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李颜 《凉山大学学报》2001,3(1):60-62,66
工业化偏斜发展战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原因,并且这种战略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下去,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而言,农业保护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佳选择,而农业国际化将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及农业科技进步带来新机遇,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石,可以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改造以及我国农业技术和管理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7.
设施农业—我国高校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面临着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农业生产正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方向发展 ,优质、高产、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 ,设施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一、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人口增长、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下降难以逆转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 ,特别是关系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地资源的人均量过小与淡水供应的严重不足 ,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统计表明 ,1949~…  相似文献   

8.
9.
针对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因素,我国21世纪发展的基本取向“三个农业”。其一是发展持续农业,其二是发展市场农业;其三是发展科技农业。“三个农业”各有其侧重点,同时又是相互依存,彼此协调,共同促进的。  相似文献   

10.
尹朕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19(2):83-84,104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根本.首先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外经济形势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其次,从8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深圳农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危机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商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销售市场,有利于农业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生产,安排加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布局,改变经营方式,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中,社会效益大,生态效益重,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竟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农业以牺牲自己为代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面对农业新形势必须要有新思路 千僖之交,我们发现面对的是新世纪初严峻的农业形势,使我们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不平衡的诸多问题:农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下滑;农民收入增加日显困难。 首先,农业生产究竟是“供需平衡、丰年有余”,还是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已进入供过于求的时代,这已成为制定农业发展战略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农业面临新的国际竞争,能否成为国际竞争的强者,如何对付这一严峻的形势,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产品产量和人均主…  相似文献   

13.
日本高科技农业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山市科委、萧山市湘湖农场、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3位同志参加由国家科委科技交流中心组织的高科技农业考察团,赴日本进行为期14天的考察,先后考察了东京、长野县、横滨、大阪等地的部分农业和农工商企业和农户,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1)茨城昭和产业株式会社(鹿岛事务所)整个鹿岛工业已逐步发展建成制面粉工厂、葡萄糖工厂、食用油工厂和混合饲料工厂,总投资122多亿日元,年销售1330多亿日元。有3260加吨粮仑,运量18加吨/小时。原材料消耗量:3条小麦1000吨/日生产线;1条大豆1350吨/日生产线;1条菜籽700吨/日生产线…  相似文献   

14.
15.
市场农业是现实国情研究的大项目,产业化是市场农业研究的大课题。要实现两个“转变”和“一个大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必然选择。推行农业产业化,一可解决现实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矛盾,加快两个“转变”步伐;二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显著增加农民收入;三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使其在劳务和科技带动上创造巨大价值;四使当地富余资源逐步向经济及市场优势转变;五可极大提高农村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广东“三高”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DiscussiononDevelopmentalModelofAgricultureofHighOutput,HighQualityandHighEfficiencyinGuangdongProvince¥//蒋和平(...  相似文献   

17.
杨秀 《科技潮》2001,(1):28-29
都市农业,顾名思意即是在城乡结合部发展起来的农业。尽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20世纪上半叶即开始了都市农业的研究与实践,但出现在我国则是90年代中后期,因此尚属新型农业的范畴,处于探索的阶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隅的金盏乡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启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金盏乡推行都市农业的过程,也就是"对  相似文献   

18.
王国杰 《甘肃科技》2005,21(8):14-15
旱作农业是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从事的农业生产。甘肃省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作好旱地农业的“文章”,对加强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花大力气开发旱区农业的生产潜力,提高其产量和产值。本文结合旱作农业的特点和长期从事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验,就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的滞后已经严重地困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制约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农业改革的突破口和希望在哪里等等,理论界众说纷纭。本文从农业物质利益,农业经济关系、农业生产力三个问题谈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林劲松 《安徽科技》1999,(6):26-26,29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要建成农业强省必须从每个县抓起,如何建设21世纪的“农业强县”,本文提出几点看法。 一、树立新型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观念 农业的产业化、信息化、科技化与生态化同步推进、协同发展,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大趋势。要进入21世纪农业强县的行列,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1.市场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竞争力取决于其品种、质量、批量、速度和服务,而小批量、多品种的精益生产、弹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