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以引起多种眼部疾患,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等,但糖尿病性角膜病变较少见,易造成临床医生忽视,笔者在2001年至2005年间共发现3人4只眼,因既往无糖尿病史而误诊致角膜病变反复迁延不愈的例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32岁,因“右眼异物感、流泪、视力渐进性下降2天”就诊,检查V:od1.0,球结膜充血,角膜3∶00点钟位瞳孔缘处可见一针尖大小铁屑,周边锈斑及角膜浸润,常规滴表麻药后剔除异物及锈斑,术后抗感染治疗,此后10d,患者剔除异物处形成一小溃疡,迁延不愈,检查发现角膜知觉减退,前…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以引起多种眼部疾患,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等,但糖尿病性角膜病变较少见,易造成临床医生忽视,笔者在2001年至2005年间共发现3人4只眼,因既往无糖尿病史而误诊致角膜病变反复迁延不愈的例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Diabetic Keratopathy,DK),是由Schultz^[1]在20年前提出并命名的。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可分为两种:原发性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和继发性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原发性是指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角膜病变,继发性是指糖尿病患行眼部手术后引起的角膜并发症。重新认识糖尿病性角膜病变有重要意义。糖尿病对角膜的每一层结构均有重要影响。目前临床上,已发现糖尿病患会出现许多角膜功能不良,如反复发作的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角膜水肿,角膜敏感度下降,内皮荧光渗透增加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各种病因所至的角膜病变67例,其中角膜溃疡30例,外伤性角膜上皮剥脱13例,化学性烧伤(酸碱烧伤)12例,大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12例。经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再辅以药物治疗。结果:65例患者刺激症状立即减轻,角膜上皮于1周内愈合,角膜溃疡于2周内愈合或溃疡病灶减小。结论: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病变中运用是一种具有临床价值、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变化在早期发现Ⅱ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23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4例(Ⅰ期36例,Ⅱ期50例,Ⅲ期28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使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测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与T2DM视网膜病变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视网膜病变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纤维弯曲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无视网膜病变组,空腹C肽、GLU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分支密度均呈负相关;T2DM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呈负相关,与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发生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对病程较长和空腹C肽水平较低的T2DM患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DPN)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确诊为糖尿病的415例患者进行系统足部未梢神经检查并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行问卷调查.结果 415例糖尿病患者中256例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发病率为62%.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与糖尿病痛程、血糖控制水平、血压控制以及发病年龄、足部护理与否显著相关,糖尿病患者早期医疗介入、健康生活方式及饮食控制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发病机制,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较多,其中以眼底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传统的检查方法和新进展的检查方法做一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新进展的检查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眼底表现的观察及对DR的早期诊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Ⅱ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肾病肾脏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与非糖尿病肾病脏病变(NDRD)的临床特点,对30例行肾活检明确诊断为NDRD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肾功能及眼底病变与68例D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0例NDRD患者中IgA肾病最常见10例(33.3%),其次为膜性肾病(MN)(8例),高血压性肾损害(5例),间质性肾炎(4例),微小病变,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各1例)。临床上症状则视网膜病变明显增多。由此可见约有1/3Ⅱ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患者为NDRD;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尿蛋白时否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鉴别NDRD的重要指标;有时单靠临床指标很难区分两者,并难于明了NDRD的具体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肾活检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对 12 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临床分析 ,结果表明老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其他各年龄组为高 ;该病变可先于糖尿病的症状出现 ,亦可发生在初发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病程越长 ,该病变的发生率亦越高 ;糖尿病血糖控制越差 ,该病变的发生亦越早 该病变发生前 ,多数患者有疏忽治疗或不正规治疗糖尿病病史  相似文献   

11.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诊断及治疗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研究的难点,这与其发 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关。 长期以来,糖尿病动物模型首选大鼠,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小鼠逐渐成为糖尿病神经 病变研究的重要工具。 目前,关于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方法很多,但尚无统一标准。 本文通过总结常 用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和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检查方法,为进行糖尿病小鼠神经病变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科学 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糖尿病(DM)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从1979年1.00%上升到1996年的3.21%,年增长率超过0.1%。大血管合并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65%~75%。国内报道糖尿病患者中中冠心病患病率由以往的2.2~38.0%增至19.1~62.0%,而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冠心病后预后很差,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开展的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和一系列药物治疗给DR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文章对DR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病发症,近年来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涉及到缺血缺氧性损伤,山梨醇增多,肌醇减少,非酶促组织蛋白糖基化,神经营养因子及其相关神经肽,受体的缺乏,雪旺细胞与轴突内部代谢异常等方面。针对不同病因机制的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病变均有些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未治疗组(6只)、正常治疗组(6只)、糖尿病未治疗组(8只)、糖尿病治疗组(8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将大鼠全麻后制作右眼角膜上皮损伤模型,损伤后0h,12h,18h,24h分别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显示损伤的区域,眼前节分析系统照相并分析损伤区域的面积。结果:角膜上皮损伤修复速度糖尿病组比正常组慢,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角膜上皮损伤修复速度比未治疗组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使大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延迟,但因角膜上皮修复较快,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糖尿病大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接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电生理检查测神经肌电图中SSR的起始潜伏期及波幅.其中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治疗,观察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弥可保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神经传导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7.1%,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症,提高神经传导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基于形态学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算法复杂度较高,深度学习直接逐像素检测的方法虽然能够避免排除生理结构、手动设计特征的不足,但计算量大、分割速度较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级联检测框架.首先,分块检测眼底图像是否存在病变区域,然后对病变区域进行逐像素的分割,从而检测出微动脉瘤、出血点、硬渗出及软渗出4种病变.实验结果表明:在眼底图像公开数据库DIARETDB1中,4种病变的检测率分别为88.62%、94.91%、98.91%和92.91%.与形态学方法相比,微动脉瘤和出血点检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7.39%和15.18%;与直接逐像素检测方法相比,平均检测时间仅为原来的1/4.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sD大鼠模型,购3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禁食12h,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5mg/kg,血糖稳定后,给予维生素D3(VitD3)注射液按总剂量50万IU/kg分3d灌胃,在上述基础上饲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测定大鼠血脂、血糖,制作主动脉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8周后主动脉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中膜增生,结构紊乱。正常组未出现类似变化。由此可知,该方法可用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SD大鼠模型的制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临床报道,例举了单一疗法及综合疗法,并结合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且操作方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