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海荨麻水母一种巨型水母,略带紫色的钟形水母体直径可达91厘米,触手最长可达6米,外部触须最长可达7.6米。生活在深海底,有时也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海岸附近水域。因其行踪一直飘忽不定,科学家直到1997年才给它命名。有关这种水母的生活习性,至今还是谜。  相似文献   

2.
蓝水母悬于海水深部,如果你有机会看见它的话,会感觉它像团色泽美丽的透明果冻,似乎不会有害.但是这种在澳大利亚海滨一带俗称"海蜂"的水母,是地球上最毒的动物,被它的触须接触后,只要4 min就会丧命.昆士兰海岸救助协会的彼得·菲勒医生说,世界上再没有第二种动物能毒过蓝水母.一条澳洲最毒的泰盘蛇,其毒液也只能毒死30个成年人,而且数小时后才能致命.而一只大蓝水母的毒液能毒死60个人.  相似文献   

3.
王熙章 《科学之友》2009,(11):75-75
蓝水母悬于海水深部,如果你有机会看见它的话,会感觉它像一团色泽美丽的透明果冻,似乎不会有害。但是这种在澳大利亚海滨一带俗称"海蜂"的水母,是地球上最毒的动物,被它的触须接触后,只要4min就会丧命。昆士兰海岸救助协会的彼得·  相似文献   

4.
<正>水母搁浅海滩的事件并不鲜见。但美国东海岸前不久出现大量从海水中涌上海滩的、指关节大小的凝胶状动物。它们是有"水母卵"之称的樽海鞘,但它们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与水母的更近。实际上,樽海鞘与水母的唯一共同点是:两者都呈凝胶状,并且都在海洋里漂浮。风向或水流的变化,有时会把樽海鞘推上海滩。不过,樽海鞘对人类完全无害。  相似文献   

5.
亲近水母     
一提起“水母”,总让人联想到海滩上白色黏糊糊的、令人作呕的一团,许多人对它的第一反应是惟恐躲闪不及,然后不禁会问:这种怪异的生物究竟是几乎透明的“肉冻”呢,还是鱼呢?其实,虽然水母的样子很奇特——和地球上我们常见到的生物不同,但它却是海葵和珊瑚的“亲戚”,它们同属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  相似文献   

6.
新近水母     
一提起“水母,总让人联想到海滩上白色黏糊糊的、令人作呕的一团,许多人对它的第一反应是惟恐躲闪不及,然后不禁会问这种怪异的生物究竟是几乎透明的“肉冻”呢,还是鱼呢?其实,虽然水母的样子很奇特──和地球上我们常见到的生物不同,但它却是海葵和珊瑚的 “亲戚”,它们同属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无脊椎动物是比较低等的动物类群,它是与脊椎动物相对应的一类,最明显的特征是不具有脊椎骨。无脊椎类不论种类还是数量都是非常庞大的。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在海洋中,科学家们现已发现的水母约有20…  相似文献   

7.
欧美人把水母叫”果冻鱼”,因为它们在水中实在像可爱的伞状果冻。水母还有一个食物名叫“海蜇”,这是因为它们的触手上布满了有毒的刺细胞。在海洋中游泳,如果碰到漂亮的水母,你就只可远观,而不可去触摸它那柔软可爱果冻般的身体,否则你接触水母的地方就会感到刺痛并开始红肿。然而,你到了水母湖,就不必有这种担心了。水母湖处于东南亚的一个偏僻小岛上,这个小岛靠近帛琉群岛的首府科罗。海水通过周围岩石渗透进来,形成了充满咸水的水母湖。去水母湖的道路相当崎岖,许多路段相当狭窄,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过,所以数百年来,这里少人打扰,保持着…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4月,科学家在澳大利亚沿岸海洋中发现了30多种新的海洋物种,其中包括一只体长46米的新种管水母,其长度是蓝鲸的两倍。这只管水母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长的动物。管水母一般生活在深海。它们细长的身体由许多水螅体(水母的幼虫)构成,在海中看起来就像一条条长长的丝带。管水母在海中  相似文献   

9.
水母是腔肠动物门的一类水面浮游动物,主要有水螅水母和钵水母两大类,如僧帽水母和我们常见的海蜇。水母有很长且有毒的触手,这是它们赖以捕食的工具。一般的水母不会对人的生命带来危害,但是,有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的箱水母的毒性,可以致人于死地。箱水母是世界上最毒的水母,自1990年以来,在澳大  相似文献   

10.
欧美人把水母叫"果冻鱼",因为它们在水中实在像可爱的伞状果冻.水母还有一个食物名叫"海蜇",这是因为它们的触手上布满了有毒的刺细胞.在海洋中游泳,如果碰到漂亮的水母,你就只有远观,而不可去触摸它那柔软可爱果冻般的身体,否则你接触水母的地方就会感到刺痛并开始红肿.然而,你到了水母湖,就不会有这种担心了.  相似文献   

