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Si-g-A151的制备及其对纳米Si_3N_4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基含氢硅油与乙烯基硅氧烷(A151)的接枝反应,制备大分子硅氧烷偶联剂(HSi-g-A151),并用其对纳米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通过沉降实验、透射电镜分析、粒度测定、热重分析和表面自由能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分子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3N4粉体为化学改性,改性后的纳米Si3N4粉体在二甲苯中悬浮稳定,粒径分布在30 nm左右,纳米颗粒表面自由能由79.8 J.m-2下降到39.4 J.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炭黑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性,利用对苯酚磺酸(p—PS)及低聚对苯酚磺酸(SPV)羟基邻位的活泼氢与羟甲基的反应,将炭黑羟甲基化后,研究了炭黑粒子表面导入亲水性基团的表面化学改性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溶剂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在水浴90℃,催化剂存在下,水/甲醇为溶剂,反应3h,得到了接枝率为13%的改性炭黑。通过阿R、TEM等手段对P—PS和SPF改性炭黑进行了表征;未经改性的炭黑5min即会完全沉降;P—PS改性炭黑,在自然沉降15d后,分散液透光率从1.5%增加到11.4%;接枝率为13%的SPF改性炭黑,分散液透光率从43.4%变为65.8%。结果表明:改性炭黑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纳米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纳米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过程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表面改性剂进行了氢氧化铝表面改性研究,采用了比表面积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检测了改性的氢氧化铝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铝颗粒比表面积增大、吸油值降低、存在化学和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4.
用XPS表面分析,研究了由氨解法在不同温度下热解所得的Si_3N_4粉末,并与由硅粉氮化所得的商用Si_3N_4粉末作了比较。由氨解法制备的Si_3N_4粉末其表面存在两种状态的氧:结合状态的氧和吸附态的氧,其表面组成为Si_(2.2-2.7)N_(2.9-3.7)O。由硅粉氮化所制得Si_3N_4其表面也存在两种状态的氧,其表面组成则为Si_(0.8)N_(0.8)O。  相似文献   

5.
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纳米CeO2进行表面修饰,考察了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对纳米CeO2在水介质中粒度分布及Zeta电位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改性剂质量浓度60g/L、改性温度25℃、改性时间4h、搅拌速率150r/min,pH 9~11。采用TEM、FT-IR、XRD对改性前后的纳米CeO2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纳米CeO2表面包裹了一层改性剂分子,颗粒在水介质中分散性良好,达到了单分散。此外,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PVA)/ CeO2纳米复合膜材料,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表征了复合膜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现纳米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以及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在300~400nm的近紫外光区,复合膜的紫外屏蔽率可达97%,添加5%纳米粒子的复合膜在650nm处的可见光透过率比纯PVA膜降低了3%,保证了复合膜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补偿法对六甲基二硅胺烷 (hexamethyedisilane ,HMDS)和二氯二甲基硅烷 (dichlorodimethsiliane ,DCDMS)化学表面修正恒压电晕充电硅基氮化硅 (Si3N4)薄膜驻极体及氮化硅 /二氧化硅 (Si3N4/SiO2 )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经过化学表面修正后 ,驻极体薄膜在高湿环境中的电荷储存稳定性显著提高 ;在低于 2 0 0℃时 ,HMDS和DCDMS化学表面修正的效果相当 ;DCDMS化学表面处理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  相似文献   

7.
铜超微粉末的表面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粒径约为50nm的铜粉。研究了高分子吸附对铜粉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影响及粉末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分别采用表面包银和磷化处理的方法,提高了铜粉的抗化性能,使50nm铜超微粉末能稳定地存在于空气中,磷化处理后铜粉末的氧化温度高于220℃。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在水中分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声波为辅助工具,分别研究在水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阳离子、阴离子型等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分散性的影响,通过记录分散的碳纳米管溶液的保存时间和离心时间现察其分散性,并采用SEM和TEM对分散效果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乳化剂OP作为分散剂的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超声波为辅助工具,分别研究在水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阳离子、阴离子型等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分散性的影响,通过记录分散的碳纳米管溶液的保存时间和离心时间现察其分散性,并采用SEM和TEM对分散效果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乳化剂OP作为分散剂的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对 Si_3N_4 结合的 SiC 耐火材料进行了表面氧化技术的探索。研究表明:Si_3N_4 的氧化趋势大于 SiC;适当地表面氧化处理,能使材料强度得到提高,但氧化时间过长,可能引起材料表面损伤;在一定条件下,材料气孔率愈大,强度提高愈显著;给出了该材料合理的配方和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浮法玻璃基体上制备Si3N4-CrNx-Ag-NiCrNx-Si3N4复合玻璃涂层(简称:SAN Low-E玻璃),并与浮法玻璃和传统Low-E玻璃进行比较,研究了其光热特性。结果表明:SAN Low-E玻璃能反射大量红外线,降低可见光和紫外线的透过,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经过700℃热处理后,其光热特性和膜结构没有变化,优于浮法玻璃和传统的Low-E玻璃。  相似文献   

