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服务区域农业现代化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职业院校图书馆应立足区域特色,依托学院优势,打造主题文化,转变服务理念,走向用户,推行集“资源、学科服务和专家指导”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模式,服务区域农业现代化,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工业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农业现代化是提高生产力的根本举措.三者并非孤立,存在着互动效应,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工业化加快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现代化提升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水平.在对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互动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江西省1978~2013年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关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存在着相悖之处,城镇化的推进抑制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的发展阻碍了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并未实现相互促进的关系.分析相悖原因主要可能来源于江西省独特的省情.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泸州乌蒙山区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困境与发展机遇,结合农业发展趋势和当前政策,提出了从创新土地流转方式、转变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从业人员培训、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引导发展农业加工、改变农业营销方式、拓宽农业融资渠道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以期推进泸州乌蒙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林 《科技与经济》1998,11(6):31-32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南京市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深刻的变革时期。农村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农村产业结构进行重组,农民生活走向小康,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化新农村已初具雏形。近十年来,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种植业总产值由1...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部山区新型城镇化中的人口问题,基于最大建设用地面积,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法等计算了陕南城镇体系的适度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并进行了城镇人口迁移区划。结果表明:陕南城镇体系适度人口容量为541.46万人,最大人口容量为1 007.21万人;陕南城镇人口迁移内部分化显著,包括2个迁出区(13个区县)和4个迁入区(15个区县)。改变人口向产业集聚区迁移的传统模式,根据地区特征鼓励产业向人口集聚区转移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5,(1):26-29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创造必要条件;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如何在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当下突破"三农"问题的基本课题之一。作为县级市,青州市努力在加快城镇化视野下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县域层面城镇化视野下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仍然面临诸多共性问题,为此需健全城乡资源互动的保障和促进机制、加快完善农业现代化的融资体系、积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打造职业化农民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特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圳农业经受了土地锐减、人口激增的双重压力,通过调整内部结构、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等途径,走出了一条基本适应特区发展、具有特区特色的“三高”农业路子。1993年农业总产值19.29亿元,鲜活产品出口创汇11.6亿港元,宝安、龙岗农村三级经济总收入70.9亿元,农业在农用土地比建特区前减少一半的情况下,可比产值反而增长近三倍。农业伴随着特区建设的步伐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8.
以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评价模型测度2000—2012年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并从总体和结构两个维度对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农业现代化总体从起步阶段向初步实现阶段过渡;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均呈现增长态势,而农业生态水平呈微弱下降趋势;2预测可知2013—2020年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仍以持续上升为主,年均增长率达到0.87%;3皖江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为0.506,皖中地区、皖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别为0.451和0.402,而皖北地区水平最低仅为0.365;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皖江、皖中地区,而农业生态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最后,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农业市场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现代化日趋实现,文化全球化更是影响着世界各国。面对世界文化浪潮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国要实现文化现代化,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导下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辩证地看待与我国现实国情相适应的西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文化转型,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借鉴农业现代化发展经典理论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合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四化”协调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是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新型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该方法评价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12.
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战略高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锻造新型农民队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把握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重视社会领域科技成果应用,全面推进社会科技进步,是淮北市农业和社会领域的工作重点,也是淮北市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淮北市按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调整,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新技术和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鄞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势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洞庭湖区全面推进工业与农业的产业融合,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实施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这对于解决洞庭湖区在"后三峡"时代的"三农"问题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具体的战略路径包括:深化湖区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水资源节约型和湖环境友好型的大农业产业;打造高质的天然态农业和低碳化制成品农业。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究黄河流域数字技术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构建引力模型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农业现代化对黄河流域各省的影响以及各区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的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下游地区,以山东、河南为中心对其他省份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的省份或其他关联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够起到带动作用。从农业数字基础、资源配置、绿色农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当今社会,烟草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对烟草危害的最佳救济方式,就是提起烟草诉讼,而烟草诉讼一般是采用民事诉讼方式。但从目前各国的司法实践看,烟草民事诉讼还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烟草公益诉讼应是最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