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水与赣南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在赣南客家传统社会的丧葬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赣南作为风水两大流派之一的江西形势派的发祥地,风水在此地区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同时赣南客家地区的丧葬习俗保留比较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以地方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的方法,从介绍赣南风水的概况入手,进而分析风水观念下的赣南客家丧葬习俗,并就民众在丧葬习俗中笃信风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赣南客家风水与丧葬习俗之间关系有个较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给羊子"是普米族世代流传的传统丧葬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呈现,它不仅是一个族群意识形态的象征,更是一个族群精神重组的纽带,故而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基于云南省怒江兰坪县河西乡的普米族传统聚居区的"给羊子"丧葬习俗的调查,从丧葬中的礼物流动、色彩象征以及《丧葬经》三部分进一步探究了普米族丧葬习俗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元江县白族的丧葬习俗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受其它民族的化观念与习俗的影响,显示了作为多民族地区的元江白族丧葬习俗的特异性和包融性。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在经过先辈们不断演变后一直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独特而丰富的丧葬文化。小凉山子差拉彝族是凉山彝族的重要分支,当地丧葬习俗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在传承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特殊的人文、历史、地理,发展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丧葬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南涧县乐秋乡苗寨的丧葬仪礼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丧葬习俗的原初风貌,具备个案研究的典型性。在对数次田野调查资料进行比对、抽离等技术处理之后,归纳出乐秋乡苗寨丧葬仪式的11个主要环节。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对乐秋乡苗寨丧葬习俗进行深描、阐释。以期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解读,揭示出苗族丧葬习俗中蕴含的生命图式、社会功能与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7.
丧葬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人类学家研究的热点。文章利用罗布特.海孜提出的"丧葬礼仪中的灵魂、尸体与死者家庭间的三角关系"分析方法,就拉萨藏族丧葬习俗中不同阶段的仪式的初衷和人们对于这些风俗的理解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纪文梅  马楠 《科技信息》2009,(15):117-117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它深深地反映到回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结构和民族生活方式中去。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伊斯兰教法有关丧葬的规定,并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丧葬习俗。本文以西北回族的习俗为主要背景,就回族的丧葬习俗以及回族穆斯林对生死的认识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佛教的轮回思想、利他思想以及施舍精神贯穿于整个藏族丧葬习俗的仪式过程中,成为藏族丧葬习俗最根本的思想基础。藏族丧葬习俗主要包括卜算、施"颇瓦"法、送殡、天葬、吊祭等内容。文章指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在藏区地方性文化的时空中,按仪式顺序依次展演分离-过渡-聚合的全部过程,充分反映了藏民族对待死亡的智慧,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死亡打破平衡后,通过仪式的净化,得到新的平衡,使生者的生活能够继续。  相似文献   

10.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了布依族的丧葬礼仪和习俗;丧葬歌还体现了布依族尊老爱幼、礼让团结、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化的符号,化是语言的载体。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化内涵。笔从语言的灵物崇拜、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宗教信仰、丧葬习俗、独特的人景观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汉语死亡委婉语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次对长期以来流传并传承至今的云南壮族民间传统丧葬祭祀习俗进行田野考察和搜集整理,并作初步文化分析。向世人披露多年来笼罩在壮学“巫文化”身上的神秘面纱,运用个案典型事例,并公开壮族祭祀仪式和程序的真相,富于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特征和原生状态的人类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丧葬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仪式,在诸多仪式的背后潜藏着人类的种种意识。在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习俗中,丧葬仪式的每一个环节都隐含着当地人的意识。在人类学的视野下,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仪式中显示了灵魂意识、亲情意识、恐惧意识和狂欢意识。探讨在丧葬活动中的仪式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吴越区域文化之内丧葬文化或习俗的独特特征进行概括和研究 ,揭示丧葬文化与区域文化历史背景、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 ,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证明文化的区域性存在。  相似文献   

15.
从饮食文化、语言习俗与人际关系、节日娱乐、婚姻家庭、村寨建设、宗教活动和丧葬习俗等七个方面,初步探讨展现居住在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苗族的山区农耕文化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6.
京族饮食文化是京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里,京族传统特色饮食文化在民间仍得到较好传承,日常饮食结构、饮食观念、口味、丧葬礼仪食俗以及祭祀礼仪食俗相对稳定,但传统饮食制作工艺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对饮食制作工艺加以保护,并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京族饮食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金平县联防村的黄苦聪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从高山箐林中搬迁定居至今,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传统的新米节与"老年"相应置换为中秋节与春节;丧葬仪式延续了传统,而婚俗却有较大变革。这些体现了其习俗文化既坚守传统,又受文化涵化的影响,呈现诸多变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凉山彝族的婚姻与家庭、宗教信仰、民宅、饮食与服饰、丧葬习俗、节日、文化艺术等多方位研究这些人类古朴、浓烈、独特、珍贵的传统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促进彝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黔西南州的自治民族之一。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在民居、服饰、节日、音乐舞蹈、婚俗、丧葬习俗、禁忌等方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金龙布傣人的丧葬习俗为对象,通过应用"过渡仪式"理论阐述布傣人的人生观,认为丧葬仪式反映了布傣人的祖先崇拜信仰,具有解决社会冲突、构建新的社会秩序;巩固家族、宗族凝聚力;加强姻亲关系;强化族群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