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应用扫瞄电镜观察低能铜离子注入绿豆(PhaseolusaureusRoxb.)种胚后子叶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对注入前后种胚内部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了测试.试验证明离子注入后种胚内部淀粉含量和蛋白质的成份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低能铜离子注入绿豆种胚后子叶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对注入前后种胚内部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了测试,试验证明离子注入后种胚内部淀粉含量和蛋白质的成份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离子注入绿豆种胚中注入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能重离子注入农作物种胚引起诱变育种机理研究的关键之一是注入深度问题,本文通过SEM和SIMS检测到经注入以后绿豆(PhaseolusaureusRoxb)种胚内部铜元素和钛元素浓度随深度的分布,说明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与带电粒子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低能重离子注入农作物种胚引起诱变育种机理研究的关键之一是注入深度问题.本文通过SEM和SIM检测到经注入以后绿豆(PhaseolusaureusRoxb.)种胚内部的铜元素和钛元素的浓度随深度的分布.说明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与带电粒子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POD,COD,ATPase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0~4℃低温对绿豆(武清绿豆)红豆(京农2号),黄豆(鲁豆7605)三种作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是明显的,这三种作物对低温处理的反应都很敏感,其中绿豆和红豆比黄豆更为敏感,绿豆,红豆,黄豆胚轴子POD,COD,ATPase三种同工酶的变化表明,植物的生长受抑与POD,COD,ATPase同工酶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物超弱发光的液闪仪测试了离子注入水稻种胚前后种胚的生物超弱发光值,并根据种子在不同时期这种超弱发光值的变化情况探讨了离子注入对种胚生长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溶液对豆类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铜溶液处理绿豆和大豆后,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受铜溶液浓度的影响没有绿豆的大,高浓度的铜处理对豆类的发芽指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绿豆的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大豆的POD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而2种豆类体内MDA出现阈值的铜处理浓度是不同的,绿豆在300μmol/L时出现阈值,而大豆在500μmol/L时出现阈值.结果表明,大豆比绿豆更适于在含铜高的土壤中生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不断的人为活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十分严峻.本文采用0 mmol/L,0.05 mmol/L,0.1 mmol/L,0.3 mmol/L,0.5 mmol/L五种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处理绿豆幼苗的根部,观察了在浓度梯度处理下绿豆根部的形态变化,用石蜡切片法对绿豆根各组织进行了显微结构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铜离子处理有助于根的生长发育,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升高,则对绿豆根部产生毒害作用.细胞表皮细胞弯曲并有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皮层结构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维管束结构中木质部发达,细胞壁加厚,并有不明沉积物出现.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理论原因从而为减轻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农业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悬浮培养获得的番木瓜体细胞胚含水量高达90%以上,成苗率低,不能贮藏。经脱水,含水量为50%-70%的干燥体细胞胚在MSO培养基上的成苗率为82%,在室温(25℃)下贮藏60天后存活率为83%。贮藏期间体细胞胚无一萌, 但含水量小于30%的干燥体细胞胚存活率低。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新鲜细胞胚表面存在很多突出细胞,当体细胞胚萌发时,这些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或次级体细胞胚,妨碍体细胞胚的正常萌发。而含水量50%-70%的干燥体细胞胚表面细胞枯死,但生长点却完成无损。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切片观察表明:小麦的胚状体发生有两种方式,表面发生和内部发生.胚状体来源于愈伤组织中的单个原始胚性细胞.胚状体的发育经历了单个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团、球形胚、心形胚、成熟胚阶段.木实验支持胚状体单细胞起源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影响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种胚的发育状况、外种皮的结构以及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相对活性.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成熟时,种胚基本成熟,离体培养可以生长成苗;外种皮的不透气性和胚乳中的某些抑制物质可能是抑制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因素,但ABA不是萌发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旱芹人工种子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珙桐种子不同部位内源抑制物含量及其在层积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别取层积12、16个月的珙桐种子,以甲醇和丙酮为提取剂,制备其种仁(胚和胚乳)、种壳的浸提液,分析各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珙桐种仁和种壳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 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物生理活性增强; 种仁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种壳浸提液; 种仁甲醇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丙酮浸提液,而两种提取剂中,种壳浸提液的生理活性差异不显著。低温层积12个月再变温层积4个月后,珙桐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降低,但此时种仁 0.09 g/mL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籽的发芽指数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此时种仁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4.
