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例铜(Ⅱ)的配合物[Cu(phen)2Cl]NO3·3H2O(1)和[Cu(bipy)(H2O)2SO4]n(2)(phen=1,10-邻菲罗啉,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中配合物1是单核小分子结构,Cu(Ⅱ)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邻菲罗啉配体上的4个氮原子和1个氯离子配位,离散的小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层状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是一维无限链结构,Cu(Ⅱ)离子具有扭曲八面体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联吡啶氮原子、2个水分子氧原子和2个SO2-4氧原子配位,SO2-4桥连相邻的Cu(Ⅱ)离子形成1D链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独特的双链结构,由于双链两侧的bipy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2例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水热条件下以2,6-二氰基吡啶和硝酸铜为原料合成了-种新型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PDC)(H20)2]2(H2PDC:2,6-吡啶二甲酸),并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组成和官能团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铜配合物[Cu(PDC)(H2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Mr=529.36,a=4.717(2)A,b=10.339(5)A,c=17.972(9)A,α=81.142(8)°,β=83.341(6)°,γ=85.823(8)°,V=858.9(8)A3,Z=2,D=2.047mg/m3,F(000)=532,μ=2.397mm^-1.单晶结果表明:晶体分子中含2个不对称的类似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由1个铜(Ⅱ)离子、1个DPC配体和2个结晶水分子组成.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平面,该二维平面沿c轴以…ABABAB…形式堆积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水热条件下,用Cu(Ⅱ)盐与邻菲罗啉(phen)进行反应,得到了三维超分子[Cu2(phen)2(H2O)4]·(SO4)2(化合物1).化合物1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4.233(2)nm,b=1.3844(8)nm,c=0.7025(4)nm,β=90.230(7)°,V=4.117(4)nm3... 相似文献
4.
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Na2(H2bat)·2H2O,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5.4684(11)A °,b=6.7862(14)A °,c=8.7140(17)A °,α=79.81(3)°,β=75.68(3)°,γ=68.92(3)°,V=290.97A °3,Z=2,De=1.907 g/cm3,R1=0.0386,ωR1=0.149,S=1.083.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配合物[Cu(phen)(PPh3)Cl]2.H2O,并用元素分析、紫外、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60H48Cl2Cu2N4OP2,Mr=1 100.94,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79 78(13)nm,b=1.566 10(2)nm,c=1.846 20(3)nm,α=109.138(3)°,β=103.417(3)°,γ=103.417(3)°,V=2.584 1(6)nm3,Z=2,Dc=1.415 Mg/m3,F(000)=1 132,μ=1.035 mm-1,R1=0.101 4,wR2=0.212 2(I2σ(I))。标题配合物由两个独立的Cu(phen)(PPh3)Cl分子和一个结晶水分子组成。两个独立的Cu(phen)(PPh3)Cl分子结构相似,其中心铜()离子采用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分别与邻菲口罗啉上的两个氮原子、三苯基膦上的磷原子和一个氯原子配位。标题配合物分子通过Cl与邻菲口罗啉芳环的C—H之间的非典型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phen)(SO4)],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8936(10),b=13.8468(9),c=7.0223(5),β=108.5340(10),V=1373.09(16)3,Z=4,R1=0.02942,wR2=0.0833.晶体解析表明化合物中的铜离子与phen配体的两个螯合氮原子配位,并在硫酸根的桥连作用下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链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CuCl2.2H2O、NaH2SIP和邻菲口罗口林在水热条件下得到了一种新的超分子化合物[CuCl(phen)2].H2SIP.3H2O.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1242(2)°A,b=12.0676(2)A°,c=12.1908(2)A°,α=93.202(2)°,β=96.181(2)°,γ=105.845(2)°,V=1559.0(4)A°3,Z=2.铜离子采取5配位模式,并且处于一个畸变的四方锥配位环境中.晶体中通过O—H…O和O—H…Cl氢键的作用,构建成具有三维网状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新型Cu(Ⅱ)—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H2L=丁二酸(C4H6O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两种新型Cu(II)-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 即[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 它们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no.2), 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282(3), b=12.141(3), c=14.233(4) (A),α=78.55(2)°,β=76.50(2)°,γ=84.29(2)°,V=1 690.7(9) (A)3,Z=2,R=0.102 1,wR2=0.138 7;(2) a=12.943(2),b=14.436(2),c=17.974(3) (A),α=75.128(9)°,β=69.030(9)°,γ=69.02(1)°,V=289 6.2(9) (A)3,Z=2,R=0.097 6,wR2=0.224 0. 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咯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丁二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4O2. 配合物(1)中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011]方向的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并进而堆积形成一维隧道和三维骨架,丁二酸分子和其余结晶水分子位于隧道内. 配合物(2)中丁二酸根桥联的双核配阳离子借助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010)面的正电性二维层, C4H4O42-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位于正电层之间并形成负电性二维网络层. 相似文献
9.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7-41
以邻菲罗啉(phen)和1,3,5-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与ZnSO4.7H2O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三维波浪式超分子化合物[Zn(H2BTC)2(phen)].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917(2)°A,b=15.984(3)°A,c=16.673(3)°A,α=90.00°,β=94.607(4)°,γ=90.00°,V=2634.4(9)°A3,Z=4.中心Zn(II)采取六配位的模式处于一个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中,并通过分子间O—H…O和C—H…O氢键作用构建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两种新型Cu(II)-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 即[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 它们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no.2), 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282(3), b=12.141(3), c=14.233(4) (A),α=78.55(2)°,β=76.50(2)°,γ=84.29(2)°,V=1 690.7(9) (A)3,Z=2,R=0.102 1,wR2=0.138 7;(2) a=12.943(2),b=14.436(2),c=17.974(3) (A),α=75.128(9)°,β=69.030(9)°,γ=69.02(1)°,V=289 6.2(9) (A)3,Z=2,R=0.097 6,wR2=0.224 0. 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咯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丁二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4O2. 配合物(1)中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011]方向的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并进而堆积形成一维隧道和三维骨架,丁二酸分子和其余结晶水分子位于隧道内. 配合物(2)中丁二酸根桥联的双核配阳离子借助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010)面的正电性二维层, C4H4O42-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位于正电层之间并形成负电性二维网络层. 相似文献
11.
