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寻找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分析血清肝纤四项浓度与肝脏不同程度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对应关系。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病理活检病例结果及血清肝纤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将肝纤四项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HA、PCⅢ、Ⅳ-C、LN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5(P0、01)、0.387(P0.05)、0.488(P0.05)、0.412(P0.05)。四个指标水平均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且HA的S3、S4期水平与S1期、S4期水平与S1、S2、S3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PCⅢ的S3、S4期水平与S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S0~S2为轻度纤维化,S3~S4为明显纤维化,通过ROC曲线分析HA、PCⅢ、Ⅳ-C、L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736、0.779、0.642。敏感度:LNⅣ-CPCⅢHA;特异性:HAPCⅢLNⅣ-C。肝纤四项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对肝组织明显纤维化时(S3、S4),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其中LN最敏感,HA特意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及病理确诊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中,随机抽取9例通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基于等价矩阵的模糊聚类,判定肝纤维化程度。并按2000年全国传染病防治方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标准进行纤维化分期。模糊聚类结果与肝穿病理纤维化程度基本一致。依此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预报模型,采用3例待预报样本进行验证,证实本模型利用无损伤的方法对判定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肝纤维化可逆性及药物抗纤维化作用等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成机制1·1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胆管阻塞(BDL)包括胆管结扎、胆管结扎后切断和胆管粘堵(如逆行性注入组织胶)等方法。研究证实胆管粘堵的方法较其它两种方法稳定,胆管再通率低于单纯胆管结扎与胆管结扎后切断。阴宏[1,2]等总结了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的特点:(1)炎症反应轻,肝细胞坏死不明显;(2)胆管阻塞术后纤维化形成快,术后7d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板层素、透明质酸等)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声脉冲辐射力超声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无创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应用ARFI技术定量检测158例部分乙肝患者和志愿者的肝实质剪切波速度,同时所有的慢性乙肝患者均在ARFI检查后随访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显示,研究显示sO与S1期的弹性参数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对于评价S2级以上程度的肝纤维化,ARFI技术均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对S4期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达0.942,且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0.875,P=0.000)。由此可知,应用ARFI技术检测各期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横向剪切波速的佳截断值可能成为诊断肝纤维化各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脏组织病理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评估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和肝活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尚无特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对肝纤维化的认识深入和中医药的发展,采用中药调节治疗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日趋活跃。柴胡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本文研究柴胡总皂苷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剖析了基于 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的诊断性能和应用中的局限性 ,针对这些诊断模型的局限性 ,提出了基于椭球单元 (Ellipsoid Unit)高阶网络的诊断模型 ,并对网络训练算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算法的网络权重初始化方法和网络动态训练策略 ,有效地改善了网络的学习性能和诊断性能 ;最后对该网络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比之经典前馈网络 ,椭球单元网络在故障分类方面因其能形成封闭有界的决策区域而具有明显的聚类的优越性和分类的合理性 ,很适合故障诊断领域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A)、 型胶原 ( - C)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 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 HA、 - C水平 ,并与临床 B型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二项指标升高与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呈良好的正相关 (P<0 .0 1)。二项指标分别在慢性肝炎中型、慢性肝炎重型以及肝硬化中渐次升高 ,有显著差异 (P<0 .0 1)。同期 B超检查结果准确率不高。结论 :二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上较 B超检查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比较和评价血小板/脾脏体积比预测脾功能亢进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临床价值。连续收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2016年因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患者共28例,所有患者均行脾脏切除术+胃底食道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取肝脏活检标本,术前所有患者行Fibroscan肝脏弹性图检查。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方法评价血小板/脾脏体积诊断肝纤维化指标与Fibroscan肝脏弹性图检查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价值。28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患者术前行Fibroscan肝脏弹性图检查,根据Fibroscan测量结果将F3F4认定为重度肝脏纤维化,F4以上认为肝硬化。Fibro Scan测量脏硬度与血小板/脾脏体积(PSVR)比值各项评分的ROC曲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0.92,与纤维化程度明显相关。血小板/脾脏体积比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模型来预测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脾脏功能亢进患者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评估方法,有助于外科医生术前进行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脾脏功能亢进患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血压能够反映患者血液流动、身体体征变化等生理信息,是诊断组织器官健康状态的重要参考数据。由于传统血压测量方法存在有创、间断等局限性,利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 plethysmo graphy, PPG)实现血压的无创连续检测成为当前血压测量的热门研究领域。为此,首先简要介绍了PPG的理论背景与技术原理;其次阐述了利用PPG进行血压预测的具体流程,包括公开数据集、评估标准、预处理方法、特征提取与模型建立,并就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基于PPG实现无创血压连续测量的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也是我国第一大肝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增加了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病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在MAFLD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从脂肪肝的全球危害及卫生负担、脂肪肝命名的变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几个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新药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相关文献阅读分析,比较目前利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的造模方法,制订出最佳的造模方案,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获取近五年相关文献,选取实验病理结果和血清学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对文献进行评分.对相关实验影响因素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57例慢性肝病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并观察与评估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结果在57例肝穿刺活检病例中,慢性肝炎43例,非酒精性肝病4例,早期肝硬化6例,肝硬化4例,其中2例合并肝细胞癌.其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属于G1/S0-1,G2/S2,G3/S3及G4/S4分别为23例、17例、8例及9例.结论肝穿活检是诊断肝损害程度的"金指标",并对慢性肝病的病因确诊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成模过程中肝组织结构变化,用四氯化碳-白酒联合诱导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按常规方法制备肝组织石蜡切片和镜检.建模第1~3周,肝脏的汇管区扩大,出现纤维性增生,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建模第4~6周,肝脏的汇管区周围形成纤维束.建模第7~9周,纤维束更明显,肝小叶结构紊乱.建模第10~12周,肝小叶结构更加紊乱,出现早期肝硬化迹象.建模第13~15周,肝小叶消失,假小叶出现,肝硬化形成.根据上述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与口服白酒结合能有效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脏组织结构与病理变化有规律,易于观察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病理病因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肝纤维化动态小鼠模型,动态监测上述小鼠模型的血清生化指标,推断肝纤维化阶段.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按梯度剂量每周2次腹腔注射DEN,连续8周.分别在第2、4、6和8周收集小鼠的血清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甲软肝颗粒对人血白蛋白( human serum albumin,HSA)所致的Wistar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实验,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黄甲软肝高、中以及低剂量组剂量组,建立HSA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计算肝、脾系数,测定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等相关生化指标,并检查肝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甲软肝三个剂量组大鼠血清透明质酸( HA)含量显著降低;高剂量组血清层粘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 PCⅢ )水平、ALT 和 AST 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肝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 结论 黄甲软肝颗粒能显著改善 HSA 所致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保肝Ⅰ号(BGYH)对四氯化碳(CCl4)和高脂饮食联合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40% CCl4-大豆油灌胃联合高脂饲料建立肝纤维化模型. 建模结束后模型组重新分组后用BGYH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治疗17 d,进行肝脏病理和血清学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BGYH能够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脂肪变性和组织增生,降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增加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血清中透明质酸(HA),肝脏中羟脯氨酸(Hyp)和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的. BGYH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转氨酶水平,保护肝功能,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