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露天—地下联合采矿法模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露天 -地下联合采矿法的概念及其与传统的露天 -地下联合开采的区别。通过分析露天 -地下联合采矿法的工艺过程 ,设定露天 -地下联合采矿法模拟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块组成等 ,建立起露天 -地下联合采矿法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条件下,高陡边坡与地下采场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研制出一种高陡边坡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开采模拟方法和开采模拟系统组成,其中,模拟试验方法包含完备的模型制作和开采模拟技术,开采模拟系统包含模型框架、模型制作设备和模型监测系统.以大冶铁矿狮子山矿段为工程背景,运用该系统进行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型试验研究,得到开采过程中矿区边坡、地下采场围岩的变形规律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满足露天转地下开采及其他大型地下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杨映忠 《广东科技》2014,(8):146-14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需求增大,尤其是矿业资源,随之而来的对矿业中采矿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传统的采矿工艺技术有露天采矿法、地下采矿法,这些方法在巨大的矿石资源的需求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状况,采矿从业者不断改进创新技术,推动着我国采矿工艺技术的发展。详细介绍我国的采矿新工艺,并介绍其工艺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地下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法和充填工艺技术发展迅速,崩落采矿法和空场采矿法在工艺技术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促进了我国金属矿地下采矿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部分矿山的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文阐述了我国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技术主要现状及进展,并对地下矿山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岩移危害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由于露天地下同时生产的岩移干扰,经常导致安全生产条件差和产量衔接困难.针对露天转地下过渡期露天开采境界内底部矿量、地下开采挂帮矿的实际生产条件,系统地研究了地下开采与岩移特点,提出了应用诱导冒落技术控制挂帮矿地采岩移的方法,不仅改善了露天地下安全生产条件,而且扩展了露天地下同时开采时间与空间.这一方法应用于小汪沟铁矿,有效解决了露天转地下过渡期产量衔接的难题,并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6.
大孤山铁矿为大型深凹露天铁矿山,在露天转地下过渡期中,采用诱导冒落法开采挂帮矿的新型露天转地下过渡模式.对大孤山铁矿现存挂帮矿进行三维建模分析,依据过渡模式的露天地下协同开采的安全要求,选择南帮挂帮矿作为过渡期第一阶段露天地下协同开采区域,通过采用合理的回采顺序控制边坡上塌陷坑范围和塌陷坑容积,使滑移体全部滑入塌陷坑.开采东帮挂帮矿为露天转地下第二阶段,利用露天原有运输系统迅速提高地下产能,并采用合理方式控制东帮边坡滑移岩体.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大孤山铁矿露天转地下进行方案设计和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合适的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建立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综合评判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基本理论建立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优选的AHP-TOPSIS综合评判模型.从经济、技术、安全三方面综合考虑影响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的评判指标体系,通过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结合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原理构建AHP-TOPSIS综合评判指标模型,利用TOPSIS原理计算各方案基于评判指标的综合优越度.以黄麦岭磷矿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优选为例,得到各拟选方案的综合优越度分别为67.39% 、46.45%、52.14%,从而确定方案Ⅰ为最优.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对评价体系的影响,并进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黄金集团归来庄金矿露天转地下工程为依托,基于理论计算、比例跨度法和相似条件类比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联合分析,确定归来庄金矿露天转地下境界矿柱的最优厚度范围为6~15m.基于FLAC3D,计算不同厚度境界矿柱条件下,地下开采对境界矿柱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境界矿柱厚度小于10m时,地下开挖导致顶板变形量较大,且境界矿柱厚度越小,位移增量越大;当境界矿柱厚度大于10m时,地下开挖导致的顶板变形较小且趋于平稳,10m为境界矿柱厚度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矿山开采技术的发展,该文主要针对目前的矿山开采技术,如:空场采矿法、无底柱崩落采矿法、自然崩落法、充填采矿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针对当前的发展,对未来地下矿山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希望通过该文的分析可以为开采技术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露天转地下采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LAC3D软件对大冶铁矿东露天高陡边坡、露天转地下-72m水平29号采矿巷道建立模型,模拟了无边坡影响、高边坡影响2种情况下,采矿巷道的位移变化以及塑性区分布情况,并根据29号采矿巷道收敛监测结果,验证巷道数值模拟结果。