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镁的生物功能和草食动物镁缺症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镁是草食动物机体组织必须营养元素,在草食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改善镁的生物学可利用性及其在草食动物食物中的合理利用,对镁的生物学功能,草食动物镁的来源、吸收和代谢,草食动物镁营养缺乏,镁补充的营养效率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生物界的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潜在的食物。动物吃植物和别的动物,甚至在生物死后,它们的尸体还会被真菌、细菌分解掉。这种因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条叫食物链。食物链把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联系起来,也连接了每个物种和它的食物。许多物种吃不止一种食物,这样它们就会出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一个生态系统的各个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一条食物链至多包括六种生物,但是一个食物网中却有成百上千种。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膳食指南,并不排斥肉食,而是主张人们增加饮食中的素食比重。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主张:2/3以上的食物来自于植物,有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针对全球持续变暖,有科学家指出:畜牧业是全球变暖的元凶。有人因此呼吁完全采用素食,并通过比较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以及人的解剖构造及生理功能,得出结论"人的构造更适合素食"。理由是:人的牙齿和颚骨适合磨碎素食,而非撕裂肉食;人的唾液是弱碱性,较难溶解肉;人和草食动物都胃小肠长,适合慢慢吸  相似文献   

4.
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可能性食物源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方法】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及可能性食物源的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 C值、δ~(15) N值)进行分析,并通过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估算不同食物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的δ~(13) C值为-23.37‰~-18.09‰,δ~(15) N值为6.59‰~17.00‰,δ~(13) C值、δ~(15) N值的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较为复杂多样。7种可能性食物源的δ~(13) C值为-29.09‰~-21.53‰,δ~(15) N值为6.85‰~15.67‰,其中红树植物的δ~(13) C值最为贫化。大型底栖动物的营养级别均小于3,表明它们基本属于初级消费者。SIAR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颗粒有机物(POM)对大型底栖动物有较高的贡献率,其次为表层沉积物(SOM),大型藻类、附生植物的贡献率较低,红树植物叶片、落叶、树皮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最低。【结论】POM、SOM是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重要的食物源,红树植物不是大型底栖动物碳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通过土壤、水及空气—植物—动物—人这一食物链在生态环境中进行循环的,所以一个地区的土壤、水及空气中硒的形态分布,可以最终影响到人和动物体内硒水平,研究它的分布迁移转化将有助于协调环境与生物(包括人体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动物会搞阴谋诡计,你有可能不信。不过,这是确确实实的。而且,不仅动物如此,就连植物也会搞骗术。黑猩猩在食物稀少的时候,为了独吞食物,往往欺骗自己的同类。英国动物学家米切尔跟踪一只黑猩猩,观察到它曾多次欺骗同类。在它去预知有香蕉的路上遇到别的黑猩猩的时候,它  相似文献   

7.
描述草地资源与草食动物分布的扩散模型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资源与资源利用者-草信动物的时、空格局及其保持和发展机制,以及对种和生态系统动态所生产的影响一直是草原生态2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也是草地农业生态学中一切问题的核心。针对草地上草食动物(家蓄)种群空间格局的三种主要类型;辐射型、带型和缀块型,利用随机过程、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两个同类资源点之间的草地上草食动物的分布。建立了描述草地资源与草食动物时空分布的扩散模型,这类模型不仅可以通过极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技》2014,(4):25-25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正因为有了生物多样性,人类才能获得食物、  相似文献   

9.
叶蛋白又称绿色蛋白浓缩物,是将新鲜牧草或其他青绿色植物经压榨后,从其汁液中提取的粗蛋白产品,其中苜蓿是最重要的提取叶蛋白的原料植物,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蛋白质微生物和植物都利用天然的非蛋白氨素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人和动物则无能为力,只能从食物中补充,因此对植物叶蛋白研究和开发对于解决蛋白匮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学家们一直惊叹于开花植物那不可思议的多样性和繁殖能力,达尔文甚至将开花植物起源问题称为"恼人之谜"。这些植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开花植物结的果实),也为促进动物的多样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30年,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与没有花朵的裸子植物相比,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极快,这使得它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它将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土壤、水、空气、阳光等有机联系在一起,为各种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适宜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茶与生态     
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平衡构成了生态平衡。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形成生物链。而食物链是物种联系起来的食物路径。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生态系统。而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根据它们在能量和物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  相似文献   