<正>松科各属树种主要用种子繁殖,摸清各属种子的分类规律,很为重要。本文对松科各属种子的形态构造、分类以及种子的品质检验和结实规律等进行研究和整理,提出了种子、种翅和幼苗的分属检索表,以达到认识松科各属种子规律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槐(SophorajaponicaL,)开花后约60d至种子成熟,为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利用聚丙烯税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比较了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过程中过氧化嵨锩竿っ钙祝峁砻鳎呷橄赴谏习肴楦事毒厶腔凼保趸锩富钚越系停っ钙状隙啵环粗肴楦事毒厶墙到馐保趸锼峄钚栽龈撸っ钙状跎倥呷橄赴趰上半乳甘露聚糖的沉积和降解的代谢活动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青钱柳种子的种皮构造及其对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青钱柳种子的形态解剖、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种皮的透水性等试验,对青钱柳种皮构造与种子休眠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青钱柳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青钱柳种子种皮有3层,外种皮表面角质化,中种皮木栓质,内种皮木质而坚硬,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胚与外界的水汽交换,影响种子的吸胀和萌发。种皮的透水性试验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后,种子能很快吸水膨胀。种子各部分的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青钱柳完整种皮种子的胚能吸收到部分水分,因此,种皮的透水性可能不是引起青钱柳种子休眠的最主要因素。但是,青钱柳种子的这种种皮结构可能对胚的萌发特别是胚根的生长和伸长会产生严重的机械阻力。  相似文献   

17.
杉木种子生活力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 据各地检验,杉木种子发育健全具有发芽能力的一般只占30%左右,其余60%—70%的种子发育异常(涩粒和瘪粒)无生活能力。从而提高了育苗成本费。这是杉木种子工作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许多种子园即将投产利用,如何改善种子的播种品质、降低育苗造林成本,已成为种子园集约管理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从1976年起对杉木种子生活力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现就四年的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1976年,在福建洋口林场1966年和1975年的嫁接种子园(简称种,下同)和优树收集区(简称收,下同)以及1967年的实生苗种子园内,设置了固定的观测样株。计有无性系(或家系)44个,样树55株。每年从各样株固定的树冠部位(上、中、下),分别随机采摘充分成熟、发育正常和无病虫害的球果10个(每株30个),逐个进行人工解剖,统计出发育健全、涩粒和瘪粒种子的数目,并按球果和样株计算各自所占的百分比率,然后将此值经反正弦换算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有关旱芹人工种子内部培养物由体细胞脱分化产生胚性细胞、胚状体,直到成株的过程中形态发生的问题,对胚性细胞所处的状态、胚状体筛选和畸形胚、胚性细胞(团)或子叶胚包裹人工种子及其萌发特点、播种基质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一些有关旱芹人工种子研制的基本结论。 实验对培养物的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谱进行了测定,并得到了水溶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的培养时间曲线,以期从生化指标探讨人工种子这一特定条件下培养物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ultradry seed storage on the fluidity of plasma membran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PH fluorescent probe (1, 6-diphenyi-1, 3, 5,-hexatrien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cro-viscosity of plasma membrane of ultradried seeds ha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compared with the seeds which were stored under - 20℃ condition. However, there is a little adverse effect on the seeds with extreme dehydration.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higher vigor level of ultradried seed. It indicated that ultradry seed storage could maintai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seed,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the membrane and improve the storability of seed.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sugar has the effect on protecting membrane structure and preserving the fluidity of the plasma membrane under seed dehydration. In the meantime, some mechanism about ultradry seed storage and the tolerance of dehydration of seed have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低温层积不同阶段油用牡丹‘凤丹’种子种皮结构、胚形态以及营养物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其休眠解除以及促进萌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低温层积5个阶段的‘凤丹’种子为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种胚形态的变化,测定各层积阶段种子大小、吸水率的变化,同时测定种子中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PA)活性的变化,分析营养物质含量、酶活性与‘凤丹’种子休眠解除的关系。【结果】‘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浸种96 h时,吸水率为54.2%,达到吸水平衡。层积30 d时,种子纵径由8.97 mm显著增加至10.44 mm,增加了16.4%;横径由6.42 mm显著增加至8.87 mm,增加了15.0%;之后种子大小增加缓慢。SEM观察结果表明: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3层结构组成,成熟种子、种皮栅栏组织中长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但栅栏层、薄壁细胞层中很多细胞间有较小的空隙;层积30 d后,角质层内侧出现了明显的孔洞,栅栏层细胞排列较之前疏松,透性加大。成熟种子的胚较小,层积30 d后子叶略有膨大,下胚轴略有增粗;胚根突破种皮后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但上胚轴仍需层积2个多月才能得以延伸。‘凤丹’种子含油率高,层积处理前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占种子鲜质量的32.3%,是胚乳中的主要贮藏物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层积过程中,POD和APA活性逐渐增强。【结论】‘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透水性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成熟的种子胚极小,需在10 ℃条件下层积一段时间,使胚进一步分化发育完全,完成生理后熟作用;胚根突破种皮后仍存在上胚轴休眠现象,需在5 ℃下低温层积较长时间以解除其休眠;层积过程中随着酶活性的不断增强,贮藏物质逐渐被分解,为种子的各种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且粗脂肪的分解与转化是此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凤丹’种子层积过程中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种胚形态变化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