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东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十强县,全县耕地面积9万公顷,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6万公顷,年产稻谷45万吨以上.2005年,在成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示范建设县后,肥东县按照"优良品种、节水栽培、测土施肥、丰产高效"等技术优化集成的实施方案,基本形成适合肥东油(麦)茬中稻种植的高产、高效的新技术体系.全县10个乡、镇的示范区全部达到9000千克/公顷的单产指标,较2002、2003、2004年平均单产(7161千克/公顷)增产1639千克/公顷,提高22.4%,超过了"每公顷增产1050千克、提高15%"的示范指标.  相似文献   

2.
深秋时节,景宁畲族自治县岳溪镇的38.03亩杂交水稻再生利用示范田喜获丰收.这些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是从头季稻茎节上长出来的,“一次插秧,两次收获”的愿望实现了.示范田早季平均亩产553.5千克.再生季平均亩产238.2千克,两季亩产791.7千克,比单季稻亩增312.8千克,增产65.32%.其中郑昌鸿种植的1.34亩“油菜—稻—再生稻”攻关田,油菜亩产110.89千克,早季亩产646.7千克,再生季亩产320.7千克,两季平均亩产达967.4千克.据农业部门统计:1992—1993两年龙泉、景宁等五县市共推广杂交水稻再生利用5067亩,早季平均亩产506.12千克,再生季平均亩产174.4千克,两季亩产680.5千克,比原单季稻增产34.46%,为发展山区“一优两高”农业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博优香"系广西玉林地区博白县农科所用自选的香质恢复系与博A测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迟熟晚籼型香稻杂交组合.集美区种子公司于1995年引进试验,当年4个试验点平均单产达7 925.70公斤/公顷,最高产量8 250公斤/公顷;博优香的种性稳定,纯度高,在集美、杏林两区多年的种植表现突出,深受农民欢迎,本地已推广种植4年,其占晚杂优组合的比重逐年上升,累计种植面积2013.33公顷.明年可望取代集美区生产上主推品种且种性日益退化的"特优63".  相似文献   

4.
从年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水稻区试会上传出喜讯:2008年参加全国长江中下游地区10个省中籼筛选试验入选进入区试的21个组合中,安徽占据7个,占33.3%。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水平继续在国内保持明显的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庆市各级党委、政府立足于高起点,不断加快现代科技向农业的渗透,全面提高了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国家"863"高科技攻关计划成果,安庆市较早引进两系杂交稻,从1995年起双季配套栽培,平均单产每公顷达1.54万公斤,最高单产每公顷达1.94万公斤,实现了亩产超吨粮的目标.被称为"中国超级稻"的两优培九平均单产每公顷达1.13万公斤,最高达1.24万公斤.  相似文献   

6.
《少儿科技》2008,(Z1):11-11
袁隆平爷爷是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和世界吃饭的大事,到2004年时,亩产已达到800千克,被国际水稻界称为"东方魔稻"。  相似文献   

7.
安庆市是水稻生产大市,2005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590.19万亩,总产量227.86万吨。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水稻生产是我市农业的优势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我市的水稻栽培水平并不高,一季中稻亩产仅410.0kg。邻近的江苏省2004年平均亩产为650.0kg左右。两相L较,差距明显,农民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低。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三系法面临的挑战杂种优势利用是本世纪作物育种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30年代美国玉米产量平均2.5t/ha左右,到80年代平均产量达到了7.5t/ha,杂交玉米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其贡献占60%。我国推广杂交水稻20年来,已增产粮食3亿t以上,单产约高出常规水稻30%。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0)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为世界水稻总种植面积的10%,而产量却占水稻总产的20%。利用雄性不育性生产杂交种子是利用作物杂种优势最主要的途径,经典方法是利用校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三系法,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水稻…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总产7000万k左右。为了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实施了优质杂交水稻不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川香优2号产量为668.0kg/667m^2,比菲优多系1号(对照)高11.9%,抗性强,适合我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面积种植已有10多年历史,曾使我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但近几年来,其高产优势有所衰退,其原因一是种子纯度下降,种性退化,种子本身的高产优势逐步丧失;二是栽培措施不力,其高产优势得不到发挥。因此,提高种子纯度,建造高质量的栽培群体是恢复和提高杂交稻单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速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我场1976年早季对二九南一号不育系进行了繁育,共计面积11.86亩,获得不育系种子881.5斤,平均亩产74.3斤,获得保持系平均亩产218.7斤,取得春繁的初步成功。一、基本情况: 繁育田种植连片,三面自然隔离,一面扩大父本种植40公尺隔离。根据前作不同繁育田  相似文献   

