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真空触发开关性能指标及开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脉冲高频电流的情况分析了真空触发开关的性能指标以及影响因素,同时用电流过零前电流的下降速率与恢复电压的上升速率的乘积作为开断能力的衡量指标,进行了触发开关电流开断能力的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触发间隙的材料与结构、主间隙电极结构与材料、电流过零前电流的下降速率与恢复电压的上升速率、以及介质恢复强度等是影响真空触发开关开断能力的主要因素,在所定义开断能力衡量指标的条件下,真空触发开关的分断能力随电流频率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优化电极场畸变间隙开关动作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电极经过优化设计的场畸变间隙开关的可控特性和击穿时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触发电极距下电极的距离为主电极距离的1/4和1/3处时,最低可靠击穿电压只有自击穿电压的55.8%和74.5%。适当下移触发电极可明显增大可控击穿电压范围。开关击穿时延受主间隙电压影响较大,触发电压对开关击穿时延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开关电阻调速系统中,电子开关的通断率。对绕线式电机运行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ε与有关参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三相交流接触器无弧通断问题 ,分析了强电电器和弱电电器各自的特点 ,提出了用强弱电相结合的方式 ,开发新型电器产品的观点 ,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无弧通断的组合式接触器装置。图 2 ,参 4。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设计了基于表面闪络放电的触发型伪火花开关,通过实验发现,两种相对介电常数较高的材料(介电常数分别为1162和3 460)制作的沿面闪络触发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触发特性稳定等特点,用它们制作的触发型伪火花开关,放电电压在2-30 kV范围内,触发型伪火花开关的放电时延和时延抖动分别为81-39 ns、25-8 ns和77-35 ns、21-6 ns.对于耐受电压30 kV的伪火花开关,其最低可靠工作电压可分别低至134 V和128 V,相应的动态工作电压范围分别为0.48%-99%和0.46%-99%.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直流保护电器的通断特性的研究,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对于新装和运行中的直流保护电器的相关规定,提出了研制变电站额定电流100A以下等级直流断路器、熔断器分断力和级差配合的硬件装置,并提出了设计流程,同时通过测试、仿真分析、实验等技术措施针对直流断路器和断路器之间、直流断路器和熔断器之间、熔断器和熔断器之间进行级差配合的及具体的设计方案。因变电站直流系统的供电内容多,回路又分布广,往往有许多支路在一个直流网络中需要设置断路器或熔断器来进行保护,并分成三到四级串联,其它馈电线路引起断电事故的原因是当下级用电设备在直流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短路故障时,会经常性地引起上一级直流断路器越级跳闸,造成通讯中断、调度瘫痪和变电站一次设备如高压开关、变压器、电容器等的事故。  相似文献   

7.
计算分析了风机盘管水系统通断调节下水力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关闭某一台风机盘管时,该风机盘管上游的风机盘管发生不等比例失调,下游的风机盘管发生近似等比例失调,各个风机盘管流量最大增加达14.27%,最小增加仅5.16%;关闭的风机盘管的支路压降越大,关闭后水系统的用户侧阻力系数越大且水系统总流量减少的百分比越大,最大减少2.15%;风盘总开启率越大,用户侧阻力系数越小,在相同的总开启率下,开启的风盘越集中在上游,用户侧阻力系数越小。上游风机盘管的水力稳定性系数大于下游风机盘管的水力稳定性系数。  相似文献   

