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 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2.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府谷县天生桥实测剖面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碎屑结构、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对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沉积相特征进行解剖,进而建立其沉积模式。盒8下段以灰白色粗粒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及楔状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垂向上具"二元结构"特征不明显的正粒序特征,为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其中可识别出河道与堤泛2种亚相及滞留沉积、心滩、废弃河道、河道充填、越岸沉积和泛滥平原等6种微相。结合沉积微相的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多河道的缓坡型辫状河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第8段是天然气主力产层。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盆地边缘露头剖面、全盆地近900口钻井数据为基础,采用古流向分析、重矿物统计分析、岩性分析、剖面结构分析等方法,对盒8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重新确立了盒8段的沉积特征和河流相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盒8段沉积时受南北2个古陆所发育的冲积水系控制,发育河流相沉积,河流南北沟通,并向东流入湖泊。该汇水湖泊位于山西多宁-河津-韩城以东的地区,并非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境内。  相似文献   

4.
通过芯井观察和岩屑钻井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沉积相的测井响应特征,采取先单井划分后多井沉积相对比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40073井区长4+5油层组的沉积相、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得到了该井区油层组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沉积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和河口坝等5种沉积微相;研究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长4+5油层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是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孢粉、微量元素、微古生物、有机质类型和岩石矿物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古气候、古水介质、古水深及物源进行了分析,利用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和电性资料等对沉积相待征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出曲流河、辫状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风暴相等六种沉积相类型,并总结出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辫状河将状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及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体系三种沉积相模式,三种沉积相模式反映了该凹陷在侏罗统沉积时期的主要沉积相的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盆地边界、盆内结构、沉积环境背景以及沉积物特征入手,探讨了盆地演化与含水岩组分布规律、含水岩组沉积相与含水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早白垩世时,盆地以南北向为轴、东西两翼非均衡沉降,东缓西陡,结构极不对称;盆内发育的洛河、环河华池和罗汉洞3个主要含水岩组,均受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相控制,其中洛河组分布最广,环河华池组以及罗汉洞组比较局限.沉积环境变化中沿盆缘以冲积扇、河流相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和砂岩沉积为主,盆内由风成沙漠相、三角洲前缘相和湖泊相砂岩和泥岩组成.洛河组风成沙漠相含水砂岩,产状稳定、覆盖面广、岩性组分和结构成熟度高、孔渗性能好、有害可溶组分含量低,顶底板及边界隔挡岩性组合匹配合理,是自流水盆地最理想的含水层.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特点及油气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发育特点及油气资源。方法 采用沉积岩石学、沉积相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本区侏罗系沉积环境及油气资源进行探讨。结果 本区下、中侏罗统由灰、灰绿色含砾细粒沉积物组成,沉积环境以湖泊.沼泽相为主;上侏罗统由杂色粗粒沉积物组成,以山麓河流相环境为主及干旱气候为特征;砂岩主要属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源自盆地南北两侧;南侧觉罗塔格山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沉积物搬运方向总是由南向北,在盆地南部形成辫状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在盆地北部发育冲积扇三角洲堆积。结论 本区侏罗系构成该盆地重要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主要沉积相类型—三角洲相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东部和西部两大三角洲体系,其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平原沼泽和洪泛平原等微相,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潮汐砂坝、远砂坝、分流间湾等微相.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早期具有辫状河性质,晚期向曲流河转变.三角洲类型在山23、山22期为发育在潮坪背景上的河流-潮控三角洲,以后转变为发育在陆相湖泊环境中的河控-湖泊三角洲.不同三角洲类型和相应的亚相、微相特征控制了本区岩相变化特征、砂体展布特征和砂体的储集性能.其中以山23亚段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潮汐砂坝、河口坝和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在岩性、砂体厚度以及砂体储集性能方面更具优越性,从而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东非Anza盆地结构及沉积充填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nza盆地的地震、钻井及周边野外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较为详尽地阐述了Anza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和盆地结构,确定了Anza裂谷盆地的叠合改造性质。重点分析了Anza盆地自Karoo期以来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的主要经历了Karoo期裂陷、白垩纪-古近纪裂陷及新近纪坳陷沉积,形成了明显的下部断陷、上部广覆式坳陷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盆地湖相地层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的快速裂陷阶段,并到早白垩世晚期快速消亡,后期几乎全是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在裂谷活动中缺乏旋回性湖相地层的发育过程。这种演化发育的特点决定了Anza盆地下白垩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是油气勘探比较有利的储集相带,发育较好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0.
含矿层沉积相及沉积砂体是控制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利用钻井岩芯观察、岩石薄片分析、测井等资料,编制典型钻孔柱状图、地层厚度、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图等,对环县地区直罗组沉积相及其对铀矿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县地区直罗组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发育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晚期为曲流河沉积,发育河道、河漫滩、天然堤等沉积微相。沉积相对该区铀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辫状河道为铀矿化富集最有利部位;砂体厚度及沉积微相控制着铀矿化的空间展布,主要分布在辫状河道的边部砂体减薄的地带及与泛滥平原相变地带。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天然气聚集与地质作用的研究认为,山西期-下石盒子期之所以成为鄂尔多斯上古生界主要产气层位,其地质因素与这一时期陆内盆地的扩张演化及其相应的沉积作用有关.这种关系表现在盆地处于下降时期,河流的垂向侵蚀作用大于侧向侵蚀,有充足的物源、有较大的可容空间,盆地的充填作用大于盆地扩张作用,易于形成良好的储层;而在超长周期层序的晚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向下降转化,也形成良好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3.
以孢粉分析为主,结合ω(CaCO3),c(Cl-)和粒度指标,建立了临夏盆地早更新世的环境演化序列.临夏盆地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干(2.50~1.91 Ma)-湿(1.91~1.80 Ma)-干(1.80~1.76 Ma)三个阶段,其中在1.89~1.87 Ma期间云杉孢粉含量占绝对主导地位(77.8%~89.4%),是临夏盆地早更新世气候最湿润期.通过将孢粉资料同北大西洋深海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和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对比以及孢粉波谱分析发现,1.95 Ma前后是临夏盆地气候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气候变化主要受热带季风控制,之后受高纬冰盖变化的驱动.根据前人相关研究结果推测,青藏高原在早更新世的强烈隆升可能是造成这一气候转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成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烃时限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等成藏年代学方法,精细描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的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实现了区内由传统的定性到定量或半定量研究的转变.研究表明: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从南到北、从下至上成藏时间依次变晚.中、下部含气组合主要两期充注,分别为200.0~175.0Ma和160.0~120.0Ma,后一期为天然气的主力充注期,成藏关键时刻为135.0Ma.上部含气组合属于次生气藏,为一期充注,主要成藏时间略晚,为150.0~97.5Ma,其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西昌盆地可能的盖层有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泥页岩; 志留系韩家店组下部紫红色间夹灰绿色泥岩; 志留系回星梢组中下部紫红色泥岩和三叠系白果湾组底部炭质泥页岩.印支期, 七坝1井具有较好的封闭性; 喜马拉雅期, 七坝1井为开启性, 不具封闭性.七坝1井未获工业性气流的主要原因是油气保存条件差,断裂通天和泥岩裂缝发育及地表大气水向下渗透深度大是造成七坝1井油气保存条件欠佳的主要原因.相对而言, 西昌盆地西部地区的保存条件较东部地区好.  相似文献   