X -射线分析标题化合物的空间群是C2 /c .每个重复的结构单元由一个银原子、一个 3,5 -二硝基苯甲酸(dnbc)和一个 1,2 -丙二胺 (dapn)组成和两个未配位的结晶水 ,其中的Ag原子连接不同 1,2 -丙二胺中的两个氮原子和一个 3,5 -二硝基苯甲酸中羧酸上的氧原子 .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标题化合物呈现三维空间的超分子结构 .通过红外光谱吸收图解析更进一步证明所制备的配合物结构是确定的 .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标题化学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经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 Pī,晶胞参数 :a=0 .5 2 2 9(4 ) ,b=0 .5 2 2 9(4 ) ,c=1.30 34(11) nm,α=90 .0 0 0 (13)°,β=90 .0 0 0 (13)°,γ=90 .0 0 0(11)°,z=1.每个重复的结构单元是由一个 Co( )原子是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经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 [Cu(C7H5O2 ) 2 ]·(C4 H5N3)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 Pī,晶胞参数 a=0 .72 73(11) nm ,b=0 .9182 (14 ) nm,c=1.384 (2 ) nm,α=10 8.96 (2 )°,γ=94 .0 6 (2 )°,γ=96 .80 (2 )°,U=0 .86 2 (2 ) nm3,Z=2 ,F(0 0 0 ) =4 10 ,Dc=1.5 4 4 mg/ m3.最终偏差因子 R[I≥ 2 σ(I) ]a:R1 =0 .0 787,w R2 =0 .16 5 9 相似文献
14.
标题化合物[Co(phen)(H2O)4](SO4).(H2O)2(phen=1,10-邻菲咯啉)在70%叔丁基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制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由一个四水合邻菲咯啉二价正离子、两个未配位的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构成。其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相关参数为a轴8.856(1),b轴18.318(3),c轴21.918(5)A,V(体积)3555.6(11)A^3.Co^2 呈现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15.
合成出硝酸镍与二乙烯三胺(dien)的新的配位化合物,并分析讨论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二维层状聚合物[Cu(4,4'-联吡啶)Cl]n, 并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于正交晶系, I41/acd空间群, a=1.422 0(2) nm, b=1.422 0(2) nm, c=3.865 0(8) nm, V =7.816 (2) nm3,Z=16, Dc=1.735 Mg/m3, F(000) =4 096,μ=2.464 mm-1, R1 = 0.059 5, wR2= 0.093 3.结构解析表明,在此化合物结构中, Cu(Ⅰ)离子与联吡啶以首位相接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维锯齿形链[Cu(4,4'-bpy)]n, 锯齿链又通过两个μ2-Cl桥相连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解析了[Co(amp)2Cl2 ]2 [ZnCl4 ] (amp=2-胺甲基吡啶)体系中一异构体。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a=13 138(5) ,b=13 410(6) ,c=10 954(5) ,α=90°,β=90°,γ=90°,V=1929 8(14) 3,Dc=1 647g/cm3,Z=4,F000 =968,R=0 046,Rw=0 1194。 相似文献
18.
[Ni(dppm)2](ClO4)2(dppm=ph2PCH2Pph2,双二苯膦甲烷)配合物已被合成并制得晶体.经X 射线衍射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14),a=11.226(2)、b=17.836(2)、c=12.932(2) ,β=111.32(1)°,V=2412.0(6) 3,Z=2,D=1.413g·cm-3.配阳离子是中心对称的,并且每个Ni原子是处于来自两个dppm配体的四个磷原子键合,形成平行四边形的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配合物[Cu(DPQ)2(ClO4)](ClO4)·H2O·0.5CH2Cl2·CHCl3(DPQ=2,3-双-(2-吡啶)喹喔啉)的合成及表征(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和紫外光谱).室温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C37.5H28Cl6CuN8O9,分子量=1010.92)处于正交晶系,Pmmn空间群,a=1.0547(2)nm,b=1.1819(2)nm,c=2.0014(4)nm,V=2.4949(9)nm,Z=2,Dc=1.346g/cm3,F(000)=1024,μ(MoKα)=0.813mm-1.最终精修得到的R及wR因子分别为0.0452和0.1070,独立衍射点个数为2367.配合物由分立的[Cu(DPQ)2(ClO4)] 阳离子,未配位的ClO4-阴离子和溶剂分子组成.中心Cu 离子分别与两个DPQ配体上的4个吡啶氮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上的一个氧原子配位,其配位几何构型为理想四方锥.两个DPQ配体仅通过吡啶氮原子与Cu 离子螯合配位,形成两个七元环.此外,结构中两个平行喹喔啉环之间存在着π…π堆积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标题化合物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他们分别是Ag(1)原子连接的两个 1,2 -乙二胺 (en)中的氮原子和Ag(2 )原子连接的两个对硝基苯甲酸 (Hnbc)中的氧原子 ,两部分之间是通过Ag…Ag原子间的弱相互作用相连的 .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 ,a =6 .346 (3) ,b =7.0 2 2 (3) ,c =2 3.0 4 4 (11) ,V =94 0 .5 (8) 3 ,单位晶胞中的分子个数Z =2 .标题化合物结构目前尚未见报导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结构与本文报道的一致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