8.
张建廷 《科技资讯》2005,(22):69-69
概述目前煤矿井下隔爆馈电开关仍然采用DW80系列开关,该系列开关为20世纪60年代产品,技术标准低,开关分断为空气触头,分断能力小,最大为1200A。在切断大电流故障后需维护或维护或更换触头。控制大容量电气设备已不能适应需要,125kW及以上电动机已无法实现控制。保护整定采用电磁机构弹簧整定,整定值不准确。为此需对该型开关进行改造。以提高短流能力增加控制容量。既充分利用现有的DW系列开关,又能达到目的,选择BKD9-400Z/600型真空本体替代原空气本体。用做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的开关或分支开关使用,也可用于大容量电动机不频繁启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交流接触器的机械寿命已大大提高,但远远低于机械寿命,电寿命,这是已经成为制约交流接触器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使用类别AC-4,切换过程中产生电弧成为交流接触器电寿命的关键限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弧接触器结构,这种无弧交流接触器与常规交流接触器使用方法和外观完全一样,替换方便,并且还具有无弧通断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接触器的电寿命,取消了特殊材料触头的制作并避免了所有因开断电弧产生的电磁干扰和火灾风险。在断开接触器后,电源侧与负载侧具有明显的分断口,可靠地实现了电气隔离,这一点又与常规接触器的特性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对钢丝绳断丝引起的漏磁场进行了大量实测,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公式和结论,给定量钢丝绳电磁探伤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新型仿制的触发真空开关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主电压从1kV到10kV变化,相应的主电流从7kA到70kA变化,得到的触发电压、导通时延和触发电阻与典型的触发真空开关相比较,性能更稳定,其中10kV的高电压连续做了105次,开关均能正常导通,并且电极的烧蚀较小,说明开关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实验的结果对下一步的开关设计和应用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发电机出口3AH3真空开关拒分对保护发电机和主变压器起着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技术人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应重视最基本的机构设计,使用单位在选型和技术验收把关工作时,应进行机械稳定性试验和分合闸试验,以避免运行时拒分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基于可拆卸真空灭弧室的真空电弧阴极斑点研究平台,触头材料为CuCr50,极间最大开距4.5mm.在极间无磁场影响的情况下,通过高速摄像机对阴极斑点进行拍摄,进行了大量小电流下阴极斑点的观测实验.结果发现:阴极斑点通常由多个微斑点组成,这些微斑点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微斑点群;单个微斑点的维持通流范围为7~25A;单个阴极斑点的通流上限为100A;随着电流的增大,单个阴极斑点会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分裂现象,最终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阴极斑点.  相似文献   

14.
相控真空开关中短间隙电弧介质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真空短间隙及其对应的短燃弧时间对相控真空开关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应用金属蒸汽密度模型和不同的间隙边界条件,得到燃弧时间与电极表面温度、金属蒸汽密度的关系。进行开断试验得到工业真空开关(12kV,25kA)开断额定短路电流不发生重燃对应的临界燃弧时间为2.5ms,临界开距为3.2mm,为相控真空断路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磁驱动MEMS光开关的设计、分析和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静电驱动与磁驱动,发现只有当驱动器的间距小于1.75μm时,静电能密度才处于优势地位,而大于此间距后,磁驱动将表现出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为了设计出具有较大运动范围的光开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MEMS技术的磁驱动形式,采用溅射、激光镀覆等方法在衬底上制备磁性薄膜,并通过外加磁场实现开关动作.对采用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这两种情况下光开关的静态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结果显示,尽管使用不同类型的磁性材料会对开关的响应产生影响,但其最大转角都可达到80°,远远超过静电驱动光开关所能实现的程度,同时它还避免了静电驱动中常见的结构“塌陷”现象.  相似文献   

16.
筒型基础在淤泥土地基中要实现较高的承载能力,需对筒内淤泥土进行加固处理.通过负压法及负压电渗加固法对300mm和600mm筒径的筒型基础模型进行加固试验,结果显示在对地基仅采用抽负压处理时,筒径尺寸的变化对于土体最终处理效果基本没有影响,而相比于单一的负压加固法,负压电渗加固法对筒型基础的加固效果更为有效,尤其筒径越大电渗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分析发现负压电渗加固法存在一个有效时间点,通电时间控制在有效时间点附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避免过多的能量损耗.  相似文献   

17.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与变形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对装样、饱和、加载等试验技术进行研究,以保证试验重复性与可靠性,并分别从承载力与变形两个方面对浅基础地基问题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圆形和方形浅基础而言,密砂地基的竖向荷载-位移曲线具有明显的拐点,竖向荷载在曲线出现拐点以后的变化不明显;分析地基承载力系数时,达到地基承载力qu时的基础沉降对地基承载力系数Nq的影响不明显,对Nr的影响比较显著;基础形状的变化对于Nq的影响不明显,对Nr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对于低真空运行后的凝汽式机组,直接利用其末级排汽作为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加热汽源,从而实现水电联产的方法.采用矩阵法建立电厂热力系统多级回热数学模型,基于弗留格尔公式对低真空运行进行变工况计算,进而采用等温差法建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计算范围内,当满足不同淡水产量的需求时,可以优选出最佳排...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丁鸣  王华军 《河南科学》2002,20(4):352-354
依据热力学基本定律 ,提出了太阳能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度检测的负压腔原理 ,并建立理论数学模型 ,同时还对其实际可行性及检测手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