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其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等.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为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2.
<正>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中国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曾吸引无数影迷前往福建土楼。影片中结构精致、风格独特的土楼,令人印象深刻。女主人公“椿”的居所,外形为重心圆,复刻了现实中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承启楼的样貌;好友“湫”的家,则外形方正,出自永定的世泽楼,二者合起来寓意为“天圆地方”。福建土楼的建造史长达千年,现存最古老的土楼是龙岩市永定区湖雷乡的馥馨楼,它始建于唐代大历四年(769年)。经过历代营建,  相似文献   

3.
艺放 《科学之友》2001,(8):24-25
踏上福建永定神秘的土楼之旅,犹如阅读一部鸿篇巨著,其中奥秘,引人入胜. 驻足北山朝南俯瞰,由5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的初溪土楼群尽收眼底.最醒目的是那一字儿排列的3座圆楼和各处一端的两座方楼,曾被"老外"误认为是飞碟或导弹基地.如今,类似的土楼已被推荐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相似文献   

4.
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和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增加到37个.(7月10日<中国建设报>)  相似文献   

5.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派系之一,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特点鲜明,富有地域特征.徽派建筑中,门楼作为房主身份地位和财力的象征,是徽派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详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术.文章从门楼分类、装饰和内涵3个部分,初步探究了徽派建筑中的门楼设计.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发现其飞行器在福建西部崇山峻岭上空拍下的一组照片中,有类似核反应堆、导弹发射井字架之类的建筑物。这个发现使白宫一阵惊慌。进一步探测发现,建筑物并无金属反应。尽管如此,此后几年,美国对这片神奇土地一直进行监测,据说卫星照片就拍摄了上万张。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来永定客家土楼的国外参观者中,据说就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研究人员。他们在土楼内外上下蹲视俯看,一番颇费心思的探察之后,感慨万千:奇迹,这真是奇迹!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城市市容环境美化的重要方面。随着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建筑正以其五彩缤纷的形式,标新立异的风格和前所未“用”的材料,在建筑舞台上演绎出千姿百态的模式,表明建筑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现代建筑虽脱胎于传统的建筑手法,但由于需要体现当代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因而  相似文献   

8.
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和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增加到37个。(7月10日《中国建设报》)这样的好消息,自然令国人振奋——它证明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积淀和丰富的自然文化遗存,是世界文明无法割舍的珍贵成员。不过,对日趋成熟的中国遗产保护事业来说,  相似文献   

9.
刘衍  毕冰藤  乔宇豪  杨柳  刘加平 《科学通报》2024,(11):1475-1490
建筑蓄热是解决建筑热流作用不稳定的核心,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将建筑部件的“削峰填谷”效应与其他因素耦合,使建筑对热流的调控作用最大化,实现对室内热环境的优化.本文对建筑蓄热相关概念做了辨析,将“建筑蓄热”与“围护结构蓄热”,“保温”与“隔热”,“热惰性”、“热质量”以及“热惰性指标”等相似概念进行区分,总结了建筑蓄热的作用原理和基础模型,揭示了各向异性太阳辐射多过程传输与转化形成的“双高波谷温度波”效应,和部件蓄热、自然通风与长波辐射降温多种热作用形成的“双低波峰温度波”效应,提出了能够表征建筑系统蓄热能力的指标参数.通过对蓄热问题历史发展背景的挖掘和对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了我国在建筑蓄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筑蓄热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差异显著,将相关气候指标应用到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之中是当务之急;建筑热工设计过度追求构件高指标,实际则是建筑整体低性能,亟需构建以建筑蓄热为代表的热工设计综合指标体系;亟需加强建筑蓄热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建筑蓄热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人类赖以居住的栖身场所,建筑环境的好坏是每个人必然关心的问题,绿色的建筑环境也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将规划、建筑单体、园林、路网等因素整合、优化、共存,使设计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精致化、人性化,才能更有效、更经济的创造优良的建筑环境。在搞建筑设计时,绿色的建筑环境是每个建筑师当前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羌族这种垒石为室的建筑历经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更趋丰富.其类型集中、成片的大规模古建筑体系,在国内各民族建筑中都不多见.从一定程度上讲,羌族建筑不仅是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建筑之源,而且是中华建筑目前尚保存完好的源头遗迹.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08,(5):F0004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于2000年2月25日建成开放。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是上海市人民广场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展馆通过高科技手段,围绕“城市、人、环境、发展”的主题,展示了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及建筑哲学的解读和分析,思索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捕捉、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的设计方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段利军 《科学之友》2008,(6):111-112
通过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及建筑哲学的解读和分析,思索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捕捉、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的设计方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漫步于艺术之都布达佩斯市区,映入眼帘的不仅是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市容风采,而更令人如痴如醉的还有那些眼花缭乱的建筑。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成为主流之前,几乎所有的政府建筑都在追求对权力的表达,公共建筑,尤其是政府建筑总是盛气凌人,并不欢迎大家靠近,甚至希望慑于其威势而自动屈膝.这样的例子在中外都有.仍然回到忠县黄金镇,这座办公楼在这方面走到了极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天安门还气派,因为它把建筑逐排升起,中间是大台阶,最高处是城楼式建筑,整个平面像汉字"主",这样的气势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大台阶是个符号,把建筑的主人(或使用者)同旁观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地震本身不会伤害人,伤人的是在震中被破坏的建筑"。从抗震角度,建筑结构设计最重要。实现的途径一是赋予建筑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抵御地震作用于建筑上的破坏力;另一方面是采用新技术和设备,抵消或减少地震作用于建筑上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8.
以南方地区某物资储备基地的屋面作为绿化屋顶的改造设计为切入点,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绿化屋顶的不同形式、绿化屋顶对建筑室外热环境的影响、绿化屋顶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和国内外城市绿化屋顶的发展及现状5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南方地区城市建筑绿化屋顶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19.
台基的坚实     
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曾经在全世界轰动一时,那么你知道它是在哪里演出的吗?不错,《图兰朵》的演出舞台就是北京故宫太庙大殿前的月台。细心的观众一定还对那层层叠叠的白玉栏杆和富丽的建筑背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将恢宏的建筑作为演出背景并不是现代导演的新创,而是中国传统建筑对台基这种建筑形式运用的独特诠释。台基不仅是建筑的基础,在许多情况下也是一处重要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建筑常用的几种加固方法、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各种建筑加固方法的主要特点、适用范围和施工重点。结合实际工程体会,指出了在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