13.
栖息地丧失和食物资源减少是导致近年来鸻鹬类数量下降的首要原因.研究鸻鹬类的食物来源和组成有利于对其栖息地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以往研究鸻鹬类食物所使用的方法大多为胃内容物分析或粪便分析,但所得结果只能反映鸟类摄取的食物,无法反映其利用的食物.稳定同位素分析能够确定消费者的食物来源和食物组成.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比较了崇明东滩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的食物组成以及初级生产者的食物贡献.黑腹滨鹬在春、秋、冬三季的稳定同位素水平具有显著差异,δ13 C比值分别是-21.69‰,-17.16‰,-19.51‰;δ15 N比值由春到冬依次降低,分别是13.06‰,12.30‰,10.63‰.黑腹滨鹬在三个季节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各类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导致黑腹滨鹬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春秋的食物组成中都以双壳类贡献最大;在秋季甲壳类的食物贡献上升,腹足类和多毛类的贡献则相对春季有所下降;越冬期食物组成中四类底栖动物的贡献相对平衡.在春季和秋季,黑腹滨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分别是本地C3植物(芦苇和海三棱藨草)和外来C4植物互花米草;三类初级生产者越冬期对黑腹滨鹬的食源贡献比较接近,可能是冬季崇明东滩食物资源相对匮乏所致.  相似文献   

14.
真刺唇角水蚤食性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真刺唇角水蚤(Labidooera enchaeta Giesbrecht)的食性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它对不同浮游植物种类的摄食率不同。在动物和植物混合食物(Artemia 无节幼虫和 Proroentrum micans)中,真刺唇角水蚤存在食性转变,这对它在自然海区中的生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蝙蝠的觅食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以食为天”,为数众多的动物同样要“以食为天”,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自然法则。那么,蝙蝠是如何寻觅食物的呢?大蝙蝠的觅食对策翼手目的大蝙蝠亚目现存约有1科42属175种,所有种类都是植食性的,全部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地区,在整个太平洋的零星的岛屿上也有它们的足迹。大蝙蝠种类的食物包括多种野生和经济植物的花和果实,如无花果、胡椒、木棉、芒果、香蕉、桃等,甚至还有幼椰果和可可豆。它们单独利用的植物——其它动物不屑一顾的种类至少有64属188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室剖胃观察,研究了浙江省金华地区虎纹蛙(Rana rugulosa)成体的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结果表明:虎纹蛙喜食活的动物性食物,且以昆虫纲动物为主,主要有鞘翅目和同翅目,以及甲壳纲、蛛形纲的小动物等;也取食一些植物.随着栖息环境和个体大小的不同,其食性与捕食数量也有差异.雄体虎纹蛙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雌体,而营养生态位宽度则小于雌体.在虎纹蛙种群中,雌雄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说明雌雄间的食物成分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熟悉的生命,除了植物之外,大多是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它们的食物来源于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但还有一类生命,它们并非植物,但却能够以无机元素为能量和营养的来源,它们就是化能无机自养细菌。本书涵盖了化能无机自养细菌在生物化学和生理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与相关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知识动漫》2011,(7):43-43
在目前已知的恐龙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杂食性恐龙,其中以似鸟龙、窃蛋龙为代表。杂食性恐龙的取食范围很广,包括很多种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如昆虫、蛋和小动物。这些恐龙之所以选择杂食,研究者认为很可能是因为栖息地缺少肉食或植物,或者是出于逃避伤害的目的,便转而选择一些更容易寻觅的食物来充饥。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动物园中动物的生活习惯,以及动物生长对植物的要求,选择一些适合动物生存环境的植物,以满足动物的自然野性、生活习性,形成动物、植物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构筑一幅动物、植物的自然景观,供游人观赏。  相似文献   

20.
滇金丝猴及其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金丝猴又名黑白仰鼻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仅存1500—1700只,应加大保护力度。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滇金丝猴地衣类植物松萝的取食占所有食物的90%,但由于滇金丝猴居住区域海拔和植被的变化,以及滇金丝猴的生理特征,其食物范围应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