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准确、及时掌握地震讯息,对云南地区2001至2014年地震数据进行了分析,探明了该区域断裂带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大约52.64%的地震发生在以20km为半径的断裂带缓冲区内,中强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带10km缓冲区内;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甸大理地震带和小江地震带,且在两组断裂带交汇处地震发生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2.
罗凯  秦遂春 《甘孜科技》2003,24(1):32-35
甘孜州内地震断裂带发育,地震众多,地震预测方法也多种多样。笔者用古登堡公式和可公度数学模式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对州内鲜水河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和理塘-德巫断裂带上已经发生过的地震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预测方法在鲜水河断裂带上对6.0-7.0级地震的预测和在金沙江断裂带上对5.5级左右中强震的预测与实际较为相符。为此用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对2003年后甘孜州内地震作出预测,其预测结果有待今后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映秀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经济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想象的沉重损失,因此对地震的研究迫在眉睫。在断裂带上进行重力测量,我们可以确定断裂带上的重力场的形态。对断裂带进行重复测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判定重力场的变化形态,从而间接推断断裂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4.
右江断裂带是一条活动性断裂带,处于桂西断块区内.该区对地震事件有记载以来,沿断裂带曾发生了多次.4.0~5.0级的地震,属于中强地震带.濑劳-龙庄断裂是右江断裂带思林-坛洛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濑劳-龙庄断裂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构造解析的方法,对该断裂的构造样式、构造变形作用、内部分带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通化市呈南北狭长的地理环境,分布五条主要地震活动断裂带。自北向南有清密断裂、柳河地堑、样子哨-碱厂断裂、浑江断裂、鸭绿江断裂,其中浑江断裂带是吉林省地震较为活跃的地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浑江断裂带地震资料,认为未来通化市及浑江断裂带有发生4~5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云南小江断裂带密集地震台阵的区域地震波形观测资料, 对台阵覆盖区2016—2019年的地震事件进行定位, 获得674个地震的定位结果。通过P波初动极性与S/P振幅比方法(HASH)反演, 确定其中222个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进而通过MSTASI程序反演小江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 小江断裂带周边地震以左旋走滑为主, 由震源机制反演得到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W-SE向, 与前人研究结果以及区域 GPS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初步分析显示, 与小江断裂带北段相比, 小江断裂带中南段受到的水平构造压应力略为减缓, 可能与区域构造应力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时空影响域方法构造地震网络,结果显示地震网络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等复杂网络的一般特征.选取1990年至2010年的四川地震数据进行研究,这些地震大多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对所构造的地震网络进行节点汇聚,得到以节点为单位的地震序列,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通过对地震序列的能量变化进行研究发现,能量的变化不具有周期性,而一定大小的时间窗口内的地震能量和的变化具有周期性,且能量中心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主中央带上.这些结果说明,基于节点汇聚的地震序列分析方法对于认识地震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阐述了华蓥山断裂带盖层构造的展布和组合特征及其受北东向深断裂的影响;根据钻井和人工地震勘探资料揭示了地腹构造的基本形态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表构造的关系;运用重力、磁力资料对四川盆地基底性质和结构作了必要的推测。从地质构造角度出发,结合历史地震和近期地震活动情况,对华蓥山深断裂带未来地震的可能性,分段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南段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通过双差定位法对龙门山断裂带653个地震重新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的精度均得到改善,没有了震源深度为0的地震,最小震源深度为0.8 km,10~20 km深度存在明显的发震层;重新定位后震源的测定误差在E-W方向平均为1.49 km,在N-S方向平均为1.41 km,在垂直方向平均为1.91 km。可见双差定位法的定位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用于计算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区地震记录的震源距离和获取SH分量。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区地处著名的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即深圳断裂)之上,本文对深圳地铁9号线沿线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层与岩性特征、断裂带活动与地震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场区内主要的活动断层的活动性进行分析判断,并对所在工程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工程爆破常在附近引起地震灾害,某一点地震灾害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地层的地震振动速度。质点的爆破地震振动速度又与所采用的爆破方法、炸药的种类、总装药量(或微差爆破中最大一段装药量)、地质条件(地层种类、地质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岩层风化程度等)和地形地貌条件等有关。因此,推测一次爆破是否会对附近建筑物、构筑物或岩土边坡构成危害是相当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作者根据几次石灰岩岩层中的深孔爆破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用以近似地推测石灰岩地层一定炸药量的工程爆破中,在距爆破中心R处引起的地震振动速度V。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是地壳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之下,使人类生命及财产遭受损失的一种灾害现象.临汾盆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一个断陷盆地,新生代以来本区在新的应力场作用下,一直发生着断裂和差异升降运动,导致本区地质构造破碎,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临汾盆地历史上一直是山西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因此历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给当地居民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11月25日中午13时40分,临汾盆地又一次发生地震,震中在洪洞县甘亭一带,震级为5.3级.这次地震的发生,重新唤醒了当地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为了全面了解临汾盆地主要地质灾害情况,提前做好具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准备工作,该文作者协同临汾市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对临汾盆地现存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了系统防治对策,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地震灾害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为地震多发国家,许多矿区都位于高烈度地震设防区。煤炭开采使得矿区地层结构严重弱化,由于采掘作用而诱发的矿区地震发生频繁。文中分析了导致矿区地层结构弱化的主要因素和矿区主要地震灾害的类型,并对矿区地层结构弱化对矿区地震灾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矿区地层结构的弱化不仅降低了系统自身稳定性的调节能力,而且起到了系统内部加载的作用,是发生矿区诱发地震的前提:另一方面,弱化的地层结构其抗震能力大大降低,其地面和地下构筑物在地震力的作用破坏将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神经网络BP算法,对城市公路网络进行了震害预测,通过计算实例验证效果较好,为进一步进行城市公路网络系统的震害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岩石扩容现象与超声横波特征参数相互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岩石扩容现象与超声皮特征参数相互关系相关专业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其应用,在用横波速度最大值(Vsmax)来分析岩石微裂纹初始扩展时的应力值(应力门槛值)新方法的基础上,建议利用主动的人工横波震源,应力门槛值、Vsmax后的横波速度值与岩石裂纹加速发展的同步减小特性,更深入地进入地震破裂丛集及前兆特征的研究,有可能建立地震和地质灾害性预报的新方法,并提出利用利用传统方法研究岩石扩容机理,应力门槛值,泊松比等的同时,进行岩石扩容现象,声发射和超声波横波等特性参相互关系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定量的对唐山城市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岩溶塌陷)进行了区划,区划出市区地质灾害多灾区、少灾区和准无灾区的精确位置及范围,并进行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特点是种类多、强度大、频度高、损失重。曾发生过本世纪损失最大的1976年唐山地震和1984车开滦范各庄岩溶陷落柱特大突水灾害。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发育。平原地裂缝和土地沙化在发展,水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水质恶化,水污染日益加重。这样的发展趋势是令人担忧的,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9.
系统的阐述了开发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矿山山体开裂、山崩、滑坡及地面塌陷及其给附近村舍、交通带来的次生灾害,同时,亦对不适当农垦工程活动手致的山洪灾害,水土流失及诱发地震灾害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大事,除年初的冰冻雪灾和汶川"5.12"大地震的自然灾害外,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防患于未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