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欧洲宇航局(ESA)和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紧张地准备着一次对彗星的探测.他们计划在1985年8月1日发射一个宇航装置——一个由美国提供的宇宙飞船,载有一个由欧洲提供的探测器.1985年11月底飞船以57公里/秒的速度飞近正移向近日点的哈雷彗星(这颗著名的彗星周期是76年,上一次出现在太阳附近是1909~1911年),在交会前15天飞船释放出探测器,探测器瞄准并射向哈雷彗星的彗核.  相似文献   

2.
在太阳系的行星间航行了5年多,访问了地球的几个邻居后,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已经到达目的地——木星。有关木星的探测资料不断从宇宙飞船发回地面,人们不仅对太阳系中这颗最大的行星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太阳系诞生的过程。美国太空实验室著名科学家,领导这次伽利略号宇宙飞船探测任务的约翰·劳伦斯指出:飞船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探测任务。发射过程几经波折以前科学家将宇宙飞船送到其它行星所用的方法是在宇宙飞行过程中,适当调整飞船接近某一行星的行进轨道,便可利用该行星的重力场,以弧形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次哈雷彗星的回归(1986年),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并不显得十分壮观.但用另一种方法,即当五只不同的宇宙飞船飞向彗星进行就近的考察时,就显得很有意义了.这五只飞船中,日本空间和宇宙航行科学研究所发射了两枚探测器,即舒塞和萨基加克;苏联空间研究所也发射了两只飞船,即维加1号和维加2号;欧洲空间局发射  相似文献   

4.
自然信息     
美国宇航局已拟定探测木星的“伽利略计划”,打算在1984年发射探测木星的宇宙飞船“伽利略号”。“伽利略计划”的目的是收集木星的大气层、磁场以及木星的卫星和辐射带的科学数据。飞船计划在1984年  相似文献   

5.
彗星被称为“时间宝库”,这是因为在彗星的内部包含着许多有关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线索。由冰、气体及尘埃构成的彗星,在大约45亿年前诞生于太阳系外围遥远的寒冷地带,因此它们是原始太阳系的残骸。2005年7月,美国发射的“深度撞击号”飞船将撞击“特普尔1号”彗星,这将是人类和人类的太空飞行器首次探测彗星表面以下的情况,因此也将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的秘密,并且为人类避免彗星和小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4日,在距离地球4.5亿千米的地方,由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的撞击器成功地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从而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十分壮观的“焰火秀”。这次撞击的时间跟预定时间完全吻合。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查彗星的构成。近距离环绕“坦普尔1号”彗星飞行的“深度撞击号”飞船(母船),是此次“深度撞击”任务中的主要角色,它将撞击舱发  相似文献   

7.
彗星的味道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3-13
<正>随着罗塞塔号对"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追踪,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也探测出了如果你站在彗星上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此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彗星在飞行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只有CO和CO2,因此闻起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气味。自从今年8月份以来,罗塞塔飞船上搭载的罗塞塔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ROSINA)便一直在利用它的两台质谱仪嗅探"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气味"。经分析发现,彗星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这正是臭鸡蛋、苦杏仁、酒精等会有的味儿。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科学家宣布说,他们在“星尘号”飞船带回的彗星尘埃样品中首次发现了一种简单的氨基酸——甘氨酸,这一发现支持了一些科学家对地球生命产生于彗星的假设,对揭示生命起源之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在今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印象深刻的宇宙飞船,其形状就象截去两个底面的饮料罐,重295千克,并不比一台洗衣机大。但在它即将完成18个月的探测任务时,这艘勇敢的飞船继续提供观测月球组成和结构的机会。1998年初该飞船首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当时它的仪器探测到了月球两极附近的终年黑暗区域有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未然 《科学之友》2005,(11):23-23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在今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洗衣机般大小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  相似文献   

12.
《先锋10号》无人宇宙飞船是美国25年前为飞越木星而发射的。虽已完成预定任务,但还在继续飞行。它比任何其它飞船航行的距离都远,大约离地球已有100亿公里,正向太阳系的外界边沿飞去。这一飞船航行的时间(距离)比预计的要多10倍,还在发回一些有关太阳大气最远极限的资料。《先锋10号》以每小时45000公里的速度航行,正记录着日光层以外的辐射强度,日光层是受太阳影响的空域。该飞船正在搜寻太阳系边界的资料。在那里,太阳风流和来自太阳的热气与太阳系以外的物质会合。《先锋10号》飞船已取得宇宙飞船史上的好几个第一名、它第一个…  相似文献   

13.
胡中为 《科学》2006,58(2):6-9
新视野号飞船(New Horizon Spacecraft,也译作新地平线号飞船)于2006年1月19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预计2015年7月飞近冥王星探访,接着对柯伊伯带天体(Kuiper belt object,KBO)进行历时五年的探访。由于这些天体离地球很遥远,即使要发现它们都很困难,因此至今对它们仍不很了解。新视野号飞船远航开拓太空探测的新前沿,将揭示太阳系深空天体的秘密,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4.
于1976年着陆火星的海盗一号和二号是迄今为止唯一以寻找外星生命为明确目的的宇宙飞船。虽然其结果早已被解读为否定,但仍有一些科学家质疑这个结论。"海盗"号装载了几项探测生命的仪器。一个叫做"标记控释"  相似文献   

15.
星球     
《科学之友》2005,(11):14-14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国家测绘局公布珠峰新高程为8844.43m,坦普尔1号彗星核心成分为灰尘,宇宙中生命诞生是普遍现象,美国展示2018年登月太空船  相似文献   

16.
对彗星进行的第一次飞行器直接探测表明,彗星比天文学家们原先认为的要复杂得多,并具有更大得多的活动性。这一新的探测结果是由国际彗星探测器(ICE)发回的。这颗探测器曾于去年九月飞掠贾科比尼—津纳彗星。尽管ICE上没有照像设备,它仍然发回了关于彗  相似文献   

17.
彗星近照     
《大自然探索》2011,(4):7-7
不久前,美国“星尘号”探测器经过“坦普尔一号”彗星,并为这颗彗星的冰质表面拍摄了多张照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星尘号”这次经过“坦普尔一号”的目的是,探测这颗彗星在环绕太阳运行过程中其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六年前,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代表人类首次造访“坦普尔一号”并拍摄了许多照片。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年底,人类派往恒星际空间的第二位使者——美国宇航局旅行者2号探测飞船穿透日球层顶(也叫太阳风层顶,即太阳系边界。在这里,太阳风被弥漫银河系的等离子体取代)。6年前,旅行者1号探测器也穿透了日球层顶。现在,这两艘旅行者号的合并探测结果为我们展现了太阳系边界迄今最详尽的信息。科学家发现,旅行者2号的窗外景象在2018年11月5日发生改变,当时这艘飞船距离太阳大约178亿千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119倍),飞船周围的等离子体(来自太  相似文献   

19.
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安全着陆,圆满完成了中华民族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壮举。消息传来无不令人欢心鼓舞。2003年元旦0时09分,从太空传来中国“神舟”四号宇宙飞船的新年祝福声,“祝全国人民新年快乐!”飞船在完成预定考察任务以后,“返回舱”安全返回了指定地面。而在同年2月1日却发生了轰动全球的悲剧: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爆炸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酿成了轰动全球的航天事故。“下凡”经受火的洗礼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从天外“下凡”返回地球,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它们的速度要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