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近邻传播聚类算法(affinity propagation,AP)的偏向参数与数据集相关,若不根据数据集作优化,将导致算法聚类精度低。为此提出一种量子近邻传播聚类算法,首先用量子叠加态编码偏向参数,再用量子旋转门搜索量子叠加态,找出近优的偏向参数供AP算法聚类,达到自适应优化AP偏向参数的目的。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聚类精度比同类算法更优,计算时间和迭代次数亦优于传统AP算法,引入量子计算优化近邻传播聚类算法的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卷积神经网络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并进一步提高复杂背景下违禁品检测的准确率和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的X射线图像违禁品检测算法。首先,设计逐层渐进式搜索策略和多分支搜索空间,并基于批量归一化指标为每一个layer结构搜索最佳侧分支;然后,逐层搜索构建新的骨干网络组件;最后,组成由数据驱动的新目标检测模型。该算法在数据集HiXray、OPIXray、PIDray上分别取得了83.4%、87.2%、70.4%的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自适应数据集并自动搜索出性能更好的Backbone组件,与FCOS、YOLOv4等主流算法相比,有效提高了复杂背景下违禁品检测的准确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K均值聚类(KMC)算法在选取初始聚类中心时随机性较大、全局搜索能力差、聚类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改进飞蛾扑火的K均值交叉迭代聚类(IMFO-KMC)算法。利用最大最小距离积法初始化聚类中心,避免了KMC算法对随机初始聚类中心较为敏感的问题;利用样条插值预测的思想改进飞蛾扑火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及寻优精度;以类内平均距离为适应度函数,引导插值扑火算法优化KMC迭代过程中的聚类中心,提高了聚类精度。将IMFOKMC与KMC、K-means++算法、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国际标准数据集Iris、Wine和Seeds上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IMFO-KMC算法在Iris数据集上的性能提升最为明显,相比其他算法准确率提高了0.67%~4.18%,标准化互信息提高了1.5%~4.01%。  相似文献   

4.
借鉴邻域粗糙集处理连续型数据的优势,为解决传统谱聚类算法需要人工选取参数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邻域互信息与谱聚类的特征选择算法。首先,定义各对象在属性下的标准差集合与自适应邻域集,给出自适应邻域熵、平均邻域熵、联合熵、邻域条件熵、邻域互信息等不确定性度量,利用自适应邻域互信息对特征与标签的相关性进行排序。然后,结合共享近邻自适应谱聚类算法,将相关性强的特征聚到同一特征簇内,使不同特征簇内的特征强相异。最后,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技术设计特征选择算法。在10个数据集上选择特征个数与分类精度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够全面且高效加快卷积分类网络的收敛速度和提升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则化策略,将Dropblock算法和Dropout算法相结合,从而实现对整个卷积分类网络的浅层、中层和深层网络进行正则化.其中,Dropblock通过隐藏部分特征图实现卷积层正则化,Dropout通过隐藏部分权重参数实现全连接层正则化,从而实现对整个卷积分类网络进行全面正则化.通过Kaggle猫狗分类大赛提供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表明,提出的新的正则化策略可有效加快分类网络的收敛速度和提升稳定性,此外,能有效提高深度卷积分类网络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中存在的截断距离难以确定、局部密度定义单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万有引力改进的引力峰值聚类算法(DG-DPC算法)。该算法使用相互K近邻的方法对相似性度量和局部密度进行了重新定义,然后将引力参数引入到DPC算法中,并通过新的相对局部密度与引力参数的倒数作出决策图选取簇中心,对数据集中的点进行分配。仿真实验表明,DG-DPC算法对于人工合成数据集和UCI数据集都有效,且准确率相对于基于相对密度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RE-DPC算法)、DPC算法、基于间隙自动中心检测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GAP-DPC算法)分别平均提高了31.07%、21.60%、17.20%。  相似文献   

7.