通过采用不同围岩分级方法对采矿巷道进行评价,比较研究得出东露天采场采矿巷道围岩稳定性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露井联采条件下边坡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结合平庄西露天矿工程实际,基于强度折减法,应用RFPA-SRM模拟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表明受到双重采动的影响,边坡岩体的变形加剧,稳定性下降.该成果对露井联采矿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矿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解决中国煤矿开采技术装备普遍落后,煤炭资源回收率低、死亡率高以及"数字矿山"发展缓慢的问题,基于科学采矿理念,分析煤矿开采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度自动化与传统综采工艺相结合的无人工作面的概念和系统模型,构建了无人工作面的技术框架,分析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采煤机自动调高、采煤机自主定位与导航系统、煤岩界面自动识别、井上-井下双向通讯、采煤工艺智能化、工作面组件式软件和模型及数据库技术,指出了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维立方体的数据挖掘思想和方法, 提出一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方法, 并应用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构建一种“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体系, 建立多维综合测评联机分析挖掘模型, 并应用于高校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露天开采模拟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露天开采模拟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方法,该实验室的建立可以突破以往教学、科研相互独立的传统方法,营造出能够支持教学、科研、矿山实际生产仿真模拟的综合性实验环境,国内没有先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聚类及层次分析法的采矿方法综合评判优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程潮铁矿为工程背景,将采矿方法初选视为分类问题来处理,采用模糊聚类法从技术影响因素方面按照相似程度对采矿方法进行了分类初选,避免了以往采用工程类比进行初选的主观随意性,提高了采矿方法初选方法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经济、资源、效率、安全及环境等五大类因素,构建了较为全面的采矿方法选择综合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到了合理的权重矩阵,较好地解决了多因素决策时各方案评判指标出现优越性交叉时的权重分配问题.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最优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挖掘的深部采场岩爆知识的自动获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将岩石力学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提出了深部采场岩爆风险估计知识自学习的一种新方法·它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从岩爆实例数据中挖掘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爆风险估计的智能系统·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现场测试和监测资料,综合估计深部采场因开采而诱发的岩爆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丁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8):6883-6886
分析了岩盐储气库水溶建腔机理,运用Matlab语言开发了水溶建腔数值模拟软件。利用此软件对溶腔的体积和形状进行了动态的模拟。将模拟结果与东淮3井实际施工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结果精度较好,从而能够为岩盐储气库的溶腔设计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手段,以便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和生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方法———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回归分析的组合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模型.重点讨论了神经网络———回归———线性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建立过程,强调了通用性,并应用于浙江省可持续发展预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该组合模型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确定权重系数,提高了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拟合能力,为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开采沉陷模拟对矿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开采沉陷理论与地理元胞自动机相结合,基于GIS平台,以VS2010为开发工具,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了开采沉陷元胞空间,探讨了开采沉陷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框架结构及实现方法,构建了开采沉陷模拟对象关系图,建立了开采沉陷元胞自动机演化模型.以山西某煤矿为例,开发了开采沉陷元胞自动机原型系统,根据研究区的煤层条件和开发方法,进行了模拟实验,分析未来开采沉陷的演变过程,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开采沉陷系统分析和开发,基于GIS和CA进行开采沉陷模拟,开发方便,系统兼容性好,能够展示更多的时空信息,便于数据管理.在空间划分上,CA模型能够与传统的预计方法有机融合,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地表塌陷损毁情况,为塌陷区治理提供依据.由于开采沉陷涉及的学科较多,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演化模型,探讨三维空间下的系统演化过程,提高模拟的真实感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