12.
Si3N4和Si3N4/Sio2驻极体薄膜的化学表面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补偿法对六甲基二硅胺烷(hexamethyedisilane,HMDS)和二氯二甲基硅烷(dichlorodimeth siliane,DCDMS)有面修正恒压电晕充电硅基氮化硅(Si3N4)薄膜驻极体及氮化硅/二氧化硅(Si3N4/SiO2)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化学表面修正后,驻极体薄膜在高湿环境中的电荷储存稳定性显著提高;在低于200℃时,HMD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硅酸乙酯水解法在氮化硅粉体表面包覆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并用改性后的粉体在石英基体表面涂层,通过IR、TG-DTA、XRD等对其结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氮化硅粉体在硅溶胶中达到了良好的分散,且改性后的氮化硅粉体的抗氧性提高,烧结温度降低,且制得涂层表面光滑,附着力良好,与基体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14.
Si3N4-MgO-CeO2陶瓷烧结过程中的致密化与相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化硅陶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其强共价键,很难烧结致密化。采用了一种新的MgO-CeO2复合烧结助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MgO-CeO2复合烧结助剂对氮化硅陶瓷致密化和相变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对Si3N4-MgO-CeO2陶瓷,在1450℃就会有大量液相出现,1500~1550℃为快速致密化阶段,而α-Si3N4→β-Si3N4相变主要发生在1550~1600℃,相变过程滞后于致密化过程。常压烧结Si3N4-MgO-CeO2陶瓷,强度达948MPa,因此,MgO-CeO2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氮化硅的烧结助剂。  相似文献   

15.
纳米Si3N4对反应烧结Si3N4结合SiC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应烧结机制 ,在 14 5 0℃制备了 Si3N4结合 Si C材料 ,研究表明 ,在引入微量纳米 Si3N4粉后 ,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材料的组织也更加致密和均匀。通过 X-ary、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分析表明 ,由于纳米 Si3N4粉的高表面能、高活性以及颗粒小等特点 ,加大了反应生成的 Si3N4在纳米 Si3N4上沉积的几率 ,增大了氮化率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金属间化合物MoSi2为基体,Si3N4为夹层材料,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MoSi2/Si3N4叠层复合材料.通过SEM、XRD、EPMA等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叠层复合材料,其界面结合紧密,相容性好;界面处有相互扩散,无不良反应;低温韧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对采用超高压烧结工艺,在不同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均为240s)下制作的Si3N4陶瓷,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相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超高压烧结的Si3N4陶瓷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瞬间完成从α相向β相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ZrO2对Si3N4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添加ZrO伯Si3N4陶瓷烧结性能的研究表明,一方面ZrO2可作为一种烧结助剂,促进液相烧结;另一方面它也以四方相形式弥散分布于Si3N4晶粒间,以提高材料的强韧性,试验结果表明:常压烧结下,ZrO2的质量分数为0.18时,材料强韧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综合了Si3N4陶瓷的特性,晶体结构、粉末的制备、烧结技术以及应用,并重点介绍了影响其显微结构力学性能的因素,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考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Fe2(Mo04)3/Si3N4复合粉末还原及热压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Si3N4,Fe(NO3)3·9H2O和NH4Mo7O24·4H2O为原料,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Fe2(M0O4)3/Si3N4复合粉末,采用氢气还原与热压法获得Fe-Mo/Si3N4复合粉末与烧结体,采用x线衍射仪(XRD)、电子能谱(EDS)、电镜扫描(SEM)和电镜透射(TEM)等方法对Fe-Mo/Si3N4复合粉末与烧结体物相、成分及微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e-Mo/Si3N4复合粉末主要成分为α-Si3N4,Mo,Si和Fe-Mo氮化物(Fe6M07N2和Fe3M03N),其中Mo颗粒长大;粒径为4-7 μm的Mo5Si3大颗粒均匀镶嵌在Si3N4,Fe-Mo氮化物(Fe6Mo7N2和Fe3Mo3N)及Si02的混合物组成的粒径为1 μm左右的小颗粒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