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实秋与佛禅颇有夙缘,佛禅的节制欲望、回归本心、随缘而行等思想影响了梁实秋的人生观,佛禅的真心见性、顿悟简捷的风格也影响了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并使梁实秋一直坚守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想有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梁实秋始终处于佛禅的边缘又不遁入宗教境界,对于佛禅的接受仅止于人性的层面,与佛禅又有了一定偏离。  相似文献   

2.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杨叶婷 《科技信息》2010,(18):I0122-I0123
二战后,随着垮掉派运动在美国的兴起,美国文坛刮起了一股学习佛禅的风潮,不少诗人开始研究佛禅思想,美国著名诗人和翻译家肯尼斯·雷克斯罗斯就是这样一位菩提树下的诗人。本文对于王红公诗歌的探讨主要从佛禅对于王红公诗歌素材的选择、诗歌意境营造的影响以及王红公诗歌当中体现其深受佛禅影响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三个方面研究王红公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白居易崇佛的行为和与佛禅思想有关的诗文创作入手,阐述了白居易思想中以佛禅为生活情趣追求的特点,认为白氏生活追求实则指向俗乐,特别是晚年。  相似文献   

5.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在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历史大背景下,其思想中渗透着佛、道二家相融并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趣,反映了宋代文士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性格。文章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姜夔的佛禅思想做分析,进而对姜夔思想和心灵世界中的佛禅因素及南宋文士佛禅因缘背后的文化现象做了解和探寻。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白居易崇佛的行为和与佛禅思想有关的诗创作入手,阐述了白居易思想中以佛禅为生活情趣追求的特点,认为白氏生活追求实则指向俗乐,特别是晚年。  相似文献   

7.
吴伟业为清初文坛泰斗,一生留下了数百首和佛禅相关的诗歌,其人其诗与佛禅有着不解之缘。深厚的佛学修养对其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其诗歌表现了一定的空幻意识,追求诗歌的禅趣美,佛禅思想对其崇尚性情的诗学观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诗人最终还是未遁入佛门,这和诗人的家庭牵绊,胆小懦弱、举棋不定的性格及"贬官禅悦"的心态等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之"垮掉的一代"既是文化运动,亦是文学运动."垮掉的一代"作家与佛禅有极深的因缘.在修习过程中,他们将佛禅与美国本上文化相融合而发展成为"垮掉禅".正是"垮掉禅"对禅宗之挪用、误读和扭曲,才启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触发了他们采用自发性写作、自南流动写作、冥想和呼吸写作等崭新的文学创作方法,从而也展示了其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同时,"垮掉禅"也推动了佛禅在美同社会生活、文化领域之渗透,促进了佛禅在美国本土化实践之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与佛教的关系、其诗歌中的佛禅体现以及其超越痛苦的禅学观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虽然李商隐与佛禅有着化不开的情缘,但由于其对人生过于执着,他永远不可能超越人生的痛苦而达于光明的彼岸,永远也不能真正超尘出世,走向空虚寂灭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可以清晰地发现诸多的"佛教、禅宗"思想痕迹,佛禅成为川端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川端康成将艺术的美感同深邃的佛禅思想相结合,利用艺术与宗教精神上相通的因素服务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形成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个性,表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提升了川端文学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1.
秦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8):120-1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内容都取材于民间故事,都属于标题性音乐作品,作品曲式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对造成悲剧原因的展示有着明显区别,主、副部主题的表现和运用截然相反,音乐的主基调有较大差异,作品的整体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2.
徐辉 《科技信息》2011,(5):231-231,266
健康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有氧运动较无氧运动更易普及和被大众接受,从人体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阐述有氧运动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3.
Dads and disomy and diseas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 Little  V Van Heyningen  N Hastie 《Nature》1991,351(6328):609-610
  相似文献   

14.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15.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及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在当今信息市场形势下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和经济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同时也指出 :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者们能在强手如云的信息市场中占领一块阵地也应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因高校管理引发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师生的法治观念在增强,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在师生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适应。要改变这些不适应,就要进行依法治校,更新管理理念。做到规章制度合法、管理行为合法。努力加强法制教育工作和师德校风建设,切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发展为我们带来全新便捷的互动平台和交流方式,博客是当今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个体性、公共性、开放性、成本投入少等特点吸引着"90后"大学生广泛关注。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博客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博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一性、异同性和相关性;把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辩证关系;从心理健康角度,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等问题,对搞好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