针对影像分类中少量标记样本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粗糙集的影像半监督分类算法.首先,通过模糊粗糙集对数据的粗糙性与模糊性进行建模,采用归一化的模糊互信息来度量特征与类别信息的相关性,并利用模糊上下近似度量样本的类别隶属度;然后,结合归一化的模糊互信息改进正则化框架下的特征评价方法,在谱图分析的半监督特征选择框架下实现特征优选;其次,结合近邻约束提高模糊上下近似预测样本类别的准确性,设计基于模糊粗糙集的约束自学习,选择信息量大的未标记样本更新训练样本集;最后,利用新的样本集训练分类器,完成影像分类任务.多组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少量标记样本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分布不均匀样本的分类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互邻信息的树型近邻(Tree-based k近邻,kTree)分类方法,以此提高k近邻分类的准确率。首先,采用回归模型刻画样本之间的紧密程度,获取每个样本的最优k值,从而获得最优邻居,并采用kTree提升搜索效率。其次,对于每一个测试样本,基于互邻信息准则,确定其邻域空间,完成k近邻分类。最后,数据集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基于互邻信息的kTree分类准确率高于传统k近邻分类等其他分类算法。该文提出的方法也为k近邻分类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样例的偏标记学习方法 IPAL需对每个样本求取近邻及近邻的权值、耗时太多而不适用于求取大规模数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邻距离加权的偏标记学习算法,对IPAL中近邻权值的求取方式进行改进.为提升新算法的运行效率,在训练集与测试集的读取、相似度图的构建、迭代标记传播和测试样本的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并行计算;设计了新算法的并行模型,且在MPI的集群环境下实现此模型.将改进后串行算法WIPAL的运行效率和分类准确率与IPAL进行对比,且将不同进程数下并行算法PWIPAL的运行时间和加速比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在保证分类准确率的前提下缩短了运行时间;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PWIPAL与WIPAL分类准确率相同,运行时间的加速比逐渐接近所设定的进程数,可以用来处理大规模数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声甲状腺结节图像分割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模糊核(KFCM)聚类算法与改进距离正则化水平集演化(DRLSE)模型的分割算法,解决了DRLSE模型对初始轮廓敏感、演化参数需要人工设定及分割弱边缘能力较差的问题.该算法先利用KFCM聚类算法粗分割出结节区域并二值化作为水平集初始演化轮廓,然后利用初始演化轮廓围成的区域自动计算出水平集演化参数,最后采用高斯正则化规则演化水平集分割出甲状腺结节区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甲状腺结节的分割精度,在噪声干扰下也能准确地分割出结节区域.  相似文献   

11.
根据竞争情报分析需要,会产生不同竞争情报分析模型,这些分析模型的构造大多建立在竞争情报数据的聚类统计之上。提出采用改进的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 AP)聚类算法实现大规模竞争情报数据聚类统计。根据竞争情报数据样本建立相似矩阵,初始化偏向参数;通过布谷鸟搜索优化偏向参数,将偏向参数作为布谷鸟巢进行训练,设置轮廓指标值作为布谷鸟算法适应度函数;通过鸟巢位置更新优化后的偏向参数进行AP聚类运算,不断更新AP算法的决策和潜力阵;最终获得稳定的聚类结果。试验证明,通过合理设置布谷鸟宿主发现概率、移动步长和AP算法阻尼因子等参数,能够获得较好的聚类效果。相比常用竞争情报聚类算法,所提改进AP聚类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轮廓指标值和最短的欧式距离性能,在竞争情报数据分析统计中的适用度高。  相似文献   

12.