11.
帆水母     
图片中的它和水母是近亲,但其“游泳”方式十分特别。它就是帆水母,系水螅虫纲、管水母目、帆水母属中的唯一品种。在水母界,它的背部长有独一无二的帆状结构,使其旅行完全取决于风向和洋流。它的浮囊体呈青蓝色,背上的“小帆”无色透明。就像帆船一样,它背上的帆也是利用风力或海流推动,从而使它漂浮于海面。其实,帆水母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但它的生活细节却鲜为人知。其独特的生理结构令许多海洋学家为之着迷,却又备感困惑。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一些与北极有关的事件,如俄罗斯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北极点下4000多米洋底、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北极海冰融化、北极油气资源开采、北极航线开通、国际极地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实际上说明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拉近了世界各国与北极的距离,引发了北极地缘政治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巨型动物     
巨型水母:最近,科学家发现,海洋里最大的动物是水母而不是蓝鲸。他们发现有的水母有半个足球场大,面这样大的蓝鲸未发现过。巨型蝗虫:在新西兰的巴里·谷斯,有位农民在玉米田里发现一只长1.22米,重达10公斤的巨型蝗虫(蚱蜢)。他初见时不知所措,当其镇静一会后,从家里拿来鸟枪才射杀了这只巨型蝗虫。像这样大的蝗虫,从来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二 《自然杂志》2010,32(4):213-216
 笔者认为当今的全球变暖可能是一种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其中包含若干个“年-10年”尺度的次一级的冷暖波动,去冬的严寒低温可能是年尺度的波动,它不大可能改变百年尺度的全球变暖趋势。近些年中国出现了一些罕见的高温、干旱、暴雨强降水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的气候极端值,但却不宜简单地将每个事件都直接归因于全球变暖。最近50多年中国温度变化与全球迅速变暖势相趋同;降水和干旱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登陆台风数量和强沙尘暴的发生均呈现下降趋势,观测表明未出现随全球变暖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变化趋势。同时,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的提高是气候灾害损失增多的重要原因。最后笔者指出,面对气候变化,避害和趋利两方面都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家根据观察,发现水母是一个高度准确的“活气压计”。在暴风雨到来很早之前,它就急急忙忙地把身体隐藏到安全地带。 科学家仔细地研究了水母的身体,发现它有一个可以感觉超声波的“耳朵”。在暴风雨发生前10~15小时内,它的“耳朵”就能清晰地“听”到由水中传来的超声波。在水母的“耳朵”前端有根细细的棒状物,上带一个圆球,充满液体,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石子浮起,并同神经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11,(2):F0003-F0003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礁岛群沿海附近,一种被戏称为"粉红色吝啬鬼"的水母,其数百根带科的触须在水中摇摆,会伺机攻击其他水母,上演一幕同类相残的惨剧。  相似文献   

17.
利用1895~2014年Had 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CO_2浓度加倍前后600年海气耦合模式CESM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全球变暖前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特征(强度及其中心位置、生命期与频率)的变化及其可能原因.主要结论如下:全球变暖后,在观测和模拟中气候平均的海温增暖中心分别位于热带西太平洋(类拉尼娜型增暖)和热带东太平洋(类厄尔尼诺型增暖),引起热带太平洋低层东风信风相应地增强和减弱,从而改变了热带太平洋最强海气耦合的位置,决定了ENSO演变特征的不同变化.ENSO事件强度中心位置在类拉尼娜型增暖背景态下更倾向于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部,形成"中太平洋ENSO",而在类厄尔尼诺型增暖背景态下则更偏向赤道东太平洋,形成"东太平洋ENSO".两种气候态的改变都会造成全球变暖后El Ni?o事件生命期的明显延长,其中,类厄尔尼诺型增暖的影响更大,最大可延长约3个月,极端El Ni?o事件生命期的增长更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一方面使热带西太平洋异常西风更早出现,有利于El Ni?o事件的提早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会减小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的平均深度和热带中东太平洋赤道内外平均海温梯度,分别减慢了海洋次表层负反馈Kelvin波的东传速率和减弱了El Ni?o暖信号的"放电"速率,使El Ni?o事件衰亡速度减缓,持续时间更长.另外,观测和模式结果均表明,ENSO事件强度和频率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明显增强和增多,并且类拉尼娜型和类厄尔尼诺型增暖背景态会分别导致极端La Ni?a事件和极端El Ni?o事件频率显著增多.本文研究结果很好地统一了观测和模式中不同气候背景态下ENSO特征变化的现象和机理,为理解和预估全球变暖后ENSO特征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奠定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变暖,恐龙复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嗯,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小伙伴们这次真的惊呆了!两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事实上,不仅人类畏惧高温热浪,其他大多数生物也是,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  相似文献   

19.
深海的水压很强,人如果不加任何保护措施潜入里面就会立刻被它压死。那么,为什么在那里还会有生物生存? 所谓深浅是相对而言的,一般以水深200米为界,超过200米就叫做深海。而以那里作为主要生活区域的生物就是深海生物。 深海的水压究竟有多大呢?笼统地说,水深每增加  相似文献   

20.
千万不要以为有关地球的事情只和科学家相关,这种观点会让生存了46亿年的地球遭受很多厄运,其中包括现在人们都在关注的地球加速变暖。为什么呢?很多人会问,我什么都没干啊。是啊,思想指挥着行动,你的这种思想完全可能让你以后的行为直接加速地球变暖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