16.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储层、盖层、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等的分析,认为保山盆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和Ⅲ型,拥有利于生物气生成的母质;储集层多为高孔低渗储层,部分高孔中渗储层,总体孔隙结构不太好;盖层主要是物性与烃浓度复合封闭的盖层;其生储盖组合主要为自生自储的生储盖组合型式;圈闭多为构造-地层(岩性)复合圈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内蒙古二连盆地川井坳陷赛汉组泥岩作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备选围岩地质条件的适宜性,选取研究区内KZK2-6钻孔23个赛汉组泥岩样品开展了矿物组分、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对赛汉组泥岩的矿物组分、沉积环境、源岩属性、构造背景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赛汉组泥岩以石英、黏土矿物、钠长石为主,其中以伊利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平均质量百分数达21.2%;一定质量百分数的方沸石、白云石和黄铁矿凸显了其作为处置库围岩在核素吸附等方面的优势。主量元素以SiO2、Al2O3、TFe2O3为主,贫MnO、P2O5和TiO2。与大陆上地壳相比,微量元素Ga、Cr、Cu等元素稍有富集,而Ba、Sr略微亏损。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配分曲线呈明显“右倾”趋势,δEu明显负异常。物源为长英质和活动大陆边缘的混合来源,母岩以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并形成于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指示赛汉组为海陆过渡的微咸湖相沉...  相似文献   

18.
西藏措勤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措勤盆地内发育的构造、地层、岩石及沉积相综合分析,讨论了措勤盆地与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对应演化关系,反演了措勤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其演化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J-E2)和高原隆升盆地消亡三个阶段(Es-现今).  相似文献   

19.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替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7 Ma,显示为一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该构造层序被一系列不整合面、海泛面和湖泛面分割为4个向上变粗或向上变细的层序(构造地层单元),其充填特征表现为:底部具有典型的挠曲前缘隆起不整合面,层序1的下部为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建造和淹没过程,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层序2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相砂岩和砾岩;层序3的底部为大型湖泛面,中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砂泥岩夹煤层,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层序4为冲积扇、扇三角洲粗碎屑砂砾岩和湖泊相泥页岩构成具有向上变细的垂向结构,并截切下伏地层.虽然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剖面几何形态总体上呈现为西厚东薄的楔形体,但是其内部却由次级的楔状层序和板状层序组成,其中层序1和层序3为楔状体,层序2和层序4为板状体.楔状层序显示为西厚东薄的楔形体,沉积厚度大,以纵向水系为主,具有双物源(包括来自龙门山和前缘隆起区的物源),并以点状物源为主,盆地的西部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为主,中部以湖泊相为主,东部发育小型三角洲或碳酸盐缓坡沉积物,处于欠补偿状态;板状层序显示为西、东厚度基本一致的板状层,沉积厚度较小,仅具有来自于龙门山的有物源,以横向水系为主,以线状物源为特征,盆地的西部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为主,盆地的中东部为湖泊相沉积物,处于过补偿状态.对晚三叠世楔状前陆盆地进行了弹性挠曲模拟和逆冲事件标定,结果表明,盆地形成机制为构造负载,挠曲盆地的挠曲刚度为(0.5~5)×1024N·m(相当的弹性地层厚度为43~55 km).晚三叠世龙门山冲断带构造负载系统向扬子板块推进速率为5~15 mm/a,由2个逆冲子事件构成,早期的推进速度较大,为15 mm/a;晚期的推进速度较小,为5 mm/a.  相似文献   

20.
Late quaternary chronology of the Nakuru-Elmenteita basin, Keny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shbourn-Kamau CK 《Nature》1970,226(5242):253-2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