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文应用文的写作与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英语应用文的翻译必需遵循“对等”的原则,结合套译、意译和变译等多种翻译技巧,实现应用文汉、英互译的社会文化对等、语义对等和文体对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回译及回译对顺义词义选择的作用,说明回译是具有定向性的特殊翻译活动,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理想和终极的回译文应与顺译的原语文本绝对对等,这与顺译要求动态对等具有目标的契合性,并以此为出发点,从哲学、语言和文化三个层面阐述回译对顺译词义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的典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指出在东西方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典故的翻译应使目的语接受者获得与原语文本读者尽可能相同的阅读效果,以希更好地推动典籍英译的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张坚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0):116-120
叠词大量存在于汉语中,其英译颇为不易。应从效果对等和语义对等两方面对此进行探讨,并具体介绍运用修辞手法,借助英语本身所具有的叠词现象,借用汉语拼音,运用形容词、副词、动词、量词、数量词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翻译中译出语和译入语在意义与功能方面能同时做到对等的情况极为少见,英汉翻译的可译性是有限度的,是相对的。本文以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主要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英汉翻译存在的不可译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翻译中应尽最大努力保证上下文理最重要或最突出的意义的准确传译,尽量做到译文与原文意义相符,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6.
翻译过程是在译入语中找出与原语对等的表达法的过程,在确定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法是否对等,必须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对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诗歌即意象,任何翻译都不能以牺牲原作的意象为代价。意象的翻译在诗歌翻译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本章首先对意象及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对等的内涵作了简单的探讨,进而在一些译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以更好地运用意象对等。  相似文献   

8.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乐 《科技信息》2010,(33):109-109,111
尤金·奈达的对等理论对对译论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奈达翻译思想的发展阶段并着重讨论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功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1.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奈达是这一理论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好的译文就是要从译入语中找到与源语言中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语,使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其中,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四个评价标准.《翻译茶座》中选取了新美国短文精品及毛荣贵的相应翻译,这些文章的原文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毛荣贵等人的译文大部分不错,但也有瑕疵,为了指导读者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本文从功能对等的四个标准出发——传达信息,传达原文的精神和面貌,符合译入语规范和表达方式,读者反映相似,对《翻译茶座》的译文进行了评析,指导读者培养批判性看待译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运用接受美学基本原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进行审美分析,提出了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应遵循审美对等的原则,并通过运用词汇转义、语域对等、最佳协调的策略,对汉诗英译过程中更为理想地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风格的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论文研究了文学作品中的风格可译性.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风格是作者的独特个性通过一定形式的自然表现.这些表现形式在两种语言中是有对等面可循的,即该表现形式所需表达的效果--深层含义.正是因为任何语言的深层含义是对等的,因此风格是可译的.交际翻译是风格可译性的一大理论支持,它侧重于接受者接受的信息尽可能接近于原著读者从原文中获得的信息.最后,本文作者提出了几种翻译风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广告翻译以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即以目的论(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广告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说明为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广告语篇的英汉翻译应采用目的论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功能翻译策略,同时结合意译、删译、改译及仿译等行之有效的翻译手段。文章从广告语言特点、文体风貌、交际功能实现的角度,分析了该策略的运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宋燕青 《长春大学学报》2012,(3):331-332,366
以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元功能为理论框架,研究了国产化妆品说明书英译过程中如何通过语气系统选择实现人际元功能对等,从而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同样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16.
奈达的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界影响颇大,他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在译界被广泛接受.这一理论从交际效果出发,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读者的反应.但这一理论忽视了语言的个性和特殊性.语际转换的复杂性,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原文形式及语篇的多样性.本文尝试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公示语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通用公示语和专用公示语,类别不同,翻译策略也不同。通用公示语的最佳翻译策略,是照搬目的语中的功能对等语。专用公示语,由于无法从目的语中照搬,其翻译方法只能是仿译和创译。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等效,包含着功能对等和表达规范两方面。功能对等,是指译文同原语在功能意义上对等,起到相同的功用。表达规范,是指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常规和接受习惯。两者是做好公示语翻译的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对等"是西方翻译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它推动了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对来看,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对等"似乎不是一个显性的概念。从支谦到钱钟书等学者都提出过对等翻译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但清楚地表明了从古至今中国翻译实践中"对等"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对等翻译在实践中的流变,以及对中国译学潜移默化的构建作用。对中国对等翻译思想的追溯,不但可以揭示中国翻译的本质,还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发展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首次发表奈达与张经浩破解Dynamic Equivalence的信函。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教科书中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Dynamic Equivalence被译成“动态对等”是一大错误。“动态对等”四个字严重曲解了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作为翻译标准的“动态对等”谁也不理解;译文与原文能“对等”?“动态”是什么东西?“动态对等”又是什么意思?张经浩在笔者的请求下给奈达写信求教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奈达回信完全同意笔者和张经浩的理解:Dynamic不是static(静态)的反义词(动态),Equivalence是贴近,不是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不能翻译成“动态对等”。奈达的信详细破解了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对被严重误读曲解的奈达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的译文进行了评析。笔者抛砖引玉,提供Dynamic Equivalence试译译文。  相似文献   

20.
刘俊 《科技潮》2009,(5):39-39
作家赵晏彪继《汪海三十年》出版后,新近又推出力作《译道与文化》,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再添新曲。《译道与文化》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以详实的笔法,记录了中译公司这三十五年的不平凡之路,以客观的视角勾画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代表性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