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输血科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输血科管理.方法从加强宣传,制定制度到监督落实入手,进行全面管理结果保证用血安全,维护患者健康.结论输血科通过与临床、血站的宣传、沟通,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科学用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输血科管理。方法从加强宣传,制定制度到监督落实入手,进行全面管理结果保证用血安全,维护患者健康。结论输血科通过与临床、血站的宣传、沟通,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科学用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血科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临床提供医疗用血和指导用血的重要任务.其工作性质不仅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而且是整个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保障病人用血的科学、合理、安全、及时、有效是输血科质量管理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病人的情况下,时间和血液就是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郝建珍 《甘肃科技》2012,28(9):139-140,101
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随机抽取有输血病史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兰州市临床用血平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红细胞输血是现代输血的主要成分.在临床用血中,红细胞输血的合格率为71%,血浆输注合格率仅为30%左右,血小板输不合理输注相对较少.建议加强临床医生输血风险意识教育,建立临床输血再教育机制,更新临床输血观念,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攀枝花市2005~2010年临床采供血情况进统计分析,寻找采供血链中潜在的问题,指导无偿献血招募,提高临床输血水平。方法:收集2005~2010年攀枝花市中心血站采供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用血增长速度超过无偿献血增长速度;2次以上献血人数占献血总人数比例增长缓慢;18~30岁献血人数有下降趋势;机采成分献血者无增加;成分血输血率逐年递增,各种成分血的利用率和变化趋势不同,不合理用血仍然存在。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教,建立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是关键;规范临床输血管理,纠正不合理用血,保证临床供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张伟 《甘肃科技》2013,29(7):129+128
为贯彻《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于1999年6月成立输血科,是连海地区首个成立输血科的医院,近几年本院各科室的医学业务发展迅速,输血科为配合临床也不断发展建设起来。总结本院输血科成立以来的管理经验,参考相关文献报道,写几点体会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7.
云代 《巴州科技》2006,(1):32-32,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闲献血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献血法)若干规定》的实施,巴州地区无偿献血工作已蓬勃发展。据统计巴州地区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血液,巴州警区临床输血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为了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现浅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档案管理在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在临床采供血工作中进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可以使血站资料更加充分,为临床用血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采供血机构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采供血档案真实记录采供血业务工作活动过程,反映出采供血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有助于无偿献血发展日趋壮大,献血者的档案资料是所有输血相关医疗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故而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安全用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输血科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方法进行输血的102例患者,电脑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1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输血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B组患者使用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方法。对比两种计算机信息系统方法在输血护理中的效果。结果 A组输血错误发生率为0低于B组的26.00%;对比三方信息不对等、信息丢失、未追踪到输血后疗效的发生率,A组均远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方法,临床输血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提高了临床输血护理的效率,但也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并完善系统,从而能够在输血护理中更大地发挥临床输血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用血合理率。方法对2014年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1 776人、2 943次"输血申请单"中目的与病情、检验及相关资料,以各种血液制品的用血指征进行分析,判断临床用血是否合理,与文献中用血合理率进行比较。结果贯彻"新办法"以来,临床成分用血率、合理率、红细胞与血浆比例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但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结论合理用血还需加强,要用现代先进理念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