CNA的表达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而bcl-2的表达无显差异;Ⅰ、Ⅱ、Ⅲ级胃腺癌及不同临床病理分期(pT1、pT2、pT3)中PCNA及bcl-2的表达无显差异。因此,PCNA、bcl-2的高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减少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cl-2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但与其发展及预后关系不大;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清热解毒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药双花、公英、虎杖、连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贴壁和增殖抑制作用 ,并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角度分析它们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结果 :双花、公英、虎杖、连翘对h PDGF B/B刺激下的平滑肌细胞生长和贴壁均有抑制作用。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达 9.2 6%~ 77.35% ,7.78%~ 62 .65% ,5.88%~ 47.81 % ,3.98%~ 33.35% ,其增殖抑制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通过对细胞周期分析知道 ,双花、公英、虎杖均可以减少 S期 ,增加 G0 /G1期细胞数目。结论 :清热解毒药双花、公英、虎杖、连翘对平滑肌细胞生长及增殖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DNA合成 ,减少进入 S期细胞数目 ,使细胞增殖停留在 G0 /G1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流式细胞术及DNA倍体分析在胃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8例胃癌细胞DNA含量、S期及G2/M期细胞比率,并与胃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二倍体癌浆膜受侵者S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未受侵者(P<0.05),团块生长者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弥漫状生长者(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转移枚数少于5枚者(P<0.05),淋巴结转移至第2站,以远者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转移至第1站者(P<0.05).结论胃癌细胞DNA含量和细胞比率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AJCC/ UICC TNM分期公布已 13年 ,国际上已得广泛应用 ,但国内至今未见用引分期文献报道。这种分期也不太严谨 ,未规定淋巴结检查数目和每枚淋巴结切片数。因此 ,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L NM)数目与预后的关系可弥补其不足。方法 :用自制的病理检查规范检查结直肠癌的淋巴结 ,分期采用AJCC/ U ICC TNM系统 ,同时作 Dukes分期 ,比较两种分期。结果 :76例共查淋巴结 3885枚 ,每例平均 5 1.5 2± 2 3.15枚。 4 3例有 L NM,L NM率为 5 6 .5 8%。N1 和 N2 病例 5年生存率有高度显著差别。L NM≥ 10枚和/或顶端、主干血管旁 L NM病例的预后极差。结论 :AJCC/ UICC TNM分期优于 Dukes分期 ;AJCC/ UICCTNM分期也有不足 ;提出一新的结直肠癌分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桑黄粗多糖(PL)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和乳腺癌细胞(Bcap-37)增殖和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桑黄粗多糖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65.37%;对离体培养的HO-8910PM和Bcap-37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5.53%和23.81%;500 ind/ml PL作用于HO-8910PM细胞96 h可诱导其凋亡,通过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PL能显著抑制HO-8910PM的黏附、侵袭和迁移等肿瘤转移相关能力.桑黄粗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外源加入的rh-bFGF对抗肿瘤药物顺铂所致人胃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顺铂诱导人胃腺癌BGC-823细胞产生的凋亡作模型,体外培养时在顺铂作用前或作用后加入不同浓度的rh-bFGF,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经率的变化。结果:预培养的rh-bFGF质量浓度为10ng/mL及1ng/mL时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共培养时则在质量浓度为1ng/mL时产生抑制调亡的作用。结论:外源加入的rh-bFGF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不信纸预培养还是与顺铂的共培养12h,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顺铂胃腺癌BGC-823细胞的凋亡,并且这种剂量效应与rh-bFGF影响BGC-823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确定分期、判断预后和决定辅助治疗的重要指标.结直肠癌血行转移多见于肝脏,yeatman报告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的胆囊胆汁CEA值升高.作者14例标本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检查淋巴结,共得淋巴结579板,平均41.36士17.14枚.6例发生26枚转移淋巴结.同时其中5例术中抽取胆囊胆汁测定CEA值,三例高于血清正常值(15ng/ml),其中一例术后作CT发现肝内可疑转移灶,术后19月作B超发现肝内转移.作者认为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全数、逐个、连续切片检查淋巴结可以增加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从而提高分期;测定结直肠癌病例的胆囊胆汁CEA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的肝转移灶;初步观察,有可能淋巴结转移数目与肝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形态观察法、台盼蓝排染法、集落形成法及姬姆萨染色法研究了从甘肃产拟缺香茶菜(Isodon excisoides(Sun ex C.H.Hu)C.Y.Wu et H.W.Li)中分离得到的二萜化合物Wangzaozin A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二萜化合物Wangzaozin A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状况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低浓度(≤4μmol.L-1)条件下抑制细胞增殖,高浓度(≥8μmol.L-1)条件下致细胞死亡,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效应;姬姆萨染色显示,在高浓度条件下,Wangzaozin A能诱导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通过裸鼠模型分析EGFL9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技术构建EGFL9沉默的JHH-7肝癌细胞系。采用MTT生长曲线分析EGFL9对JHH-7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和尾静脉注射转移实验观察EGFL9基因在动物活体内对JHH-7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JHH-7shEGFL9组和JHH-7shCtrl组肝癌细胞慢病毒感染效率高于80%,qRT-PCR检测结果显示JHH-7shEGFL9组EGFL9干扰效率达98.3%,提示EGFL9沉默的JHH-7人肝癌细胞系构建成功。MTT生长曲线结果提示,JHH-7shEGFL9组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JHH-7shCtrl组(P<0.05)。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显示,JHH-7shEGFL9组裸鼠皮下肿瘤的质量[(0.246±0.104)g vs(0.710±0.221)g]和瘤体体积均显著小于JHH-7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合成化合物溴代香豆素的生物活性,将该化合物作用于胃癌细胞进行了体外研究.本研究分别采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和生长曲线法研究了药物的细胞毒活性和癌细胞的致死过程.以彗星电泳技术和瑞士—吉姆萨染色法观察了化合物对细胞核形态变化和核酸损伤效应,最后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了药物对细胞总DNA的影响.结果显示,溴代香豆素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21.56μg/m L.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和致死效应都具有显著的时间—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癌细胞后可引起细胞核形态变化和染色质凝集断裂,并损伤细胞DNA,在电泳中呈梯度降解状态.结果表明,溴代香豆素对胃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并能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fieurotrphie facmr,GDNF)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增殖的影响.对5~10 d的昆明小鼠睾丸Sertoli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利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GDNF(5,10,20,50μg/L)对Sertoli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分析细胞生长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5,10μg/LGDNF对Sertoli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p<0.05),20μg/LGDNF对Sertoli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GDNF促进了Sertoli细胞由Go期进入S期和G2期,细胞增殖指数(P1)增加,S期细胞指数(SPF)增加.说明GDNF对体外培养的Sertoli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HMBA和亚硒酸钠对人胃腺癌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5×10(-3)mol/L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和3×10(-6)mol/L亚硒酸钠诱导剂组合处理人胃腺癌MGc80-3细胞,结果细胞的群体增殖和DNA合成均受到显著抑制,生长抑制率最高达72.8%,DNA合成的抑制率达84.1%,液门测定的CPM值也较诱导处理之前降低了5.26倍;同时,MGC80-3细胞的表型由典型恶性特征向相应正常细胞类似的形态结构特征转变,细胞对裸鼠的致瘤性也明显降低(P值<0.05)·表明HMBA和亚硒酸钠的组合能够有效地诱导人胃腺癌细胞的分化,而且这种诱导分化作用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诱导物所产生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