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决缺乏坝体温度监测数据的老坝混凝土热学参数反演问题,利用常见的坝体位移监测资料,通过建立监控模型分离出温度分量,运用温度分量相位与气温相位之间的滞后关系,并借助温度场与变形场的有限元计算以及拟合优化,提出一种基于变形监测资料的老坝导温系数反演方法,并以丰满大坝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导温系数为0.0978m2/d,在合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面板堆石坝参数反分析及变形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西北口砼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变形观测资料,应用水工、岩土力学、数理统计、优化等理论建立了不同时期大坝观测效应量和一朝一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优选。填筑一用H的一交方至四次方表示,蠕变分量四元件模型模拟,从而例题地分解了坝体在不同时期的填筑分量、水压分量和为分量,通过大量的有限元计算,找出了邓肯一级E-B模型中K,Kb,n,m,Rf等参数与沉陷变形的关系,提出了扣除蠕变影响后反映堆石坝非线  相似文献   

3.
针对配电网谐波阻抗未知情况下,用独立分量分析算法提取谐波电流的顺序对谐波电流的分离性能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改进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的谐波电流提取,进而进行谐波源分离与定位的方法.将信号处理中的抽气技术用于独立分量分析算法中,得到改进的独立分量分析算法;以谐波电压为量测量,采用改进独立分量分析算法按负熵大小降序提取谐波电流,通过计算分离得到的谐波电流与各量测节点谐波电压之间的互信息,对谐波源进行准确定位.在IEEE14节点配电系统中进行仿真测试,以归一化偏移误差和相关系数为评价指标,将其与独立分量分析算法分离得到的谐波电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谐波源的准确估计和定位.  相似文献   

4.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原理,对西安南郊和蓝田不同成因土层CO2释放量进行了观测,探讨了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关中地区夏季土壤(厚土层)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负相关,CO2释放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滞后4~6h;而薄土层土壤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正相关,CO2释放量不存在“滞后性”,且释放量明显小于厚土层;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天气密切相关,温度高、天气晴朗时释放量大,反之则小;厚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小于夜间,白天约占1/3,夜间约占2/3;薄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大于夜间,白天约占2/3,夜间约占1/3,薄层土CO2观测揭示了CO2释放量和变化规律都与土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中性点漂移影响和特定谐波在正序分量中表现特性两个方面,分析基于正序分量的傅氏测频算法的改进机理.通过建立信号和采样模型以及MATLAB工具仿真,验证基于正序分量数据源计算的傅氏测频算法的改进效果.该算法降低了傅氏计算窗口数据初始相位对测频精度的影响,减小了谐波分量对傅氏测频算法精度的影响,也减小了计算输出频率与系统实际频率偏差对傅氏测频算法结果的影响.该算法适合定频采样的保护装置,且计算量不大,特别是本来需要计算序分量的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6.
堆石坝变形监测的灰色非线性时序组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堆石坝变形的特点,应用逐步回归方法提取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系列的水压和温度分量后,用灰色非线性系统模型模拟剩余数据系列的趋势项,用时间序列模型模拟剩余数据系列的随机项,由此建立了堆石坝变形监测的灰色非线性时序组合模型。计算分析表明新模型提高了拟合精度,使堆石坝变形监测的数学模型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7.
杨国庆 《科技信息》2009,(10):292-292
本文通过对丹江口大坝监测资料整理中存在的对作用大坝因子的分析简单化现象的阐释,具体分析了影响大坝的具体物理因素,诸如:气温、水位、辐射、水温、坝腔气温、基岩温度、坝体温度、地下水位等,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丹江口大坝监测资料整理中存在的对作用大坝因子的分析简单化现象的阐释,具体分析了影响大坝的具体物理因素,诸如:气温、水位、辐射、水温、坝腔气温、基岩温度、坝体温度、地下水位等,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GPS大坝变形监测网的特殊性,提出了以站心地平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的GPS大坝三维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模型;提出了应用模糊数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拟稳点(或固定基准点)的相对稳定性进行检验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平差采用拟稳平差的方法.用VB语言开发了GPS大坝三维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并对某大坝GPS变形监测网的三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平差计算,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学模型更适合于GPS大坝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自适应理论的4种常用的谐波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动态过程、时间滞后、计算量以及稳态精度等特性.仿真结果表明:4种检测方法无论电压是否畸变都能准确地检测出谐波量,但是在动态过程、时间滞后和计算量上区别较大.实际使用时应根据实际要求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丰满大坝垂直位移监测资料,分析了大坝的垂直位移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坝顶垂直位移进行了统计建模.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坝顶垂直位移的主要因素,水压力分量和时效分量也对垂直位移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通过对垂直位移监测资料的建模分析,对大坝的安全监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石坝渗流的神经网络监控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土石坝渗流的成因分析,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并结合某土石坝的实测资料建立了渗流监控模型,给出了模型的输入输出因子和模型结构。该模型具有再学习能力,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用新的观测资料对模型不断地进行学习训练,以提高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的带缝重力坝弹性模量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水平位移观测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离出了坝顶水平位移的水压分量;以大坝和基岩的弹性模量识别反问题作为优化问题,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并借助接触单元模拟坝体纵缝进行了有限元反演分析.某带缝重力坝数值计算实例表明,该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坝体结构的实际状况,参数反演分析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值及经验数据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场与温度徐变应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百色碾压混凝土坝的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三维有限元浮动网格法对该坝施工期和运行期温度场、温度徐变应力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中考虑了混凝土热力学参数随龄期变化、坝体分层浇筑过程及自重、水压力对温度应力的影响。仿真结果给出了温度场、温度应力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和施工中的温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于带缝运行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状况.针对水工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扩展的稳定性问题,主要从断裂力学的角度,以缝端应力强度因子为特征参数,结合某重力拱坝,讨论了裂缝稳定性随水压、温度以及二者的不同组合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裂缝的转异特征.对该重力拱坝,水位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较小,裂缝的稳定性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低温较低水位对裂缝的稳定最为不利,高温低水位对裂缝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还讨论了裂缝的时间效应和转异特征.  相似文献   

16.
整体碾压混凝土拱坝工艺及温度场仿真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了整体碾压混凝土(RCC)拱坝的可行施工工艺,提供了混凝土坝施工期到运行期温度场的仿真计算方法和温度信息处理方法。利用我国某碾压混凝土坝的现场实测结果,对温度计算值及变化进行了验证,结果良好。数值计算用来预测我国拟建的某碾压混凝土拱坝从施工开始到长时间运行的仿真温度变化。仿真计算表明工艺对施工期温度变化影响大,对由施工末期到运行期温降值也影响较大。根据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选择了碾压混凝土拱坝合理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面板数据模型考虑了测点间的联系和异质性,引入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特高拱坝的分区安全监测模型.通过实测温度的主成分分析,筛选得到典型实测温度变量;融合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法,提出基于监测时间序列的变形测点分区方法;以此建立各分区面板数据,通过检验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类型,构建基于实测温度的分区变形测点的回归模型;通过分区及其回归...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施工期预埋的应变计、无应力计、温度计和渗压计等对广东省天堂山拱坝首次蓄水期的坝体应力、温度以及拱座的反力等进行了实测,通过对测试结果的计算和分析,探讨了拱冠梁、拱座和坝体的应力分布及安全性.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对于监测和分析高拱坝的应力状态和结构安全性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坝变形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及监测数据的非线性、随机波动大和预测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自适应粒子群(particle swarm,PSO)算法的混合核函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模型,实现了大坝水平变形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基于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