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MNDO系列方法对7个恶二唑对称衍生物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及电子光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适当选取组态数目,有助于减小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该文中电子光谱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平均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PM3系列方法对新合成的10个不对称取代方酸内盐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IR谱及UV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刚性平面结构:方酸环为缺电子中心:对前线轨道的能量分析说明这10个衍生物的一价负离子可以稳定存在,随着组态数目的增加,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呈减小趋势.所有的光谱理论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3.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PM3对5种新型苯并噻唑基吡啉类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的理论研究.对各化合物优化后的构型作振动分析,均末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GIS)计算电子光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TD-PBE0)研究了4-氨基安替比林(4-AAP)在水和乙醇溶液环境中的电子光谱特性,通过电子跃迁轨道分析归属了4-AAP电子光谱谱带的跃迁轨道贡献并探究了其电子跃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AAP在乙醇溶液中理论吸收谱带与实验谱带吻合较好,但其在水溶液中计算所得吸收谱带波长与实验所得相应值相差较大,溶剂水分子可与4-AAP通过氢键强烈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诱导电子跃迁吸收谱带发生明显移动,氢键结合位点对其电子光谱中的最强吸收峰位置亦有影响,呈现显著的溶剂化效应。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了水溶液中4-AAP溶剂团簇模型4-AAP-(H_2O)_3,基于此模型所得的理论电子光谱吸收谱带与实验光谱特征谱带波长相吻合,并从分子水平上对团簇结构吸收谱带的电子跃迁贡献进行了分析和归属。  相似文献   

5.
采用PM3系列方法对新合成的10个不对称取代方酸内Weng盐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IR谱及UV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刚性平面结构:方酸环为缺电子中心:对前线轨道的能量分析说明这10个衍生物的一价负离子可以稳定存在,随着组态数目的增加,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PM3 系列方法对新合成的10 个不对称取代方酸内钅翁盐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IR谱及UV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刚性平面结构:方酸环为缺电子中心:对前线轨道的能量分析说明这10 个衍生物的一价负离子可以稳定存在,随着组态数目的增加,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呈减小趋势.所有的光谱理论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在10% 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完全活化空间多组态自洽场方法优化了CH3I分子基态的几何结构,根据二阶自旋-轨道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理论计算了CH3I分子的势能曲线,并计算了该分子较低几个激发态的垂直激发能、CH3I分子的吸收谱.讨论了温度对吸收谱的影响,并估计了激发态碘原子I#(2P1/2)的量子产额,结果表明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Cowan程序计算Gd~(17+)Gd~(25+)在4p-4d和4d-4f的跃迁光谱,给出不同电离度下组态平均能的变化规律,分析组态相互作用对谱线分布的影响。当不考虑组态相互作用时,随着离化度的增加,辐射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当考虑组态相互作用时,谱线分布范围明显变窄,整体谱线发生红移。运用UTA统计理论计算在1 9 nm的光谱范围内Gd~(17+)Gd~(25+)的4d-4f,4d-4p,4d-5p和4d-5f跃迁的平均波长等一系列参数,并将合成光谱与实验光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类氖和类钠钨离子的LMM双电子复合过程(DR).考虑了电子关联效应、Breit相互作用、QED等效应,计算给出了LMM-DR过程相关的W63+,W62+离子单、双激发态的能级和相关的辐射、Auger几率,以及DR过程的强度和截面.基于理论计算,对Tokyo-EBIT实验测得的1.0~5.0keV能区的X射线谱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理论计算很好地模拟并标识出了实验谱中来自W64+和W63+离子的共振峰.  相似文献   

10.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苯并三唑(BTA)及其不同取代衍生物进行理论计算,讨论不同取代基对BTA分子的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获得分子最低激发态结构,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分子的电子光谱性质.结果表明,BTA及其不同取代衍生物分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中,几何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苯环及共轭杂环的键长方面,最强跃迁均由分子的HOMO→LUMO跃迁贡献,由轨道对称性可知为π→π*跃迁.BTA分子中引入不同取代基,均导致吸收和发射光谱谱线红移.  相似文献   

11.
取代邻苯二腈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邻苯二甲酸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合成了4种取代邻苯二腈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紫外光谱.采用量子化学DFT方法计算了4种取代邻苯二腈化合物的电子光谱,计算结果显示,甲基对FMO能级结构有较大的影响,Br原子的非键电子产生了跃迁.还采用了ZINDO,CIS和TDDFT方法进行了计算,通过比较发现在计算激发态时ZINDO和CIS方法对含Cl原子体系的计算结果较差,TDDFT方法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体等离激元是一种重要的元激发,在固体里它不能与光波耦合所以无法用光波分波来研究,但是在团簇里由于边界的存在,情况不太一样.此外,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根本的,但简单金属团簇在紫外光区的光吸收从未被实验研究过,尽管这方面的理论计算非常多.采用光倒空技术对N a20和N a92团簇进行了光吸收实验,覆盖了近紫外部分以及可见光范围(2.0~5.5 eV);实验还研究了其它一些团簇在近紫外范围内的吸收截面.在可见光部分N a20的实验数据与现有的数据非常吻合.除了表面等离激元在可见光区域很强的吸收峰外,还观察到紫外区域明显的光吸收.对吸收截面光谱进行洛伦兹拟合揭示了中心略高于4eV宽峰的存在,这个宽峰的频率与权重均与理论预测非常接近,被确定为纳米团簇"体等离激元"共振.这些吸收光谱是金属纳米团簇由光子激发的"体等离激元"集体电子态的首次实验观测与证实,这种实验现象只存在于有限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Gaussian98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程序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上对三种六元杂环化合物,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及其振动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计算了分子轨道组合系数和三种物质的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分子内部HOMO到LU-MO电子跃迁,哒嗪的电子是由杂原子N向C原子转移,而吡嗪和嘧啶电子转移方向刚好相反;计算所得光谱数据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四萘氧基镉酞菁的合成及电子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硝基邻苯二腈、氯化镉、尿素及钼酸铵为原料,采用熔融法,经过4-萘氧基邻苯二腈合成了四萘氧基镉酞菁化合物,用元素分析、IR、UV、M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化合物在DMSO和DMF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方法对萘及(F,Cl,Br)取代的萘的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各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CIS方法计算电子光谱,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精氨酸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氨酸作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及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一直是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热点。采用精确的杂化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四种不同Gaussian型基组优化了精氨酸的分子几何构型。在较高理论级别下,计算了分子的振动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得到的紫外光谱相符合。该理论研究为精氨酸的进一步应用、分子设计、构效关系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有氧和无氧以及有光和黑暗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胆红素Cu络合物样品。经FT-IR光谱,EPR,ICP和UV谱的不同方法的表征,结果表明氧参与了反应且氧与金属离子协同,加速了色素型胆石的形成,为人体胆石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实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系列钌多吡啶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DNA键合倾向进行研究,分析这些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性质,合理地解释这三个配合物与DNA键合倾向性质.另外,用TDDFT方法,对三个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进行计算和模拟,计算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并研究配合物的主配体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1,3-偶极环加成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C60吡咯烷衍生物C72H17NO2,并以FTIR、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UV-Vis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产物的循环伏安图.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及INDO/CI方法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光谱性质, 以全自由度优化几何构型为基础,计算了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在435.9*!nm出现了非C60的特征吸收峰,结果与实验值一致.本文对电子的跃迁进行理论指认, 并分析了光谱红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