超图正则化非负矩阵分解(HNMF)是一类常用的数据降维方法。然而,使用预先构造超图的方法不能较好地反映出样本点间的多元关系。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了一类自适应超图的构造方法,结合非负矩阵分解,建立了自适应超图正则化低秩矩阵分解(LMFAHR)模型。利用乘性更新的方法求解该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的目标函数在迭代过程中单调不增。数值实验表明:LMFAHR算法与经典的低秩矩阵分解算法相比,在COIL20数据集上评估指标ACC和NMI分别有0.66%~1.48%,0.19%~1.43%的提升,在Yale数据集上评估指标ACC和NMI分别有0.01%~4.29%,0.3%~8.44%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互信息的图像配准算法精度较高,且易于实现自动配准,适合于无人机航拍图像配准.但在利用粒子群算法搜索最佳配准参数时,随机分布的初始粒子群容易集中在参数空间的某一区域,使算法陷入局部极值而得不到准确的配准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图像配准算法,算法采用均匀设计思想改进粒子群算法,使初始粒子群能够均匀分布在搜索空间中,从而获得最佳配准参数;同时采用梯度互信息作为相似性测度,降低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的可能性.实验表明,新的算法能够更快更优地得到理想的航拍图像配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视频人脸识别中传统的图像集算法受光照、表情、姿态及遮掩等变化而影响识别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像集匹配的正则化最近点算法。首先,将图库图像集和探针图像集建模成正则化仿射包,利用迭代器自动确定两个图像集间的正则化最近点;然后,利用最近子空间分类器最小化正则化最近点;最后,根据正则化最近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及结构计算RNP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完成人脸识别。在Honda/UCSD、CMU Mobo和YouTube三大视频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几种图像集人脸识别算法,所提算法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效果,同时,大大减少了训练及测试总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15.
信息采集技术日益发展导致的高维、大规模数据,给数据挖掘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K近邻分类算法在高维数据分类中存在效率低、时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基于权重搜索树改进K近邻(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 based on weight search tree,KNN-WST)的高维分类算法,该算法根据特征属性权重的大小,选取部分属性作为结点构建搜索树,通过搜索树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矩阵区域,未知样本需查找搜索树获得最"相似"矩阵区域,仅与矩阵区域中的数据距离度量,从而降低数据规模,以减少时间复杂度.并研究和讨论最适合高维数据距离度量的闵式距离.6个标准高维数据仿真实验表明,KNN-WST算法对比K近邻分类算法、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分类时间显著减少,同时分类准确率也优于其他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有望为解决高维数据相关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适应双正则化支持向量机,证明了其最优解关于单正则化参数是分段线性的,并据此提出了完全正则化解路算法,最后,通过在急性白血病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视频人脸识别中传统的图像集算法受光照、表情、姿态及遮掩等变化而影响识别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集匹配的正则化最近点算法。首先,将图库图像集和探针图像集建模成正则化仿射包,并利用迭代器自动确定两个图像集间的正则化最近点;然后,利用最近子空间分类器最小化正则化最近点;最后,根据正则化最近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及结构计算RNP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完成人脸的识别。在Honda/UCSD、CMU Mobo和YouTube三大视频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它几种较为先进的图像集人脸识别算法,本文算法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效果,同时,大大减少了训练及测试总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18.
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遗传算法的图像(序列)超分辨率重建的新框架方法.文中给出了算法原理及步骤,并对算法特点和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直接使用迭代正则化相比,通过实验的方法选取正则化参数的方法,其最大优势是可通过实验来调整正则化参数,使算法更易搜索到最佳图像估计.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以及详细的实验分析,并将其与其它正则化图像插值技术进行了比较,证明是一种新颖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互信息的多关系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多关系朴素贝叶斯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分析了已有的剪枝方法,并扩展互信息标准到多关系情况下.基于元组号传播方法和面向元组的统计计数方法,给出了基于扩展互信息标准进行属性选择的方法和步骤,并建立了一种基于扩展互信息的多关系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基于扩展互信息标准进行属性选择,可以在不增加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前提下,找到与分类属性最相关的属性,并在仅有极少属性参与分类时,得到较高的分类准确率.Mutagenesis数据集上的实验则显示,这种属性选择可以使多关系问题退化为单关系问题,大大降低了分类代价.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的准确率与泛化性,提出基于随机k-近邻集成算法的网络流量入侵检测模型。首先,该模型提出一种集成赋权距离,来提高预测精度;其次,采用一种随机策略的集成方法对k-近邻模型进行集成,从而提高了其在异常检测过程中的全局和局部优化能力;然后,利用并行计算的方法提高了算法运行的效率;最后,构建了基于随机k-近邻集成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并采用KDD99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随机k-近邻集成算法相对于其他模型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9.05%和9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