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提高绞股蓝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分别探讨了不同光温、激素、储存、低温层积和短时低温等处理对其的影响.光温处理结果表明,绞股蓝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是15~25 ℃,光照可适当提高萌发率,但在最适温度20 ℃时,萌发率最高也仅为(31.54±2.04)%;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如6-BA和玉米素)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中GA3对其萌发没有显示出促进效果,但GA4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4.00±2.65)%;在18 ℃下,储存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一定的存放时间有利于打破其自身休眠机制,但时间过长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甚至不再萌发;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对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温层积90 d的种子在光照下的萌发率是最高的,仅能达到(34.26±3.21)%;短时低温处理结果表明,5,10,15 ℃条件下湿藏9 d后,绞股蓝种子的萌率分别可以提高到(73.06±2.12)%,(83.14±3.25)%和(72.13±3.52)%.储存处理与储存后短时低温处理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绞股蓝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而短时低温层积对长时间存放的种子也有一定的萌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ATeam蛋白作为ATP生物传感器,建立检测拟南芥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外ATP的检测体系,研究植物在不同非生物胁迫(NaCl、 PEG 6000和低温)下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外ATP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高强度的胁迫(200 mmol/L NaCl、 10%~20%w(PEG6000)和0~4℃)下,细胞质ATP水平下降.在各水平PEG 6000胁迫下,叶绿体中ATP水平保持稳定; 10℃低温处理导致叶绿体中ATP水平升高, 200 mmol/L NaCl处理导致叶绿体ATP水平下降,其他强度的NaCl以及低温处理未显著改变叶绿体ATP水平.在中等强度的NaCl和PEG 6000胁迫(100 mmol/L NaCl和5%~10%w(PEG 6000))下,细胞外ATP水平升高; 4~10℃低温胁迫处理导致细胞外AT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下解放钟枇杷幼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解放钟枇杷幼果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降温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6℃、3℃低温胁迫时,解放钟果肉细胞质膜、液泡膜清晰,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0℃低温处理条件下的原生质膜结构完整,少数叶绿体出现部分解体,双层膜有部分破裂现象,线粒体结构仍清晰可见;-3℃低温胁迫下,原生质膜、液胞膜均破裂,原生质体浓缩,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线粒体膜结构受损,脊消失。  相似文献   

4.
以对低温敏感的C4 植物玉米的幼苗为材料 ,研究了低温对玉米幼苗光合功能的损伤。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 ,玉米离体叶片光合速率迅速下降 ,叶绿体希尔反应活性下降 ,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增加。 5 g/LCaCl2预处理可以减缓低温下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体希尔反应的下降 ,对离体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加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对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麦低温种质及其叶片的光合性能和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小麦冠层温度和有关性状的长期观测,发现自然界存在株温持续偏低的低温种质,与其相对应,也有株温持续偏高的高温种质存在. 低温种质顶部3片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较高温种质为高,其叶片结构具有明显的复杂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且层数较多,叶绿体量大、较密集,叶绿体内间质浓、基粒多、基粒片层发达,维管束面积大且间距小,这些都和高温种质形成较大反差,充分体现出结构和功能的和谐与统一. 小麦低温种质这些优良性状的发现为在实践中去努力寻找和培育新的低温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效唑浸种明显提高小麦幼苗抗低温胁迫能力,使麦苗在低温下生长受阻减轻;叶片电解质渗漏率降低;叶鲜重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延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积累显著减少.低温下5d,对照组叶绿体超微结构严重受损,而处理组中未受破坏因此,高效唑浸种对提高小麦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绞股蓝多糖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粗多糖,并利用sevag法除去蛋白,再结合凝胶柱层析纯化,获得绞股蓝多糖.考察了绞股蓝多糖对烟丝的保润性能及卷烟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添加绞股蓝多糖后主流烟气中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绞股蓝多糖能够降低水分的散失速度,在湿度为40%的条件下,绞股...  相似文献   

