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股改后,整体上市成为股市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整体上市过程中存在大小股东利益博弈的行为.以定向增发模式为例,定向增发价格和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值是大小股东博弈的对象.但是,在对整体上市时机的把握上,大小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将2007-2011年间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组,对比了各组公司在发行新股中的盈余管理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时会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方向取决于定向增发的对象.当增发对象是外部投资者时,上市公司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当增发对象是控股股东时,上市公司会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当上市公司同时向外部投资者和控股股东定向增发时,盈余管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曼蕾  姜伟 《科技资讯》2011,(4):207-207,209
定向增发指上市公司在增发股票时,其发行的对象是特定的投资者。文章从概念、现状、优势、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等五方面对我国定向增发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郑毅  夏俊梅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9):1070-1077
融资问题是企业创新面临的重要障碍,而代理问题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定向增发、大股东控制权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后的持股比例不同,对于研发投入决策的影响不同。本文首次从资金流转的视角研究企业创新面临的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丰富了融资与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有效运用定向增发融资决策和加强融资过程监管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A股市场上定向增发已被证明对标的股票未来收益存在一定的影响,以往的投资策略均集中在对单支股票深入分析的投资方式上.本文提出从大量备选定向增发股中选取最优化组合的分析计算方法,并构造定向增发指数刻画优化组合的性能.据此构造了一组由25支股票组成的优化投资组合,实证计算表明,该优化投资组合在2008~2011年回溯窗口期表现良好,其中等权定向增发股指数各年度的超额收益率(基准为沪深300指数)分别为10.3%,96.4%,32.4%和5.6%,信息比率分别为1.7,2.4,2.0和0.8,每年均显著超过基准.  相似文献   

6.
2006年以来定向增发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导方式,而许多实证研究显示大股东可以利用定向增发实现利益输送.通过构建以控股股东为决策主体的自愿信息披露模型,试图分析定向增发过程中控股股东的信息披露策略,并分析其财富再分配效应.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当控股股东认购新股比例低于原有股份比例时,控股股东会隐藏“坏消息”使得其公司定向增发的股票卖个好价钱,新认购股东的财富向控股股东和原有股东转移;当控股股东认购新股比例高于原有股份比例时,控股股东会隐藏“好消息”压低公司定向增发股票的价格,从而低价购入,原有股东的财富向新认购股东和控股股东转移.同时,随着控股股东拥有真实信息的概率提高,控股股东会披露更多地信息.  相似文献   

7.
将建立起投资者的效用函数,通过理论模型化投资者的最优消费和最优投资组合问题,并假设投资者在一定期间中持有一部分非流动性资产,利用模型计算流动性约束给投资者带来的成本,并以理论模型中的参数作为实证研究的变量.实证研究表明,流动性约束对定向增发的折价具有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2至2004年度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的影响因素,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和第一股东持股比率是影响上市公司增发融资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也在这方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上市公司两种不同的再融资方式———配股与增发新股作比较分析 ,具体从两者的定价方法、认购对象、发行数量、股本结构变动、对上市公司各类股东权益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这些比较分析出发 ,指出在配股及增发新股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完善方法。文章认为 ,增发新股在未来将会取代配股在上市公司再融资中的主导地位 ,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考察了税负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少有人加入融资政策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5年颁布的股利税减税政策,利用上市公司2002-2007年的经验数据,采用近似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股利税减税后,增发与未增发新股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动差异.研究发现,股利税减税、公司增发新股两个政策,均引起权益资本成本正向变动.股利税减税后,增发新股公司同未增发新股公司相比,权益资本成本上升且幅度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补充了税与资本成本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4~2011年12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纵向数据,从成长性、经营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来分析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的影响因素。建立关于规模、成长水平、融资水平、偿债水平、现金流水平、股东获利水平、人均GDP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共8个观测变量的logistic广义部分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给出模型参数的估计,并将结果与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模型可以正确解释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决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是否现金分红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2个维度,建立公司现金股利决策模型,分析确定影响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2001-03中国证监会再融资政策的调整,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意愿,现金股利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主要形式。公司留存收益的比例越高,则现金分红的可能性越大,支持了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而从现金分红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来看,盈利水平越高,成长性越好的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率却越低,其原因在于中国部分优质上市公司为达到再融资的监管要求而勉强分红,从而导致了中国A股市场现金股利总额占净利润总额的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推动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发展的必要手段就是在资本市场中获取足够的资本要素,根据可持续增长理论的内在要求,融合产业特性,研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出符合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发展的融资策略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方法]根据可持续理论构建融资策略评价指标,并提出相关假设,对21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1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为什么在外部融资时会选择发行可转债,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与发行股票的公司究竟有何区别,采用中国证券市场2000-2004年间的数据,运用描述性和回归统计方法,从现金流角度对国内上市公司可转债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实证性解释,得到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拥有较好的财务状况和较强的现金流.  相似文献   

15.
利用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0-2014年度的独立董事相关数据,考察了独立董事勤勉对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独立董事越勤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倾向越高,同时发放的力度越小,表明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起到了一个矛盾协调者的作用,独立董事勤勉可以使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公司现金持有价值问题是财务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财务理论上对现金持有的经济后果有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以中国沪深A股2005—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折价,平均现金持有价值为0·767元,说明持有现金的代理成本大于降低外部融资成本所带来的收益,代理理论更适合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行为。在此基础上,从双重代理冲突视角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并不影响现金持有价值,终极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是造成公司现金价值减损的主因,且国有控股公司的代理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评价煤炭上市公司资源价值,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评价,同时使用模型对西山煤电公司的资源价值以及上市公司价值进行了评估。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股利分配方式、派现配股比例、超能力派现行为等方面对我国股利分配政策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在股利政策的制定上存在随意性大、股利支付率偏低、超能力派现等问题,从而导出股利政策的不合理对企业及投资者的不良影响,并针对上述问题,从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自身两个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19.
选取145家我国医药制造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一种基于多期现金流量数据的新的实际税负指标(ETR)来衡量我国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的行业差异、区域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从细分行业来看,中药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最高,而医疗器械制造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最低;(2)从不同区域来看,中部地区的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最高,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最低;(3)从实际税负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总体实际税负水平近几年降幅收窄并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资产质量的有效评估是资产经营的起点与根本,也是其终点与目标。鉴于当前商业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评估做的不够全面与合理的局面,建立一套商业银行类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评估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