12.
在省人大苏平凡副主任的亲切关怀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黄山市黄山区开展的水稻旱作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每公顷产量7500公斤的佳绩,为解决山区农民口粮及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捷径.2001年,黄山区又在清溪、桃源、贤村、太平湖、龙门、新明、汤口等7个乡镇开展水稻旱作技术,种植面积超过15公顷,平均单产6433.5公斤,最高单产9075公斤,总产97634.4公斤.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11,(Z1):13
<正>系统剖析了杂交中籼稻常规机插技术下秧田与本田生育不平衡、前中后期生育不平衡、个体群体生育不平衡等群体生育及产量形成特征,阐明了杂交中籼水稻机插高产生物学规律、群体质量指标,探明了限制其产量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11,(Z1):38-42
江淮地区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除沿江的安庆市和巢湖市还有少量双季稻外,大部为中稻,主要与油荣、小麦组成两熟复种制度,主栽品种多为杂交中籼稻该区常年中稻播种面积20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近六成,足安徽省水稻生产的主体,也是提升水稻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测定了95个水稻材料由抽穗期及成熟期植株的含氮率及干物质积累量,并分常规粳稻、常规籼稻、广亲和品种、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及两系杂交稻6种类型,研究了供试水稻材料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籼稻梗株的含氮率明显主粳稻及广亲和品种,杂交灿稻的含氮率高于常规籼稻,而杂交粳稻的含氮率与常规粳稻无显著差异;②籼稻植株总吸氮量平均比粳稻高154.1%,与常规籼稻及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籼稻及杂交粳稻的总吸氮量分别高22.8%和16.4%。③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以根、叶片的变异幅度较大,而穗及茎鞘的变异幅度则较小;根中氮的分配比例以广亲和品种最高,常规灿稻显著高于杂交灿稻,而常规稻而杂交精稻间无显著差异。④从氮的利用效率看,粳稻及广亲和品种氮干物质生产效率高于籼稻,而氮的粒粒生产效率低于灿稻;氮收获指数以广亲和品种最低,其他类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11份材料的平均亩产为683.24kg,仅甬优杂交组合E240(Z06)在6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796.1kg的超高产水平,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5.13%.为探索该杂交组合的超高产遗传结构,利用在籼粳有多态性的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对InDel标记检测,发现该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为0.47,属于中间型,其他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都低于0.4,属于粳型或偏粳型.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组合Z06在第5和第12染色体的基因型为纯合籼型和杂合型,与其他组合明显不同.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标记检测仅发现Z03、Z05和Z06这3个杂交粳稻携带广亲和基因S5n,其中Z05为纯合基因型,Z03和Z06为杂合基因型.该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超高产组合应该接近一半籼型一半粳型,第5和12染色体片段为籼型基因型,并携带广亲和基因.  相似文献   

17.
“农丰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中稻组合,2003、2005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品种审定。我市2002年引种,近几年大面积推广,连续几年表现稳产高产,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650公斤以上。该品种不仅高产、优质,而且抗病、抗倒、耐旱,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11,(Z1):19-21
一、课题实施背景安徽位于我国北纬33度附近的小麦生产潜力区,小麦种植面积已达3600余万亩,小麦是安徽第一大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小麦生产在淮北乃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各项鼓励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下,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安徽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2010年全省小麦单产达到340公斤/亩,比全国平均单产高18.6公斤/亩.然而,安徽省小麦生产与邻近的河南、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小麦生产稳定性差,尤其是高产田块年际波动大.究其原因,除了受南北过渡性气候影响外,品种的选用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严重滞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随着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未来安徽将是我国小麦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基于InDel分子标记的20个水稻品种的籼粳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品种的籼粳属性分析是培育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亲本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以93-11与日本晴分别为籼粳稻参考标准,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并具有较高籼粳特异性的37对In Del分子标记,对20份水稻育种材料进行In Del标记的籼粳属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20份水稻材料中,有8份为典型籼稻,3份为典型粳稻,4份为偏籼类型,另有5份为偏粳类型。NTsy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3处,20份水稻材料被分为两大类群;在遗传相似数为0.70处,所有水稻材料则被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06,(10):30
安徽省科技厅日前公布,“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安徽省凤台、天长、肥西、贵池、庐江等25个县2005年实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74.52万公顷,平均每公顷增产稻谷1007千克,合计增产稻谷82.53万吨,增产增收效益达11.89亿元。日前,该课题在长沙通过验收,受到了由著名水稻专家刘更令、袁隆平、黎懋明等组成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