8.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小苦草、遍地生根等,是一种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它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等作用。我国有丰富的绞股蓝资源,近年来,国内有不少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挂钩进行了开发研究,并已研制成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可乐型饮料、健宝茶、含绞股蓝皂甙的胶囊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些绞股蓝制品的加工方法。 1.绞股蓝保健茶采取露天产的绞股蓝的叶茎,用水充分洗净、阴干,得到干燥度为13.98%的绞股蓝。再将绞股蓝切成1厘米长,取250克进行预热,放入围网容积为0.08m~3的干燥机的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热处理产物对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在热处理前后的甲醇提取物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采用绞股蓝在温度125oC、压力0.24MPa条件下,加热处理3h,用12倍量的80%甲醇超声提取1h,利用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分析了绞股蓝热处理前后的甲醇提取物中色谱峰的变化,并对它们进行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检测.结果发现热处理使绞股蓝中的成分有转化,而且绞股蓝的热处理产物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显著增强.由此得出,热处理可产生绞股蓝成分的转化,而且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增强,为绞股蓝的有效成分转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材料,经乙醇提取和正丁醇萃取获得绞股蓝皂苷,利用灰绿曲霉(Aspergullus glaucus)微生物转化绞股蓝皂苷,通过测定绞股蓝皂苷和灰绿曲霉转化产物的抗癌、抗酪氨酸酶和抗氧化活性,比较绞股蓝皂苷经微生物转化修饰前后生物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灰绿曲霉转化产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有体外抑制作用,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91.66μg/m L,而绞股蓝皂苷抗癌效果不强;绞股蓝皂苷对蘑菇酪氨酸酶活力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0.14 mg/m L,其抑制作用属于可逆抑制,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作用,而灰绿曲霉转化产物抗蘑菇酪氨酸酶活性较弱;绞股蓝皂苷和灰绿曲霉转化产物分别在0.2和2 mg/m L质量浓度下对DNA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说明绞股蓝皂苷经微生物修饰后,抗癌效果增强,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和DNA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减弱.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微生物转化法筛选抗癌绞股蓝皂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纯的绞股蓝总皂弑为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对绞股蓝及其制剂中所含的绞股蓝总皂弑进行测定。方法简便,可用于绞股蓝及其制剂含量的测定和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龙丽娟  史晓伟  胡金祥 《科技信息》2012,(34):I0078-I0078
本实验探讨了绞股蓝对过度训练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在大鼠过度训练之后,发现绞股蓝组大鼠的脾指数、CD4+/CD8+显著高于过度训练组大鼠,表明绞股蓝水提取液对过度训练大鼠的免疫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绞股蓝皂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绞股蓝皂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并计算得到绞股蓝皂苷与HSA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通过热力学数据分析,推断出绞股蓝皂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结合.同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绞股蓝皂苷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绞股蓝是一种多年生藤草,常见于山野丛林间,在我国和日本均分布甚广。作为生药,绞股蓝又称七叶胆,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之功效,对治疗慢性气管炎也有很好的效果。它的藤除可入药外,叶子还可作利尿剂或强壮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正在对绞股蓝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已证实,在这种野生植物中含有人参皂甙成分,因此很受人们注意。但是,绞股蓝性味苦寒,入口有浓烈的苦涩  相似文献   

15.
长柄绞股蓝经用原子光谱分析,得知其含十五种微量元素。用TLC对云南产两种绞股蓝进行化学成分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具有大致相同的化学成分。长柄绞股蓝含有极性与人参二醇相近的甙元,绞股蓝含有与人参二醇、人参三醇极性相近的甙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评价绞股蓝质量的主要指标,分析了影响绞股蓝总皂含量的,介绍了关行绞股蓝深层开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评价绞股蓝质量的主要指标,分析了影响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因素,介绍了关于绞股蓝深层开发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巴西橡胶树受零上低温伤害,在细胞生理特征,原生质胶体性质以及细胞结构形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细胞渗透压升高,原生质透性及粘度增大,细胞核膨大,出现“孔洞”直至解体,叶绿体脱绿或解体,细胞质“空泡化”、凝固或断裂。  相似文献   

19.
绞股蓝组培苗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植物研究所试验场进行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 Makino]组培苗栽培试验。试验以5个不同的绞股蓝类型(880 1、880 2、880 3、880 4、880 5 )组培苗和扦插苗分别按小区为单位进行栽培。每小区面积为6 .6 7m2 ,种植5 6株,株行距30 cm×4 0 cm,重复3~4次。观察绞股蓝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物候期,测定组培苗的生长量、产量以及绞股蓝皂甙的含量,筛选绞股蓝组培苗的最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绞股蓝组培苗的成活率为10 0 % ,物候期与扦插苗相同;组培苗绞股蓝皂甙含量为1.2 5 % ,与扦插苗的皂甙含量(1.3% )相似;适当密植可以提高绞股蓝组培苗单位面积产量,以行株距30 cm×4 0 cm为最佳;不同类型的组培苗产量不同,每小区鲜草产量8.2 7~2 0 .5 0 kg,以880 4类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物质,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本文从叶绿体起源,叶绿体DNA的遗传方式,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以及叶绿体基因组的进化四个方面综述了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另外,综述了叶绿体基因组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居群遗传学、谱系地理学和叶绿体基因工程中的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